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道家诗学艺术精神 1
一、道家文化的道与艺术精神 2
二、艺术精神与老庄的再发现 6
三、艺术精神主体与纯粹意识 12
第一章 继往开来之绝唱 19
第一节 由道家文化到太极诗学 23
一、道家文化蕴涵诗学思想 23
二、博大精深的体系影响后世 28
第二节 道家在学术史上的地位 33
一、宇宙太极为天地之始 34
二、覆载生命的万物运行 41
第三节 从总体和宏观衍射老庄 47
一、道家思想的主要内涵 48
二、老庄概念的基本元素 52
第二章 诗学史中的老庄 59
第一节 老子其人及其承继 59
一、古代贤哲的生平传说 60
二、承接周文化上古遗训 63
三、充满哲思情志的诗魂 71
第二节 庄子及其文化思想 80
一、生平事迹与继承老子 81
二、庄子思想的美学阐释 87
三、庄子论人生及文学观 93
第三节 老庄诗学的精髓 101
一、诗学哲理 101
二、诗学理想 105
三、诗学方法 113
第三章 中国诗学的滥觞 120
第一节 太极诗学的肇始 120
一、老庄诗学发生论 121
二、老庄诗学诗体论 125
三、老庄诗学创作论 129
第二节 老庄诗学的范畴 132
一、诗学意境说 132
二、诗学神韵说 135
三、诗学美感说 139
第三节 老庄诗学的话语 142
一、诗学辩证论 143
二、诗学女性论 148
三、诗学宇宙论 152
第四章 老庄诗学的核心 156
第一节 老庄诗学的自然性 156
一、“自然”与“混成” 157
二、“天道”与“人道” 161
三、“素美”和“真美” 166
第二节 老庄诗学的形象性 169
一、“善士”与“赤子” 169
二、“道”、“气”、“象” 175
三、“大象”与“审美” 181
第三节 老庄诗学的抒情性 188
一、“美善”与“声色” 188
二、“美感”与“快感” 191
三、“味淡”与“无味” 193
第四节 老庄诗学的含蓄性 200
一、“感悟”与“隐蕴” 200
二、“虚实”与“妙悟” 204
三、“虚无”与“恬淡” 207
第五章 老庄诗学的思维 212
第一节 思维方式 213
一、艺术——无在之在 213
二、表现——不美之美 216
三、实用——无用之用 220
第二节 思维逻辑 224
一、“原始”与“归根” 224
二、“若反”与“辩证” 229
三、“相反”与“循环” 234
第三节 思维信念 239
一、“精神”与“物象” 240
二、“不死”与“再生” 245
三、“睿智”与“理趣” 248
第六章 老庄诗学与审美 253
第一节 审美原则 254
一、“真淳”与“质朴” 254
二、“虚静”与“神韵” 259
三、“贵柔”与“拙大” 265
第二节 天人之合 270
一、“天人”与“合一” 270
二、“玄之”与“恍惚” 275
三、“内蕴”与“心理” 278
第三节 诗学语言 283
一、“言尽”与“无穷” 284
二、“知言”与“不知” 288
三、“重言”与“卮言” 292
第七章 老庄诗学的妙趣 298
第一节 幽冥玄境 299
一、“民族”和“地域” 300
二、“自我”与“心灵” 304
第二节 顺乎自然 308
一、“自然”与“人性” 309
二、“弔诡”与“真直” 314
第三节 山水刚柔 318
一、“效法”与“归真” 319
二、“柔弱”与“刚强” 324
第八章 老庄诗学与人生 329
第一节 生命自然 329
一、“保身”与“顺命” 330
二、“修道”与“无为” 337
第二节 女阴之象 344
一、“母体”与“女性” 345
二、“雌雄”与“阴阳” 350
第三节 虚盈时空 356
一、“负阴”与“抱阳” 357
二、“时空”与“宇宙” 361
附录 主要参考文献 367
后记 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