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农民工研究的回顾:理论与实践 1
一、农民工研究的缘起 2
(一)城市 3
(二)乡村 3
(三)农民工的城市适应和角色转换 4
二、农民工研究的视角、内容与方法 4
(一)劳动力乡-城流动及农民工劳动力市场研究 4
(二)农民工角色 11
(三)农民工的劳动权益与社会保障 23
(四)农民工的教育与管理 26
(五)农民工与中国城市化 30
三、对农民工研究的不足之处 37
第二章 珠江三角洲人口移动研究 39
一、珠江三角洲人口移动的规模与类型 40
(一)本区乡村人口向城镇的转移 41
(二)短期流动人口 42
(三)区外劳动人口向三角洲的流动 43
二、珠江三角洲人口移动与文化适应 53
三、外来劳动人口的控制与管理 58
第三章 东南沿海中心城市的“散工”研究 64
一、“散工”研究的方法 66
二、“散工”都市经历的调查与分析 69
(一)“散工”的人口学特征 69
(二)“散工”的工作情况 71
(三)“散工”的生活状况 75
(四)“散工”的社会关系 77
(五)“散工”的将来计划 81
三、结果与讨论 83
第四章 农民工外出对输出地的影响 86
一、研究的理论意义 86
二、农民工流动对输出地的影响 87
(一)对输出地社会结构的影响 87
(二)对输出地生活方式的影响 90
(三)对输出地经济结构的影响 90
第五章 农民工外出务工与输出地政治结构的变迁 93
一、外来务工群体特征 94
二、调查点外出务工的基本情况 95
三、外出务工者与输出地的联系 102
四、多维力量参与的政治结构变迁 104
五、结果与讨论 109
第六章 农民工的性别分工 110
一、性别的分野体现 110
二、女性在劳动性别分工中处于不利地位 112
三、性别分工使女性总是处于社会分配制度的边缘 115
四、结果与讨论 117
第七章 从农民眼中看农民工和适应过程 118
一、早期的农民工与外出动力 118
二、农民工的适应能力 131
三、农民工的成功与挫折 141
四、结果与讨论 148
第八章 外出务工与农民现代性的获得 150
一、农民现代性获得的社会背景 150
二、外出务工与个人现代性获得 154
三、简短的结论 158
第九章 雇用廉价外来劳工与“原始积累” 159
一、珠江三角洲发展过程与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过程的比较 159
二、社会主义也需要积累 164
三、进一步的讨论 168
第十章 梯级移动:农民工流动的个案分析 172
一、钟水村:劳动力输出地 173
二、宁村:劳动力输入地 177
三、凤凰村:既是输出地又是输入地 184
四、结论 187
第十一章 二元社区:外来劳动人口的双重效应 189
一、外来工进入珠江三角洲的过程与地理分布 189
二、珠江三角洲村镇二元社区的形成 192
三、问题与讨论 195
(一)二元社区形成的原因 195
(二)二元社区所引发的问题 196
第十二章 沿海城市外来少数民族的社会交往与流动人口的综合治理 200
一、城市民族现状 200
二、深圳少数民族的社会交往与族际交流 202
(一)深圳少数民族的来源渠道 203
(二)深圳少数民族的居住模式 204
(三)深圳少数民族的社会网络 205
(四)城市少数民族族际交往的特点 206
三、广州外来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综合治理 209
(一)广州H区外来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概况 209
(二)治理的有效性和不足 211
(三)关于做好外来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治理的几点思考 215
四、结论 218
第十三章 钟摆理论:农民工流动的科学解释 220
一、钟摆理论的提出 220
二、钟摆理论模型和因素分析 224
三、二元社区、钟摆效应的负作用 228
四、对策和建议 231
附录 234
附录1 本地人与外来工——汕头贵屿镇调查报告 234
附录2 2002年广东省外来工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 274
参考文献 309
后记 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