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设计手册 整车·底盘卷》PDF下载

  • 购买积分:2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长春汽车研究所
  • 出 版 社:长春汽车研究所
  • 出版年份:1998
  • ISBN:
  • 页数:710 页
图书介绍:

第1篇 整车总布置 2

第1章 概述 2

1.1 整车总布置设计的任务 2

1.2 总布置设计的一般程序 3

第2章 总布置设计的准备 4

2.1 市场调研 4

2.2 样车分析 4

2.3 制定设计原则和目标 5

第3章 整车型式的选择 6

3.1 发动机的种类和型式 6

3.2 汽车的轴数和驱动型式 6

3.3 车头、驾驶室的型式 7

3.3.1 载货汽车的布置 7

3.3.2 客车的布置 8

3.3.3 轿车的布置 9

3.4 轮胎的选择 9

第4章 新车型主要“目标参数”的初步确定 11

4.1 几个主要“目标参数”的确定 11

4.2 发动机最大功率及其转速 11

4.3 发动机最大扭矩及其转速 12

4.4 传动系速比的选择 12

4.4.1 最小传动比的选择 13

4.4.2 最大传动比的选择 13

4.4.3 变速器档位数的选择 14

第5章 整车的尺寸参数和质量参数的初步确定 15

5.1 载货汽车 15

5.2 轿车 16

5.2.1 轿车的级别与载荷的确定 16

5.2.2 轿车主要参数的确定 16

第6章 各相关总成的匹配布置 22

6.1 车身总布置设计 22

6.2 发动机总布置设计 22

6.3 转向节、车轮总成与前轮制动器总成的布置设计 23

6.4 后桥、车架、后簧与后轮的匹配布置 23

第7章 整车总布置图的绘制及各总成的布置 24

7.1 整车布置的基准线—零线的确定 24

7.2 确定车轮中心(前、后)至车架上表面—零线的最小布置距离 25

7.2.1 后轮中心至车架上表面—零线的距离 25

7.2.2 前轮中心至车架上表面—零线的距离 25

7.2.3 前驱动轮中心至车架上表面—零线的距离 25

7.3 前轴落差的确定 26

7.4 发动机及传动系的布置 26

7.5 车头、驾驶室的布置 27

7.6 悬架的布置 27

7.7 车架总成外形及其横梁的布置 27

7.8 转向系的布置 28

7.9 制动系的布置 29

7.10 进、排气系统的布置 29

7.11 操纵系统的布置 30

7.12 车箱的布置 30

第8章 整车总布置设计的运动校核 31

8.1 前轴(桥)的运动校核 31

8.2 转向传动装置与悬架共同工作校核 34

8.3 传动轴跳动校核 35

第9章 汽车整车设计计算 36

9.1 整车质量参数估算 36

9.1.1 空车状态下整车质量、轴荷分配和质心高度的计算 36

9.1.2 满载状态下整车质量、轴荷分配和质心高度的计算 37

9.1.3 非悬架质量的估算 37

9.1.4 整车质量参数计算实例 37

9.2 汽车动力性计算 39

9.2.1 发动机外特性 39

9.2.2 汽车驱动力 40

9.2.3 汽车行驶阻力 41

9.2.4 汽车的行驶性能曲线 42

9.2.5 汽车的加速性能 42

9.3 汽车经济性计算 44

9.3.1 发动机万有特性 44

9.3.2 汽车等速行驶燃油消耗量计算 45

9.3.3 汽车循环工况下行驶燃油消耗量计算 46

9.4 汽车转向性能计算 48

9.4.1 转向系统传递特性计算 48

9.4.2 最小转弯直径计算 53

9.5 稳态转向特性模拟计算 55

9.6 汽车空载、静态侧倾稳定性计算 58

9.7 整车滑行性能计算 59

第10章 汽车悬架系统特性分析 61

10.1 概述 61

10.2 悬架特性分析所需参数 61

10.3 计算结果分析 62

第2篇 离合器 70

