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为什么是上海 4
第一章 谋势 谋事 4
第二章 中国特色 时代特征 上海特点 7
第三章 开创性 坚韧性 操作性 10
第四章 人才高地 学习之城 14
第二篇 苏南之变 23
第一章 一个谜 23
第二章 另一种财富 25
第三章 第三次跳跃 27
第四章 最核心的问题 29
第五章 政府推动 31
第六章 职业教育:“大”与“强”的变奏 33
第七章 未来之路 36
第三篇 标本宁波 44
第一章 蓄势 44
第二章 政府力量 52
第三章 现代化之役 57
第四章 社会性与社会化 66
第五章 希望的田野上 72
第六章 民资 民力 民智 80
第七章 在服务中升值 86
第八章 大写文明 92
第九章 一种精神 95
第四篇 长春谋略 105
第一章 五年勾勒 105
第二章 老工业基地突围 107
第三章 农字当头 110
第四章 一二二一交响曲 113
第五章 数字长春 116
第六章 人才空间 118
第七章 打造强势政府 121
第八章 文化的魅力 123
第五篇 河北价值 127
第一章 历程 127
第二章 坚守的意义 143
第三章 为什么是河北 150
第四章 阵痛与反思 157
第五章 客观的历史与现实的未来 166
第六章 现实的呼唤 175
第七章 “龙型”构架 180
第八章 唐山实验 183
第九章 十张名片 187
第六篇 小城市办出大职教 207
第一章 印象 207
第二章 经验 210
第三章 思考 216
第七篇 重庆职教城 221
第一章 承载城市发展的轮子 221
第二章 此城非彼城 224
第三章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229
资料 国外的大学城 231
第八篇 沧海宏流 236
第一章 从历史深处走来 236
第二章 从“浙江精神”到“浙江道路” 238
第三章 根本性动力 240
第四章 让民资、民力、民智唱大戏 242
第五章 最大特色 246
第六章 政府作为 250
第七章 当务之急与长远之计 254
第八章 浙江职教:要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258
第九篇 后稷故里唱大风 265
第一章 农业大省之难 265
第二章 职教破题 268
第三章 为有源头活水来 271
第四章 “中心”的魅力 275
第五章 围绕“农”字 扣住“富”字 278
第六章 走出黄土地 282
资料 陕西职业教育实施“一网两工程”大事记 286
第十篇 吉林经验 291
第一章 农安经验:为啥建,怎么建 291
第二章 双辽经验:为谁办,怎么办 299
第三章 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加快建设 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