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后遗症 1
一、头针为主 施以抽添法 2
二、风府-哑门 振奋督脉阳气 3
三、阳经经穴为主 长针透刺 4
四、随症选穴 接气通经 5
五、泻火补虚 针药并用 6
六、治分三步 综合运用 9
七、头体针并用 随症取穴 10
八、头穴为主 配以腰骶腧穴 11
九、风池为主 随症配穴 12
十、人迎为主 气至病所 13
十一、辨证选经 排列针刺 14
十二、梅花针为主 配以多针刺 14
十三、醒脑开窍 重在手法 15
郁证 19
一、头穴为主 配导引吐纳 19
二、辨证分型 重用督脉经穴 21
三、证分四型 分期治疗 22
四、针药并用 疏调肝脾肾 23
五、互动式针刺 贵在调神 24
六、针刺为主 解郁调神 25
七、针刺夹脊配耳压 疏肝解郁 26
八、体耳针并用 疏肝宁心 27
十、电针智三针 配小柴胡汤 29
十一、八脉交会穴为主 调理脑神 30
十二、针刺天谷八阵 调神解郁 31
眩晕 34
一、头穴为主 矩阵针刺 34
二、主穴二个 调督益肾 35
三、平肝潜阳 熄风开窍 36
四、调补髓海 重镇止晕 37
五、传统针刺 标本兼治 38
六、定眩舒肝 重在手法 39
七、实眩十法 虚眩五法 40
八、滋阴潜阳 化痰降冲 42
九、项丛刺配穴注 标本兼治 43
附:颈性眩晕 45
一、辨证取穴 疏通经络 45
二、温针颈夹脊 温阳补气 47
三、针刺配刺络拔罐 行气活血 47
四、针推并用 宣通气血 48
五、小醒脑针法 祛痛止晕 49
六、傍刺天柱 疏调营卫气血 50
七、经络辨证 局部取穴 51
八、独取大椎 重在手法 52
九、针刺配穴注 随证施治 52
十、综合治疗 功效卓著 53
十一、独取大杼 温针灸 55
胸痹 57
一、证分三型 辨证取穴 57
二、辨证分型 据证选穴 58
三、艾灸膻中 择时施治 59
四、针灸并用 立时见效 60
五、针内关膻中 加然谷放血 61
六、穴位旋转走罐 通经活络 62
七、补泻兼施 标本兼治 62
八、丘墟为主 辨证配穴 63
九、益心气 通心阳 64
心悸 66
一、穴取心包经 气至病所 66
二、三阴交-内关 先后针刺 67
三、缓慢进针 控制针感 68
四、经验选穴 眼针心区 69
五、独取内关 调整心率 70
六、安神镇惊 养血宁心 71
七、辨证施治 标本兼顾 71
头痛 73
一、大椎为主 刺血拔罐 74
二、刺血为主 辨证施治 75
三、辨证合辨病 针刺加埋针 77
四、四关为主 辨证配穴 78
五、远近配穴 重针刺方向 78
六、风池百会 通络止痛 79
七、辨经与辨证并重 随证取穴 81
八、梅花针叩刺 痛减症除 82
九、肓俞-合谷-风池顺序进针 84
十、风池-太冲 随因配穴 85
十一、辨证分型 循经刺血 86
十二、哑门深刺为主 随症加减 87
十三、针刺四关 配通天刺 88
十四、针药并用 通络止痛 89
十五、辨证分型 锋勾针施治 90
十六、头皮针为主 配导引吐纳 91
十七、温针穴注 疏通经络 93
十八、辨证取穴 针灸并用 94
失眠 97
一、背俞穴为主 重手法 97
二、针药并用 平调阴阳 98
三、艾灸涌泉 取效迅速 99
四、艾灸配捏脊 协调阴阳 99
五、主穴两个 大陵-失眠 100
六、辨证分型 巧用对穴 101
七、耳穴贴压 镇静安神 102
八、六交会穴为主 辨证加减 104
九、芒针透刺 交通阴阳 104
十、皮内针埋针 调整脏腑 105
十一、温针灸 调阴阳 106
十二、补阴抑阳 平衡跷脉 107
十三、治疗失眠 重在调治内脏 108
十四、头五针为主 辨证取穴 108
十五、证分五型 取穴各异 109
十六、穴注与艾灸 两法合用 111
神经衰弱 113
一、矩阵针刺 镇静安神 113
二、少阳经枢转 揉抹点穴为主 114
三、头部分区 循经取穴 116
四、养心健脑 随症取穴 117
五、治神十法 因症而施 117
六、体耳针并用 安心神 119
七、补心宁神 平衡阴阳 120
八、四神聪为主 针刺配心理治疗 121
九、取穴头腹足 辨证加减 122
十、体穴百会风池 耳穴随症加减 123
十一、梅花针浅刺 辅以心理开导 125
十二、内关-三阴交 随症配穴 126
十三、随证取穴 中药穴敷 127
三叉神经痛 129
一、叉三针为主 随症加减 129
二、按部取穴 通络止痛 130
三、病位取穴 龙虎交战 131
四、透针法 强刺激重手法 132
五、独取阳明 通经络 133
六、辨证取穴 虚补实泻 134
七、下关-合谷 随症配穴 135
八、深刺强刺激 配穴注 136
九、深刺太阳 随症配穴 138
十、针药并用 辨证施治 139
十一、独取颧髎 针灸并用 140
十二、特定穴 清热降火 141
十三、针刺透穴 导气直达病所 141
十四、针刺配中药 通络止痛 142
十五、透刺强针感 配耳压 143
十六、针刺为主 配刺络拔罐 144
十七、耳体穴并用 强刺激 145
偏头痛 147
一、率谷为主 三针齐刺 147
二、深刺风池 立竿见影 148
三、针刺耳压 平肝泻胆 149
四、颈夹脊为主 随症配穴 150