第1章 概述 70

1.1 离合器主要功用 70

1.2 对离合器的基本要求 70

1.3 离合器的结构形式 70

1.4 离合器特殊结构简介 70

第2章 离合器的容量设计 73

2.1 离合器的容量参数及计算 73

2.2 应用举例 76

2.3 几点说明 77

第3章 离合器盖总成的设计 78

3.1 膜片弹簧离合器 78

3.2 螺旋弹簧离合器 85

第4章 从动盘总成的设计 87

4.1 扭转减振器 87

4.1.1 汽车传动系的扭振 87

4.1.2 减振器的扭转刚度 89

4.1.3 性能参数的选取 89

4.1.4 减振器的结构设计 90

4.2 从动盘盘毂花键参数的选择和设计 92

4.3 从动盘轴向弹性的结构形式 93

4.4 摩擦片 93

第5章 离合器各主要零件的技术要求 95

5.1 尺寸精度要求 95

5.2 主要零件的材料和热处理 96

第6章 离合器操纵机构的功用及要求 103

6.1 离合器操纵机构的功用及要求 103

6.1.1 主要功用 103

6.1.2 基本要求 103

6.2 离合器操纵机构的型式与选择 103

6.2.1 机械式操纵机构 103

6.2.2 液压式操纵机构 106

6.3 离合器操纵机构的助力装置 113

6.4 离合器分离轴承的结构设计 117

6.4.1 分离轴承结构型式与选择 119

6.4.2 自动调心式分离轴承 120

6.4.3 分离轴承的设计检验要求 122

6.4.4 离合器分离叉的结构形式设计 123

6.4.5 离合器操纵机构的设计计算 124

第3篇 变速器 131

第1章 变速器设计程序 131

第2章 有关的整车参数和对变速器的要求 131

第3章 变速器结构设计 131

3.1 结构选型和齿轮布置 131

3.1.1 驱动方式和变速器的配置 131

3.1.2 啮合方式 131

3.1.3 齿轮配置 131

3.2 同步器型式 138

3.2.1 锁环式 138

3.2.2 锁销式 138

3.3 轴的结构 139

3.4 轴承型式 139

3.5 壳体 141

3.6 换档机构及操纵机构 142

第4章 变速器结构尺寸参数的选择 145

4.1 中心距 145

4.2 齿轮模数 145

4.3 齿形 146

4.3.1 压力角 146

4.3.2 齿顶高系数 146

4.3.3 刀具齿顶高系数 147

4.3.4 刀具齿尖圆角半径系数 147

4.4 齿宽 147

4.5 斜齿轮螺旋角 148

4.6 齿数和各档实际传动比 149

4.7 变位系数 151

4.8 齿形的修正 153

4.8.1 螺旋角修正 153

4.8.2 齿向修正 154

4.8.3 齿顶修缘 155

4.9 齿轮的材料和热处理 155

4.10 齿轮的强化方法 157

4.10.1 增大压力角 157

4.10.2 磨齿 157

4.10.3 强力喷丸和增大齿根圆弧半径 157

4.10.4 接触面选配 158

4.11 同步器及接合齿 158

4.11.1 锁环式同步器及接合齿尺寸的确定 158

4.11.2 锁销式同步器及接合齿尺寸的确定 162

4.11.3 同步器主要零件的材料和热处理 164

4.12 轴和花键尺寸 166

4.13 轴承 167

4.14 速度表齿轮 168

4.14.1 传动比及齿数 169

4.14.2 法面模数 169

4.14.3 中心距 169

4.14.4 齿形 169

4.14.5 螺旋角及螺旋方向 169

4.15 换档机构行程极杠杆比 170

第5章 齿轮计算 172

5.1 齿轮几何尺寸及强度计算公式 172

5.2 齿轮几何尺寸及强度计算程序 176

5.3 渗碳齿轮的弯曲疲劳曲线 199

5.4 齿轮强度评价 201

第6章 同步器计算 204

6.1 同步器可靠性校核 204

6.2 同步操作力及同步环PV值计算 204

