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述 14
要事纪略 14
实施《八七扶贫攻坚计划》 14
全面完成“12121工程” 14
实施“拓宽东西,打通南北”的交通构想 15
计划生育升类进位 16
五年消灭宜林荒山 八年绿化安化 16
教育实现“两基”达标 17
县乡两级医院上等升级 18
安化被誉为世界羽坛冠军摇篮 18
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 18
实施“科技兴县”战略 19
西湖移民返迁事件 20
安化体育彩票风波 20
清理整顿“两会一部” 21
大事记 22
1986~2000年 22
第一篇 党群 41
第一章 中共安化县地方组织 41
第一节 县委机构 41
第二节 党员代表大会 44
第三节 县委全体(扩大)会议 46
第四节 决策纪略 48
第二章 纪检 监察 54
第一节 党风廉政建设 54
第二节 查处违纪案件 55
第三节 信访举报 56
第三章 组织工作 57
第一节 基层组织 57
第二节 党员 57
第三节 干部管理 59
第四节 党校 59
第五节 老干部工作 60
第六节 机构编制工作 61
第四章 宣传工作 63
第一节 理论学习 63
第二节 宣传教育 64
第三节 精神文明创建 65
第四节 新闻报刊 66
第五章 政法综合治理 67
第一节 联合办公 67
第二节 联防会议 67
第三节 综合治理 68
第四节 政法队伍建设 70
第六章 统一战线工作 71
第一节 统战工作 71
第二节 对台工作 71
第七章 群众团体 73
第一节 工会 73
第二节 共青团 75
第三节 妇联 77
第四节 工商业联合会 79
第五节 科协 80
第二篇 政权 政协 82
第一章 安化县人民代表大会 82
第一节 重要会议 82
第二节 重大决议决定 86
第三节 议案 建议办理 87
第四节 乡镇人大工作 88
第二章 安化县人民政府 90
第一节 政府机构 90
第二节 政府全体(扩大)会议 94
第三节 施政纪略 95
第四节 法制工作 103
第五节 信访 104
第六节 侨务 106
第三章 政协安化县委员会 107
第一节 政协机构 107
第二节 政协会议 109
第三节 政治协商 110
第四节 民主监督 111
第五节 参政议政 112
第六节 联谊 文史 经促工作 113
第三篇 军事 政法 115
第一章 军事 115
第一节 机构 115
第二节 民兵 115
第三节 兵役 116
第四节 拥政爱民 117
第二章 公安 118
第一节 机构 118
第二节 政治保卫 118
第三节 刑事侦查 120
第四节 治安管理 121
第五节 户政管理 124
第六节 消防管理 125
第三章 检察 127
第一节 机构 127
第二节 刑事检察 127
第三节 反贪污贿赂 129
第四节 法纪检察 130
第五节 控告申诉检察 131
第六节 监所检察 132
第七节 其它检察 132
第四章 审判 134
第一节 机构 134
第二节 刑事审判 134
第三节 民事审判 136
第四节 经济审判 137
第五节 行政审判 138
第六节 执行 139
第五章 司法 140
第一节 机构 140
第二节 法制宣传 140
第三节 依法治理 141
第四节 公证 142
第五节 律师 142
第四篇 劳动 人事 144
第一章 劳动管理 144
第一节 职业培训 144
第二节 劳动就业 145
第三节 劳务输出 145
第四节 安全监察 劳动监察 146
第五节 保障职工合法权益 146
第六节 社会劳动保险 147
第二章 人事工作 149
第一节 干职工管理 149
第二节 人事制度改革 150
第三节 工资福利 152
第四节 专业技术职称评审 154
第五篇 国民经济综合管理 155
经济综述 155
第一章 计划物价管理 159
第一节 计划管理 159
第二节 计划内工程 161
第三节 物价管理 163
第二章 国土资源管理 165
第一节 国土资源 165
第二节 国土开发利用 166
第三节 建设用地 166
第四节 土地管理 167
第五节 土地使用制度改革 168
第六节 地矿资源开发利用 169
第三章 工商行政管理 171
第一节 市场建设 171
第二节 市场管理 172
第三节 工商企业管理 173
第四节 个体私营经济管理 174
第五节 商标广告管理 174
第六节 经济合同管理 175
第七节 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175
第四章 质量技术监督 176
第一节 行政执法 176
第二节 产品质量监督 176
第三节 标准化监督 177
第四节 计量监督 177
第五节 锅容管特安全监督 178
第五章 统计 179
第一节 统计报表 179
