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要论 上》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冯达庵著
  • 出 版 社: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801239136
  • 页数:443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主要表述的是八卦日晷对中国文明史的巨大作用和影响。

上卷 3

佛学起源 3

第一节 发端 3

第二节 业感 4

第三节 实习 7

第四节 降魔 10

第五节 成道 12

第六节 垂教 14

佛教源流 21

弁言 21

第一讲 21

第二讲 24

第三讲 28

第四讲 33

第五讲 36

第六讲 40

佛法要论 49

弁言 49

世界篇 49

三界篇 51

世法篇 60

小乘篇 67

大乘篇 73

净土篇 80

佛教真面目 89

自序 89

绪言 90

第一章 教源 95

第一节 佛身 95

第二节 教法 97

第三节 小乘发展期 101

第四节 大乘发展期 105

第五节 密乘发展期 112

第二章 传译 118

第一节 幼稚时代 118

第二节 发达时代 122

第三节 极盛时代 130

第四节 复兴时代 136

第三章 研究 138

第一节 法相宗 138

第二节 三论宗 140

第三节 天台宗 141

第四节 华严宗 144

第五节 余六宗 148

第四章 修证 152

第一节 禅宗 152

第二节 真言宗 157

第三节 净土宗 166

第五章 解题 172

第一节 四种缘起 172

第二节 众生问题 174

第三节 世界问题 179

新时代的佛法 185

一乘法要 195

禅宗明心见性与密宗即身成佛 203

第一节 决择 203

第二节 明心见性 203

第三节 即身成佛 205

第四节 结论 208

禅话四则 211

禅观随笔 215

禅宗六祖大鉴禅师传 221

妙吉祥秘密观门经大要 233

传密大义 239

第一节 发端 239

第二节 原理 240

第三节 引证 241

第四节 申辩 244

第五节 择师 246

学密须知 253

弁言 253

一 显教与密教 253

二 唐密 255

三 敬佛 256

四 忏悔 257

五 菩提心戒 258

六 灌顶 259

七 梵字 260

八 月轮观 261

九 即身成佛 262

十 阿阇黎 264

十一 持诵 266

十二 辨境 267

*菩提心戒 268

文殊五字真言妙义 271

大势至菩萨妙义 275

准提法大要 279

人死问题 285

序 285

第一章 引端 286

第二章 临终 287

第一节 诸趣预兆 288

第二节 净土预兆 290

第三章 舍暖 291

第一节 小乘说 292

第二节 大乘说 292

第三节 融会说 293

第四节 推广说 295

第四章 中有 296

第一节 形相 297

第二节 行状 297

第三节 质量 298

第四节 食料 299

第五节 住寿 299

第六节 别名 300

第五章 托生 300

第一节 托生天趣 302

第二节 托生人趣 302

第三节 托生鬼趣 303

第四节 托生傍趣 304

第五节 托生狱趣 305

第六节 托生净土 305

第六章 助缘 306

第一节 自助 307

第二节 他助 308

第七章 追荐 310

第一节 设祭 310

第二节 作福 312

第三节 修法 313

八识规矩颂释 317

第一颂 317

第二颂 320

第三颂 322

第四颂 325

第五颂 331

第六颂 335

第七颂 339

第八颂 342

第九颂 345

第十颂 348

第十一颂 352

第十二颂 356

天眼通原理 363

绪论 363

第一节 远近均见 369

第二节 彼此均见 370

第三节 微著均见 372

第四节 通塞均见 374

第五节 明暗均见 375

第六节 三世均见 376

结论 379

宿命通原理 383

短文 391

圆音月刊发刊词 391

五位君臣颂系辞 393

青山禅院纪念碑 395

送潮安王圆五居士序 396

广州开坛记 397

解行精舍建立之因缘 398

先考启净公生西实录 403

显妣许太夫人生西实录 404

故弟友直居士夫妇生西记 405

杨了达女士往生净土因缘 407

《美国佛学界之中国佛教史观》 408