6.2.1 同步操作力 204

6.2.2 同步环接触面积 205

6.2.3 同步环锥面面压 206

6.2.4 同步环锥面滑动速度 206

6.2.5 同步环锥面的PV值 206

第7章 轴的计算 210

7.1 受力分析 210

7.2 强度计算 211

7.3 刚度计算 211

7.4 花键强度计算 212

第8章 轴承计算 213

8.1 轴承寿命计算 213

8.1.1 轴承的当量动负荷和寿命计算的基本公式 213

8.1.2 变速器轴承的使用寿命计算 213

8.2 圆柱滚子轴承的PV值 215

第9章 操纵机构设计 217

9.1 换档位置决定机构 217

9.2 选档位置决定机构 217

9.3 自锁机构 217

9.4 互锁机构 220

第10章 变速器的润滑 221

10.1 润滑油牌号及容量 221

10.2 保证前部和后部油量均匀的措施 221

10.3 各轴承的油循环 221

10.4 齿轮与轴之间的润滑 222

10.5 齿轮磷化 222

10.6 润滑性试验 222

第11章 变速器各主要部位公差配合、间隙和使用极限 225

11.1 齿轮精度、最小侧隙及公差 225

11.2 齿轮的检验 225

11.3 齿轮与第二轴 227

11.4 齿轮与中间轴 227

11.5 轴与轴承 227

11.6 第二轴齿轮轴向间隙 227

11.7 同步器轴向间隙和后备行程 227

11.8 倒档惰轮轴向间隙 227

11.9 轴承与轴承盖端面间隙 227

11.10 主要零部件的使用极限 227

附录 有关变速器的标准目录 228

第4篇 分动器 240

第1章 分动器的功用和安装位置 240

第2章 分动器的结构形式及选择 240

第3章 分动器主要参数的确定 240

3.1 中心距 240

3.2 齿轮模数 240

3.3 齿宽 240

3.4 螺旋角 240

3.5 传动比和齿数 240

3.6 齿形和变位 241

3.7 轴和轴承 241

第4章 分动器齿轮强度校核 242

4.1 计算扭矩的确定 242

4.2 强度计算 242

第5章 分动器的材料与工艺 246

第5篇 取力器 246

第1章 取力器的功用及要求 246

第2章 取力方式 246

2.1 从变速器取力 246

2.2 从分动器取力 248

2.3 从发动机前端或后端取力 249

第3章 取力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250

3.1 取力齿轮为直齿 250

3.2 取力齿轮为斜齿 251

3.3 取力器的操纵机构 253

第4章 结构选型和设计计算 254

4.1 取力点的选择 254

4.2 档数选择 254

4.3 齿轮的设计和计算 254

4.3.1 模数 254

4.3.2 中心距 254

4.3.3 传动比和齿数 254

4.3.4 齿宽 254

4.3.5 轴和轴承 254

4.3.6 材料和热处理 254

4.3.7 计算扭矩 254

4.3.8 几何尺寸和强度计算 255

附录 有关取力器的标准目录 256

第5章 取力器台架试验 256

第6篇 传动轴 260

第1章 概述 260

第2章 传动轴的结构形式及选择 260

2.1 传动轴及万向节 260

2.1.1 整体式传动轴和分配式传动轴 260

2.1.2 十字轴万向节 262

2.1.3 等速万向节 264

2.1.4 挠性万向节 266

2.2 传动轴中间支承 266

第3章 传动轴的设计计算 268

3.1 传动轴总成的临界转速 268

3.2 十字轴 268

3.3 滚针轴承的接触应力σ 270

3.4 传动轴轴管 270

3.5 传动轴花键 271

3.6 球笼式球叉式万向节尺寸的确定 276

3.7 传动轴的平衡 277

第4章 传动轴总成的技术要求及零部件材料 279

