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自然、私人天地与唐代文学诠释的空间——对宇文所安园林论题的推展&李浩 1
唐代“射策”与“对策”辨略&陈飞 17
梁玙墓志与唐进士科试杂文&陈铁民 27
唐代科场弊病略论——以中晚唐数次科场案为例&吴在庆 36
从唐人墓碑文看士女风尚及社会教化&兰翠 48
唐代两京驿路——真正的“唐诗之路”(摘要)&李德辉 58
歌行诗体论&薛天纬 62
赠献挽诗之程式化——解读唐代挽歌&赵睿才 刘冰莉 王静 78
唐诗中的红豆考原&张安祖 89
唐代释僧小说刍议&崔际银 96
读唐五代笔记札记三题&陶敏 103
论唐五代山水词&李亮伟 114
《花间集》中咏物词刍议&房开江 127
长安为花间词始地探论&王辉斌 138
刘生、王昌考&刘航 149
唐代文学家新考补——《中国文学家大辞典》(唐五代卷)补略&陈耀东 陈思群 157
《金缕衣》在宋代的歌唱与寿词《贺新郎》(摘要)&杨晓霭 169
御选唐诗与清代文治(摘要)&贺严 175
论初唐诗人对元嘉体的接受及其诗史意义&钱志熙 179
许敬宗文系年考&陈冠明 193
《春江花月夜》“孤篇横绝”说在诗学史上的意义&萧晓阳 210
审美距离中的田园之乐——从王绩《野望》、王维《渭川田家》谈起&刘明华 218
张九龄《曲江集》敕书的文史价值——开元二十二年至二十四年突骑施苏禄侵犯四镇个案探究&陈建森 227
孟浩然诗“冲淡中有壮逸之气”探微——以诗人情怀为核心&孙学堂 239
天下文宗 名高希代——唐代宗“期待视野”中的王维诗歌&孙明君 250
王维的生态观及其诗的生态形质&王志清 262
唐诗中的“诗人”与“画家”——以王维的诗歌为线索&[日本]绀野达也 275
宋人论王维述评&王祥 286
李白诗原貌之考索&周勋初 299
李白“采石捉月”考论&李子龙 308
论《毛诗》及其经学阐释对李白诗歌的影响&谢建忠 318
缠绵与超旷的交响——李白记忆身世的两种谱系&[中国台湾]廖美玉 334
试论李白的武功意向及其尝试&卢燕平 349
李白饮酒诗中的西域情结&海滨 361
七言歌行的体式与李白歌行的特征&汤华泉 378
李白“逸兴,,小考&[日本]渡部玲子 391
一首被严重误读的诗——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重读&阮堂明 400
李杜律诗之变及其原因&葛景春 412
杜甫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十个创新之举&韩成武 428
杜诗“沉郁顿挫”风格含义辨析&吴相洲 442
杜甫诗歌的诗兴与家庭和谐思想&黄震云 450
杜甫叙事诗言语对话初探——兼论杜诗的新闻属性&沈文凡 周非非 462
杜甫《北征》补笺&邓小军 471
杜甫“杨王卢骆当时体”句阐说&[中国香港]邝健行 485
仇注杜诗《秋兴八首》四句分截说析论(摘要)&[中国香港]董就雄 495
今存唐人选唐诗不选杜甫诗探源&吴河清 511
论清代杜诗阐释的本义复原特征&张忠纲 董利伟 520
《杜诗详注》中的“论世知人”——浙东鄞县的文化氛围&[日本]佐藤浩一著 朱刚译 526
论前期五山文学对杜诗的接受和嬗变——以义堂周信对杜甫的受容为中心&尚永亮 540
钱起与张姓人物的交游及其生年考辨——从《奉和张荆州巡农晚望》之“张荆州”为张九龄说起&熊飞 570
论岑参未入仕时期之贬谪作品及其与家世之关系&蔡阿聪 579
关于皎然《诗式》与大历贞元文学的划分——以中唐苏州文坛为中心&[日本]土谷彰男 588
韩愈贬潮行迹与三诗系年新论&[中国台湾]柯万成 603
韩愈《与大颠和尚三书》真伪考&张清华 616
心灵世界与人格风范的映现——韩愈书启文论略&李芳民 627
韩诗、苏词议论之比较&蔡凌 638
《元氏长庆集》版本源流考&周相录 649
白居易的“中隐”观及其矛盾&[中国台湾]吕正惠 658
从白居易的咏“裘”诗看其“共生思想”——兼论白居易“独善”的深层内涵&[日本]下定雅弘 670
流动的生命经验与空间对话——从白居易、苏轼“历杭”作品看其南方意识的形成&[中国台湾]张蜀惠 676
张王乐府与元白新乐府创作关系再考察&张煜 696
两唐书《刘禹锡传》同传人选与载文异同的文史诠释&[马来西亚]余历雄 703
传承柳宗元文化的主导者——历代柳州地方官员的柳宗元情结&谢汉强 715
《本事诗》作者孟启家世生平考&陈尚君 721
“赵倚楼”、“一笛风”与禅宗语言——由杜牧等人对语言艺术的追求看经典语汇的形成&查屏球 736
李商隐与杜牧之比较——从李商隐赠杜牧的两首诗说起&董乃斌 752
论李商隐诗的象征艺术&张明非 761
论敦煌唐写本《秦妇吟》的传播学价值&吴淑玲 772
编后记 7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