唐大圆改革净土宗之妄见 410

史佩韦女士生西如略评 412

书信 415

上王弘愿阿阇黎书 415

答佛兴书 418

答卢董予居士书 421

答湖南陈敬之居士二问 421

答江西袁正思居士二问 422

家书 425

诗偈 437

下卷 447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广义 447

自序 447

本经译文 448

释题 456

开经 465

第一章 破五蕴 474

第一节 观音特性 493

第二节 性相不二 513

第三节 五蕴空相 529

第二章 破诸相 537

第一节 十二处空 538

第二节 十八界空 548

第三节 十二支空 556

第四节 四圣谛空 570

第五节 智得并空 583

第三章 般若妙用 592

第一节 菩萨境界 593

第二节 诸佛境界 611

第四章 般若总持 620

第一节 通赞 623

第二节 真言 632

结经 638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达庵提纲) 647

序 647

开经 649

第一章 发菩提心 649

第一节 启请 649

第二节 大慈 649

第三节 大悲 650

第四节 大喜 650

第五节 大舍 651

第六节 赞叹 651

第二章 生清净心 651

第一节 所依体 651

第二节 严土 652

第三节 严身 652

第四节 赞叹 652

第三章 般若本义 653

第一节 经名 653

第二节 器界观 653

第三节 根身观 653

第四节 赞叹 653

第四章 般若广义 654

第一节 实相 654

第二节 忍辱观 654

第三节 布施观 655

第四节 赞叹 655

第五章 明体 657

第一节 因地 657

第二节 法界体性智 657

第三节 大圆镜智 658

第四节 平等性智 658

第五节 妙观察智 659

第六节 成所作智 659

第七节 普贤行 660

第八节 文殊行 660

第九节 观音行 660

第十节 弥勒行 661

第十一节 赞叹 661

第六章 达用 661

第一节 泯化度 661

第二节 无佛身 662

第三节 尊圆觉 662

第四节 忘福德 662

第五节 离动静 663

第六节 破假相 663

第七节 息诸见 663

第八节 赞叹 664

结经 664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大义 667

第四章纲要(口说) 668

第四章 般若广义 668

第一节 根器 668

第二节 忍辱观 673

第三节 布施观 677

第四节 赞叹 682

第五章 明体 690

第一节 因地 690

第二节 法界体性智 691

第三节 大圆镜智 696

第四节 平等性智 699

第五节 妙观察智 700

第六节 成所作智 710

第七节 普贤行 712

第八节 文殊行 714

第九节 观音行 716

第十节 弥勒行 718

第十一节 果地 719

第十二节 赞叹 722

第六章 达用 724

第一节 泯化度 724

第二节 泯形色 726

第三节 泯福德 729

第四节 泯动静 731

第五节 泯分合 733

第六节 泯诸见 735

第七节 赞叹 737

结经 738

法华特论 743

自序 743

发凡 744

第一 序品 747

第二 开权品 754

第三 舍利弗授记品 764

第四 三车喻品 768

第五 穷子喻品 771

第六 一乘普度品 775

第七 迦叶等授记品 778

第八 大通如来品 781

第九 化城喻品 788

第十 富楼那等授记品 790

第十一 阿难等授记品 794

第十二 一乘法力品 798

第十三 宝塔出现品 805

第十四 提婆达多授记品 809

第十五 龙女成佛品 813

第十六 比丘尼授记品 817

第十七 安住品 821

第十八 菩萨从地涌出品 827

第十九 如来寿量品 831

第二十 差别功德品 836

第二十一 六根清净品 841

第二十二 常不轻菩萨品 845

第二十三 如来神力品 849

第二十四 陀罗尼品 852

第二十五 药王菩萨本事品 860

第二十六 妙音菩萨来往品 868

第二十七 观音菩萨普门品 876

第二十八 华德菩萨因缘品 881

第二十九 普贤菩萨劝发品 887

第三十 嘱累品 894

校勘记 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