4.1 普通万向传动轴总成的技术要求 279

4.2 零件材料和热处理 279

第7篇 驱动桥 282

第1章 驱动桥的功能与要求 282

第2章 驱动桥的结构型式及选择 282

2.1 主减速器结构型式及选择 282

2.2 差速器结构型式及选择 288

2.3 桥壳结构型式及选择 292

第3章 主减速器、差速器齿轮主要参数的选择与计算 296

3.1 主减速器齿轮的基本参数选择 296

3.2 主减速器齿轮的几何尺寸计算 299

3.3 直齿锥齿轮式差速器齿轮基本参数选择 310

3.4 差速器“格里森”制直齿锥齿轮几何尺寸计算 312

第4章 驱动桥齿轮强度计算 315

4.1 螺旋锥齿轮和双曲面齿轮强度计算 315

4.2 差速器直齿锥齿轮强度计算 326

第5章 驱动桥齿轮的材料与热处理的选择 330

第6章 驱动桥壳的强度计算 330

6.1 传递最大牵引力或制动力时,危险断面在钢板弹簧座附近的强度计算 330

6.2 最大侧向力时强度计算 331

6.3 最大垂直力时强度计算 332

6.4 桥壳有限元计算 333

第7章 驱动桥壳材料的选择 335

第8章 驱动桥半轴的设计计算 335

8.1 半轴的结构形式 335

8.2 半轴许用应力的选取 336

8.3 半轴杆部直径的计算 336

8.4 全浮式半轴的计算 337

8.5 半浮式半轴的计算 337

8.6 3/4浮式半轴的计算 338

8.7 半轴花键齿面挤压应力 339

第9章 半轴材料与热处理的选择 341

第10章 驱动桥轴承 341

10.1 轴承的种类 341

10.2 圆锥滚子轴承的预紧 344

10.3 主减速器轴承的负荷 347

10.4 轴承寿命计算及评价 354

第8篇 绞盘 362

第1章 概述 362

第2章 绞盘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362

第3章 结构选型 362

第4章 绞盘参数的选择 362

4.1 绞盘牵引力 362

4.2 绞盘减速器的速比 362

4.3 钢丝绳 362

4.4 绞盘鼓筒直径 362

4.5 自动制动器 362

4.6 导向机构传动比 363

第5章 减速器蜗杆传动计算 364

5.1 球面蜗杆传动 364

5.2 中心距 365

5.3 蜗轮齿数Z2和蜗杆头数Z1 365

5.4 传动的模数m 365

5.5 比值μ 366

5.6 齿形圆直径d0 366

5.7 侧向间隙 367

5.8 倒坡 367

5.9 蜗杆螺旋方向 368

5.10 球面蜗杆传动计算表 369

第9篇 悬架 377

第1章 概述 377

第2章 悬架的基本型式及主要特点 377

2.1 独立悬架 377

2.1.1 独立悬架的优点 377

2.1.2 独立悬架的缺点 377

2.2 非独立悬架 377

2.2.1 非独立悬架的优点 377

2.2.2 非独立悬架的缺点 377

2.3 平衡悬架 378

第3章 悬架对汽车主要性能的影响 382

3.1 悬架对汽车平顺性的影响 382

3.1.1 车身固有振动频率 382

3.1.2 弹性特性 383

3.1.3 系统阻尼 385

3.1.4 前、后悬架自然振动频率的关系 386

3.1.5 轴距 386

3.1.6 车轴数对平顺性的影响 387

3.1.7 改善平顺性的主要措施 387

3.2 悬架对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影响 388

3.2.1 不足转向特性 388

3.2.2 轴转向 388

3.2.3 前轮定位参数 389

3.2.4 导向杆系与转向杆系的运动协调 389

第4章 汽车钢板弹簧悬架设计 391

4.1 钢板弹簧种类 391

4.2 钢板弹簧主要元件结构 392

4.2.1 钢板弹簧断面形状 392

4.2.2 簧片端部形状 392

