第一章 经济管理引论 1
第一节 经济管理的内涵与演进 1
第二节 经济管理的二重性及其现实意义 5
第三节 经济管理的职能 8
第四节 经济管理的方法 13
第五节 经济管理与现代化 17
第二章 计划经济管理 23
第一节 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演变和改革 23
第二节 计划经济管理的地位和作用 29
第三节 计划经济管理的原则和依据 32
第四节 计划经济管理的内容 36
第五节 计划经济管理的指标体系和方法体系 39
第六节 新体制下计划方法的重塑与选择 43
第三章 市场调节管理 48
第一节 市场存在的客观必然性 48
第二节 市场理论的演变 51
第三节 市场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56
第四节 市场机制及其作用形式 62
第五节 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的有机结合 65
第四章 财政税收管理 70
第一节 财政管理的内容 70
第二节 财政管理体制的演变与改革 73
第三节 税收管理的内容 78
第四节 税收管理体制的演变与改革 81
第五章 货币金融管理 92
第一节 货币管理 92
第二节 信用管理 98
第三节 银行信贷管理 103
第四节 对外金融管理 107
第五节 我国金融体制的改革 112
第六章 投资经济管理 117
第一节 固定资产投资的特点和规律 117
第二节 固定资产投资的控制与调节 123
第三节 固定资产的投资效益 135
第七章 消费经济管理 141
第一节 消费经济管理的对象和意义 141
第二节 社会集体集团消费管理 143
第三节 居民个人消费管理 152
第八章 分配经济管理 160
第一节 分配经济管理的作用和内容 160
第二节 国民收入分配管理 162
第三节 个人消费品的分配管理 169
第四节 企业经济收入的两层分配调控 175
第五节 关于分配的其它几个问题 179
第九章 地区经济管理 183
第一节 地区经济及其特点 183
第二节 地区经济管理的原则与作用 186
第三节 地区经济管理的方法 188
第四节 对我国点面“梯度差”的调节 192
第五节 对我国地带“梯度差”的调节 195
第十章 部门经济管理 200
第一节 国民经济部门的形成与分类 200
第二节 部门经济管理的任务 206
第三节 影响国民经济部门结构的因素 211
第四节 国民经济部门结构的优化 216
第十一章 工业经济管理 223
第一节 工业经济管理体制的内容与演变 223
第二节 工业资源要素管理 228
第三节 工业行业管理 232
第四节 工业生产管理 239
第十二章 农业经济管理 243
第一节 农业经济管理体制的发展与变革 243
第二节 农业联合及其管理 246
第三节 农业生产要素管理 249
第四节 农村乡镇企业管理 253
第五节 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道路 256
第十三章 商业经济管理 263
第一节 商业组织管理 263
第二节 商品流通管理 272
第十四章 教育经济管理 281
第一节 教育经济管理的内容及其意义 281
第二节 教育结构与经济结构之间的关系 283
第三节 教育投资 286
第四节 教育经济效益 294
第五节 教育发展规划 298
第十五章 军事经济管理 304
第一节 军事经济管理的特点 304
第二节 军事物资管理 305
第三节 军事财力管理 306
第四节 军事工业管理 313
第五节 军事后勤管理 315
第十六章 涉外经济管理 321
第一节 涉外经济管理的必要性和原则 321
第二节 技术引进管理 323
第三节 对外贸易管理 326
第四节 利用外资管理 329
第五节 外汇管理 332
第十七章 旅游经济管理 335
第一节 旅游经济管理的性质和任务 335
第二节 我国旅游经济管理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337
第三节 旅游区域规划 342
第四节 旅游经济效益 345
第十八章 企业经济管理 351
第一节 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性 351
第二节 国家对全民所有制企业的管理 356
第三节 国家对集体所有制企业的管理 358
第四节 国家对工业联合体的管理 360
第五节 国家对涉外和私营企业的管理 365
第六节 《企业法》的意义和基本内容 369
第十九章 人口经济管理 372
第一节 人民经济管理的意义和原则 372
第二节 控制人口增长 37
第三节 流动人口管理 381
第四节 人口老龄化管理制度 387
第二十章 生态经济管理 393
第一节 生态经济管理的必要性 393
第二节 生态经济管理的任务、原则和方法 396
第三节 生态经济管理道路的选择 404
第二十一章 时间经济管理 412
第一节 时间的经济性 412
第二节 时间经济管理的对象和原则 414
第三节 时间经济管理的方法 418
第四节 未来时间经济管理 424
第二十二章 空间经济管理 429
第一节 生产力空间布局与经济体制改革 429
第二节 土地使用 431
第三节 城市空间总体规划 434
第四节 生产力空间流动 437
后记 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