第二节 普查 抽样调查 180
第三节 培训 执法 180
第六章 审计 181
第一节 国家审计 181
第二节 内部审计 182
第三节 社会审计 182
第七章 农村经济经营管理 184
第一节 稳定和完善农村经营体制 184
第二节 农民负担监督管理 184
第三节 农村财务审计 186
第四节 农村合作基金会 186
第六篇 农业 189
农业综述 189
第一章 种植业 190
第一节 耕地 190
第二节 水稻 191
第三节 旱粮 194
第四节 经济作物 195
第五节 农业行政执法 198
第六节 无病虫柑橘良种繁育场 199
第二章 养殖业 200
第一节 家畜家禽 200
第二节 水产 202
第三节 养蜂 202
第四节 特种养殖 203
第五节 畜禽防疫 203
第三章 水利 205
第一节 水利工程 205
第二节 小水电 210
第三节 防灾抗灾 211
第四节 水土保持 213
第五节 人畜饮水 乡镇供水 214
第六节 水政执法 214
第四章 农机 215
第一节 农机推广 215
第二节 农机企业 216
第三节 农机管理 217
第五章 气象 219
第一节 气候特点及成因 219
第二节 气候要素 219
第三节 天气预报 221
第四节 重大自然灾害 222
第五节 人工增雨 223
第六章 乡镇企业 224
第一节 发展概况 224
第二节 产业结构 225
第三节 重点厂矿 227
第七篇 林业 229
第一章 林业机构 229
第一节 经营机构 科教机构 229
第二节 国营场圃 230
第二章 森林资源 232
第一节 森林蓄积量 232
第二节 野生动植物 233
第三章 营林生产 235
第一节 人工造林 235
第二节 低改 抚育 237
第三节 营林经费 237
第四章 林业管理 239
第一节 森林保护 239
第二节 林政管理 240
第三节 依法治林 242
第五章 竹木资源开发 244
第一节 采伐 244
第二节 购销 244
第三节 加工 245
第八篇 扶贫开发 247
第一章 扶贫 247
第一节 农村贫困状况 247
第二节 扶贫项目 扶贫资金 247
第三节 扶贫方式 249
第四节 扶贫成果 251
第二章 以工代赈 252
第一节 工赈项目 252
第二节 工赈管理 252
第三章 移民安置 库区建设 254
第一节 移民安置 254
第二节 移民生产开发 255
第三节 库建经费 256
第九篇 工业 257
第一章 县属工业 257
第一节 企业规模 258
第二节 生产效益 259
第三节 技术改造 259
第四节 企业改革 261
第五节 渣滓溪锑矿 262
第二章 县直部门工业 263
第一节 黄金工业 263
第二节 二轻工业 264
第三节 煤炭工业 266
第三章 中央和省市属工业 268
第一节 电力工业 268
第二节 柘溪电站 271
第三节 其他企业 272
第十篇 商贸 273
第一章 国营商业 273
第一节 商业机构 273
第二节 县百货公司 274
第三节 县肉食水产公司 275
第四节 其他商业公司 276
第二章 供销 282
第一节 组织沿革 282
第二节 商品购销 283
第三节 股金 288
第三章 民营商业 289
第一节 发展概况 289
第二节 经营场地 289
第三节 经营项目 290
第四节 经营策略 290
第四章 粮油贸易 291
第一节 管理机构 291
第二节 粮油购销 292
第三节 粮油储运 295
第四节 粮油饲料工业 296
第五章 盐业 石油 烟草 298
第一节 盐业 298
第二节 石油 299
第三节 烟草专卖 301
第四节 烤烟生产 303
第六章 对外经济贸易 305
第一节 招商引资 305
第二节 外贸企业 306
第十一篇 财税 金融 307
第一章 财政 307
第一节 财政收入 307
第二节 财政支出 310
第三节 预算外资金 311
第四节 财政管理 312
第二章 税务 316
第一节 统一税收 316
第二节 国家税收 317
第三节 地方税收 319
第三章 金融 保险 321
第一节 机构 321
第二节 存款 323
第三节 贷款 325
第四节 金融监管 331
第五节 金融电子化 334
第六节 保险 335
第十二篇 交通 邮电 339
第一章 交通 339
第一节 机构 339
第二节 公路 339
第三节 铁路 344
第四节 水路 346
第五节 交通管理 347
第二章 邮政 350
第一节 机构 350
第二节 邮路 350
第三节 邮政业务 351
第三章 电信 353
第一节 电信网络 353
第二节 电信业务 355
第三节 移动通信 355
第十三篇 建设 管理 357
第一章 建设管理 357
第一节 建筑管理 357
第二节 建筑企业 358
第三节 建筑工程招标投标管理 359
第二章 城乡建设 360
第一节 县城建设 360