4.2.3 弹簧卷耳 393

4.2.4 弹簧包耳 393

4.2.5 钢板弹簧衬套和弹簧销 394

4.2.6 钢板弹簧中心螺栓和冲凸包 394

4.2.7 弹簧夹箍 395

4.3 普通多片钢板弹簧设计与计算 395

4.3.1 钢板弹簧设计的已知参数 395

4.3.2 钢板弹簧刚度和应力计算 396

4.3.3 钢板弹簧断面尺寸和长度的确定 406

4.3.4 钢板弹簧各片长度的确定 407

4.3.5 钢板弹簧各片预应力选取及弧高计算 411

4.3.6 钢板弹簧总成自由弧高及总成装配后弧高计算 411

4.3.7 非对称钢板弹簧 412

4.3.8 钢板弹簧导向特性 413

4.4 少片变截面钢板弹簧设计计算 414

4.4.1 少片变截面弹簧结构和特点 414

4.4.2 少片变截面弹簧刚度和应力计算 416

4.4.3 少片变截面弹簧尺寸参数的优选 419

4.5 非线性钢板弹簧设计 423

4.5.1 渐变刚度钢板弹簧计算 423

4.5.2 两级刚度复式钢板弹簧计算 431

4.6 钢板弹簧强度计算校核 434

4.7 汽车稳态侧倾计算 436

4.8 制动时汽车纵倾角计算 437

4.9 钢板弹簧材料热处理及弹簧表面强化 438

第5章 其它型式弹性元件悬架设计 442

5.1 弹性元件的设计计算 442

5.1.1 扭杆弹簧 442

5.1.2 螺旋弹簧 447

5.1.3 空气弹簧 451

5.1.4 油气弹簧 454

5.2 导向机构的设计 456

5.2.1 汽车的典型导向机构型式 456

5.2.2 导向机构的几何运动学 457

5.2.3 汽车载荷与导向机构的受力分析 464

第6章 减振器的设计原理及选择 473

6.1 减振器的分类 473

6.2 减振器的工作原理与设计 473

6.2.1 结构与工作原理 473

6.2.2 减振器阻力与各腔压力的关系 474

6.2.3 阀流量与缸压及速度的关系 475

6.2.4 阀开启时的减振器阻力 476

6.2.5 减振器阀孔大小的制约关系 476

6.2.6 减振器液 476

6.2.7 主要性能参数的确定 477

6.2.8 减振器的行程与布置 479

6.3 减振器的试验 481

6.3.1 减振器的性能试验 481

6.3.2 减振器的耐久性试验 482

6.3.3 减振器的故障及原因分析 482

6.4 减振器的标准化 483

6.4.1 减振器阻力、缸径与行程 483

6.4.2 减振器的连接型式及规范 484

第7章 横向稳定杆 487

7.1 横向稳定杆角刚度 487

7.2 横向稳定杆的强度校核 487

第10篇 前轴 491

第1章 概述 491

第2章 前轮定位及其选择 491

2.1 前轮外倾角 491

2.2 主销内倾角 491

2.3 主销后倾角 491

2.4 前束 491

第3章 前轴总成零件的设计和强度计算 492

3.1 前轴 492

3.2 转向节 494

3.3 主销 495

3.4 转向拉杆总成 497

3.5 转向节臂 497

3.6 轴承 498

第11篇 轮胎及车轮 500

第1章 概述 500

1.1 轮胎及车轮的功能 500

1.2 对轮胎及车轮的要求 500

1.3 轮胎及车轮的组成 500

第2章 轮胎 502

2.1 轮胎的结构 502

2.2 轮胎的类别 503

2.3 轮胎的代号和标志 503

2.4 轮胎的参数和指标 504

2.5 轮胎的特性和选用 504

2.5.1 类别和胎面花纹 504

2.5.2 胎体结构 505

2.5.3 轮胎的规格和使用气压 506

2.6 轮胎采购注意事项 507

2.7 轮胎使用注意事项 507

第3章 车轮 509

3.1 车轮的结构 509

3.2 车轮的类别 510

3.3 车轮的代号和标志 510

3.4 车轮的参数和指标 510

3.5 车轮的特性和选用 511