五、曹氏额区调控点 沿皮针刺 151
六、针刺为主 辅以推拿 152
七、独取太冲 重刺激 153
八、疏风平肝 通络止痛 153
九、按部取穴 顺序针刺 154
十、审因辨证 随证取穴 155
十一、远近配穴 呼吸补泻 156
十二、单针浅刺 配合叩打 157
十三、华佗夹脊 补泻并用 158
十四、刺血为主 辅以针刺 159
十五、穴位注射 重在疏通 159
十六、头穴为主 辨证加减 160
十七、风池为主 气至病所 161
十八、太阳-率谷为主 长针透刺 162
震颤麻痹 164
一、以补为主 益精养血 165
二、辨证施治 针灸并用 166
三、合穴为主 头针腕踝针并用 167
四、综合治疗息风镇颤 168
五、行气开郁为主 平肝风滋肝阴 169
六、肢体躯干肌群 梅花针轻叩 170
七、补益肝肾 健脑安神 171
八、滋肾益肝 养血祛风 173
九、督脉为主 豁痰息风 173
十、头针合四关息风通络 174
十一、头体针并用 息风解痉 175
脑瘫 177
一、阳经为主 合靳氏理筋术 177
二、头体针并用 配运动疗法 179
三、针药并用 辨证施治 180
四、风府-哑门 随症加减 182
五、舌针为主 配头体针 183
六、三穴为主 随症加减埋线 186
七、头针滞针 醒脑开窍 186
八、针推穴注 综合治疗 188
九、风府哑门为主 针刺配刮痧 190
十、针刺夹脊 解痉挛 191
十一、夹脊穴为主 随症加减 191
面瘫 194
一、分期治疗 方法各异 194
二、梅花针叩刺 辅以隔姜灸 195
三、水沟承浆 平衡阴阳 196
四、穴注为主 配合体针 198
五、远近结合 深透刺 198
六、针刺合谷 气至病所 200
七、顽固难症 独用灸法 201
八、左右交替针刺 通调气血 201
九、半刺法 调整阳经气血 203
十、面瘫三针方 顿退六部法 203
十一、针刺效点 补虚泻实 204
十二、三步疗法 分期施治 205
十三、从经筋论治 标本兼顾 207
十四、分期辨证 加减配穴 207
十五、辨证治面瘫 以补为主 209
十六、腹针为主 通调气血 210
面肌痉挛 213
一、主穴三个 吊针配刺络拔罐 213
二、依经筋论治 多针浅刺 215
三、挂针为主 配辨证取穴 216
四、齐刺-浮刺-直刺 三法结合 217
五、辨证取穴 头体针并用 218
六、辨证取穴 补益气血 219
七、针刺配穴注 辨证施治 219
八、四关为主辨证分型取穴 221
九、透刺为主 一针两穴 222
十、循经远取 长留针 223
十一、取阳明为主 浅刺久留针 224
十二、耳穴治疗 调十二经经气 226
十三、健脾疏肝 标本兼顾 226
十四、病分四型 辨证取穴 227
十五、四关血海 辨证施治 229
痴呆 232
一、醒脑通络针法 健脑养神 232
二、穴位注射 调补先后天 233
三、头部围刺 直指病灶 234
四、药氧针刺 通补兼施 235
五、原络配穴 辨证施治 235
六、综合治疗 阴阳平衡 236
七、头部电针为主 辅以体针 237
八、针药合用 醒脑益智 238
九、智三针-四神聪 电针治疗 239
十、益元聪神 祛风火痰瘀 240
十一、从虚瘀论治 辨证取穴 241
十二、调神益智针法 化痰祛湿 242
十三、益肾醒脑针法 益肾填髓 243
十四、头三神为主 辨证加减 244
十五、补下清上 调神益智 245
十六、补肾为主 配以对症治疗 245
十七、醒神开窍 补肾填精 246
十八、十二井 大接经 247
十九、电针调髓海 穴取头部为主 248
高血压病 251
一、百会-神阙-涌泉 上中下相配 252
二、清上补下 辨证取穴 252
三、耳尖放血 取效迅速 253
四、独取足三里 温针降血压 253
五、四穴相配 平肝潜阳 254
六、体针配耳压 整体调治 255
七、辨证分型 耳穴贴压 256
八、针刺扶突 调阳明气血 257
九、泻阳亢为主 阴阳虚实兼顾 257
十、针药并用 控制血压 258
十一、辨病辨证相合 平衡阴阳 259
十二、针药并用 调补阴阳 259
十三、刺方氏头穴 灵活加减 260
十四、穴位按摩 调和阴阳 261
癫痫 264
一、药线埋植 辨证取穴 265
二、皮内针埋植 配以耳穴 266
三、三棱针刺长强 通调阳气 266
四、头皮针平刺 益肾健脑 267
五、发作与间歇 刺络以放血 268
六、小针刀配拔罐 辅以埋线 269
七、穴位埋线 息风涤痰 270
八、针刺华佗夹脊 重调脏腑气机 271
九、针刺为主 配神阙敷贴 272
十、通督开窍 醒脑安神 272
十一、辨证分型 从阳引阴 273
十二、副哑门-腰奇 毫针深刺 274
十三、独取督脉 穴分四组 275
多动症 278
一、针罐并用 收神制动 278
二、耳穴治疗 整体调节 279
三、耳针加体针 平肝熄风镇静 280
四、推拿及耳穴贴敷 调阴阳 281
五、针刺加耳穴 辨证施治 281
六、头针配中药 取效明显 283
七、针刺加中药 宁心安神 283
八、头穴为主 随症加减 284
九、针药结合 补益后天 285
十、综合治疗 标本兼顾 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