第二节 梅城镇区建设 363
第三节 平口镇区建设 365
第四节 其他建制镇镇区建设 366
第五节 乡村建设 367
第三章 房地产管理 369
第一节 公房租赁 369
第二节 公房维修与改造 370
第三节 住房建设 371
第四节 住房改革 371
第四章 环境保护 373
第一节 环境质量 373
第二节 环境污染治理 374
第三节 环境建设 375
第四节 环境管理与执法 376
第十四篇 教育 科技 378
第一章 教育管理 378
第一节 管理机构 378
第二节 教育督导 378
第三节 学校布局 379
第二章 普通教育 380
第一节 学前教育 380
第二节 九年义务制教育 380
第三节 高中教育 384
第三章 职教 成教 386
第一节 职业教育 386
第二节 成人教育 388
第四章 教师 经费 设施 390
第一节 教师队伍 390
第二节 教育经费 391
第三节 校园校舍 392
第四节 教学设备 393
第五章 科技机构 395
第一节 管理机构 395
第二节 科技队伍 395
第六章 科技活动 397
第一节 科技培训 397
第二节 科技普及 397
第三节 科技立项 398
第七章 科技成果 400
第一节 成果鉴定 400
第二节 成果转化 401
第三节 专利 402
第十五篇 文化 广播电视 404
第一章 文化 404
第一节 群众文化 404
第二节 文艺创作 405
第三节 文艺演出 406
第四节 电影 407
第五节 图书馆 书店 407
第六节 文物管理 408
第七节 文化市场 410
第八节 文化稽查 410
第二章 旅游 411
第一节 旅游资源 411
第二节 旅游开发 412
第三章 广播电视 414
第一节 广播网络 414
第二节 电视网络 415
第三节 广播电视宣传 416
第四章 档案 史志 417
第一节 档案 417
第二节 中共党史资料征集 418
第三节 地方志书 419
第十六篇 卫生 医药 体育 423
第一章 医疗卫生机构 423
第一节 县属机构 423
第二节 基层机构 424
第二章 医疗技术 426
第一节 技术人员队伍 426
第二节 医疗设备 426
第三节 医疗技术 医学科研 427
第三章 卫生保健 429
第一节 卫生监督监测 429
第二节 妇幼保健 430
第三节 公费医疗 430
第四章 卫生防疫 432
第一节 传染病防治 432
第二节 地方病寄生虫病防治 433
第三节 爱国卫生运动 434
第五章 医药 435
第一节 医药经营 435
第二节 药政管理 436
第六章 体育 437
第一节 群众体育 437
第二节 体育学校 438
第三节 体育人才 438
第四节 竞技成果 439
第五节 体育场地 441
第十七篇 社会 442
第一章 行政区划变革 442
第一节 扩镇建乡 442
第二节 撤区并乡 442
第三节 村(居委)变更 445
第四节 勘界 445
安化县1995年乡镇行政辖区表 446
第二章 人口 449
第一节 人口变动 449
第二节 人口结构素质 450
第三节 人口分布 451
第三章 计划生育 453
第一节 管理机构 453
第二节 生育政策 453
第三节 计划生育成果 454
第四节 计划生育协会 455
第四章 民政 456
第一节 机构 456
第二节 民事管理 456
第三节 优待抚恤 458
第四节 救灾救济 461
第五节 残联 462
第五章 民族宗教 463
第一节 民族 463
第二节 宗教 463
第十八篇 人物 465
一、人物传记 465
二、人物简介 469
三、英模人物名录 477
附:南下入安干部名录 480
第十九篇 乡镇 484
东坪镇 484
清塘铺镇 487
梅城镇 490
仙溪镇 493
大福镇 497
长塘镇 499
羊角塘镇 503
冷市镇 505
小淹镇 507
江南镇 509
柘溪镇 512
马路镇 515
奎溪镇 518
烟溪镇 520
渠江镇 522
平口镇 525
高明乡 527
乐安乡 530
栗林乡 532
东山乡 533
滔溪乡 535
龙塘乡 536
洞市乡 539
杨林乡 542
田庄乡 543
木子乡 545
苍场乡 547
古楼乡 550
南金乡 552
新桥建镇试验区 553
第二十篇 艺文选录 555
第一部分 安化十大历史名人题咏 555
第二部分 古今风景诗词 558
第三部分 古今风景楹联 563
第四部分 今人歌赋 568
附录 572
梅山史地文化资料选录 572
梅山峒蛮传 572
梅山诗歌 572
古梅山碑刻 574
开远桥记(节录) 575
梅山论 575
梅鋗与梅山 576
梅鋗 576
安化考源 577
梅山史地考略 577
“梅山蛮”考 581
浅析梅山民俗文化的旅游价值 582
后记 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