3.5.1 车轮的类型 511

3.5.2 车轮的规格 511

3.5.3 车轮的质量保证 511

第4章 气门嘴 518

第5章 平衡配重 518

第6章 轮罩 518

第7章 车轮紧固螺母 518

第12篇 转向系 518

第1章 概述 518

1.1 转向系的组成与要求 518

1.2 转向系方案的选择 519

第2章 循环球转向器设计 525

2.1 结构分类 525

2.2 工作特性 525

2.3 主要参数的选择 528

2.4 齿条齿扇传动副几何参数的设计计算 534

2.5 变传动比循环球齿条齿扇转向器主要参数的选择与计算 534

2.6 螺杆轴承的选择 535

2.7 主要零件的材料和热处理规范 535

2.8 循环球齿条齿扇式转向器主要零件的强度计算 535

2.9 一汽循环球齿条齿扇式转向器参数表 537

第3章 齿轮齿条式转向器设计 539

3.1 概述 539

3.2 齿轮齿条式转向器的优缺点 539

3.3 齿轮齿条式转向器的输出型式 539

3.4 齿轮齿条式转向器的整车布置 539

3.5 齿轮齿条式转向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542

3.6 齿轮齿条式转向器的结构设计 543

3.7 小红旗轿车转向系统简介 549

第4章 动力转向系统 550

4.1 概述 550

4.2 动力转向系统的优点 550

4.3 对动力转向系统的要求 550

4.4 转向器结构与性能的分析比较和选型 551

4.5 转阀概述 552

4.6 转阀静特性计算 553

4.7 工作用油的选择 554

4.8 动力转向器油封 557

4.9 齿条齿扇副的计算 557

4.10 齿轮强度计算 563

4.11 臂轴扭转应力计算 564

4.12 扭杆的强度计算 564

4.13 动力转向油泵的设计和选择要点 564

4.14 转向器油罐设计 565

第5章 转向梯形机构设计 567

5.1 转向梯形理论特性 567

5.2 转向梯形的布置 569

5.3 转向梯形机构尺寸的初步确定 570

5.4 转向梯形设计中应说明的几个问题 571

5.5 梯形校核 572

第13篇 制动系 575

第1章 制动系的功能、要求及分类 575

1.1 制动系的功用 575

1.2 对制动系的一般要求 575

1.2.1 法规适应性 575

1.2.2 制动效能 575

1.2.3 热稳定性 575

1.2.4 水稳定性 575

1.2.5 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 575

1.2.6 驻坡能力 575

1.2.7 作用滞后性 576

1.2.8 制动的可控性 576

1.2.9 操纵舒适性 576

1.2.10 可靠性 576

1.2.11 小型、轻量、低成本 576

1.2.12 检查维修性 576

1.2.13 公害程度 576

1.2.14 气候适应性 576

1.3 制动系的分类 576

1.3.1 行车制动系 576

1.3.2 驻车制动系 576

1.3.3 应急制动系 576

1.3.4 辅助制动系 577

第2章 制动系设计程序 578

2.1 设计前提条件 578

2.1.1 车辆参数 578

2.1.2 法规适合性 578

2.2 制动操纵方式和制动系统的确定 578

2.3 车辆必需制动力及其前后分配的确定 578

2.4 确定制动器制动力、摩擦片寿命及构造、参数 578

2.5 制动器零件设计 578

2.6 制动操纵系统设计 578

2.7 管路设计 578

第3章 制动器的结构形式及选择 579

3.1 制动器的结构类型 579

3.2 液压鼓式制动器 580

3.3 液压盘式制动器 584

3.3.1 固定钳式盘制动器 584

3.3.2 浮动钳式盘制动器 587

3.3.3 带有驻车制动的后轮盘式制动器 588

3.4 气压鼓式制动器 589

3.4.1 凸轮式制动器 589

3.4.2 楔形制动器 591

3.5 气压盘式制动器 593

3.6 中央制动器 593

第4章 辅助制动 597

4.1 排气制动 597

4.2 液力减速制动 600

4.3 电力制动 601

第5章 防抱死制动系统(ABS) 602

5.1 滑移率 602

5.2 滑移率与附着系数的关系 602

5.3 ABS功能 602

5.4 ABS组成 602

5.5 ABS控制技术 602

5.6 ABS分类 604

5.7 齿圈齿数的选择 605

5.8 轮速传感器的安装位置 605

5.9 压力调节器的结构原理 605

5.9.1 液制动压力调节器 605

5.9.2 气制动压力调节器 607

第6章 制动操纵系统 609

6.1 机械式制动 609

6.2 液压制动 614

6.2.1 真空助力 615

6.2.2 真空增压 616

6.2.3 液压助力 618

6.3 气压制动 619

6.3.1 概述 619

6.3.2 气压式驱动机构主要总成 620

第7章 前后制动力(矩)的分配及确定 632

7.1 计算空、满载前、后轴的附着力,绘制理想的制动力分配曲线 632

7.2 选择空、满载的同步附着系数 632

7.3 根据φ0确定前、后制动力的分配比Mf/Mr 633

7.4 确定前、后轴的最大制动力矩 634

7.5 将理想、实际制动力分配曲线换算成压力分配曲线 635

7.6 确定制动力调节方式 635

第8章 制动器设计 636

8.1 液压鼓式制动器 636

8.1.1 制动器主要参数的选择 636

8.1.2 制动器效能因数计算 636

8.1.3 制动器制动力矩的计算 638

8.2 液压盘式制动器 638

8.2.1 盘式制动器制动力矩计算 638

8.2.2 制动盘设计 639

8.2.3 制动钳设计 640

8.2.4 摩擦材料的种类和要求 642

8.3 气压凸轮鼓式制动器 645

8.3.1 主要结构参数的选择和计算 645

8.3.2 强度计算 648

8.4 气压楔形鼓式制动器 650

第9章 制动性能计算 653

9.1 制动距离与制动减速度 653

9.2 同步附着系数 654

9.3 最大驻坡度 655

第10章 摩擦片磨损计算 656

10.1 摩擦片平均单位压力 656

10.2 摩擦片最大单位压力 656

10.3 单位摩擦片面积所承担的车辆质量 657

第11章 制动操纵系设计 658

11.1 液压制动 658

11.1.1 液压操纵系的参数设计 658

11.1.2 制动主缸设计 660

11.1.3 真空助力器设计 662

11.1.4 踏板机构设计 665

11.1.5 制动液的选择与使用 668

11.2 气压制动 671

11.2.1 制动室及弹簧制动缸 671

11.2.2 气制动阀 673

11.2.3 贮气筒与空气压缩机 682

第14篇 车架 691

第1章 概述 691

第2章 车架结构的选择 691

2.1 车架分类 691

2.1.1 边梁式(梯形)车架 691

2.1.2 X型车架 691

2.1.3 中梁式车架 691

2.2 车架宽度 692

2.3 纵梁结构 693

2.4 横梁结构 694

第3章 车架强度计算 696

3.1 弯曲强度计算时的基本假设 696

3.2 静载弯曲强度计算步骤 696

3.2.1 载荷在车架上的分配 696

3.2.2 确定支点反力 696

3.2.3 纵梁各断面弯矩的计算 696

3.2.4 纵梁各断面特性的计算 697

3.2.5 弯曲应力 697

3.2.6 强度条件 697

3.2.7 静载荷弯曲强度计算举例 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