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观的复苏 地球生命的伦理思虑》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周国文著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 出版年份:2016
  • ISBN:9787542656858
  • 页数:396 页
图书介绍:公民观的复苏路途本来艰辛,更需全面分析社会发展脉络,精准把握民众当前预期,分类推进民主落地工程,系统提升公民人文素养。当普遍的国民心理处于焦虑与失望的精神低谷,不是单靠经济增长的强心剂来麻痹,而是需要通过培植理性主义公民观的清新剂来疗治。在当下的中国,我们需要的是理性主义的公民观,它秉承着尊重人之自由与尊严的公民文化,在不断扩展公民政治权利的渐进实践中,创造选举为民所主、投票为民所用、监督为民所行、自由为民所享的清明的公民政治局面。这也将为公民观的复苏从理念进入实践,从书本进入社会,从学术进入生活奠定基础。因为它将势必为系统的公民观在二十一世纪的复苏及传承带来中国道路与中国创见。

前言 1

第一篇 公民之存在观 3

第一章 人之解蔽:超越工具化的技术宰制之可能 3

一、人:有限理性的存在者 3

二、人的问题:自迷与异化,以及丧失勇气 7

三、人的状况:风险生存 11

第二章 人之自明:技术时代的解蔽抉择 17

一、世界的变化与作为对象物的人 18

二、个人的抉择与历史进步论 24

第三章 人之疏离:源自现代性流弊的宿命 32

一、现代性流弊的揭示 32

二、模仿自然化的自然:人与自然的疏离 35

三、工具化的效应:人与人的疏离 37

四、人性中潜在的缺陷:人与社会的疏离 39

第四章 人之自足:精神返乡的新生 43

一、自足的信念及其内涵 43

二、人的精神返乡 48

第二篇 公民之社会观 55

第五章 公民概念的历史源流暨述评 55

一、公民概念的源起 55

二、古希腊城邦政治时代之后的公民概念 61

三、公民概念理论的二元论 65

四、公民概念的理论发展 71

第六章 公共服务与公民诚信社会 79

一、公共服务的公民本位主义 79

二、公共服务的缺失及其根源 82

三、公共服务在当代中国社会的可能性 87

四、公共服务与中国社会现代化 89

五、公民与诚信社会的关系 96

六、公民诚信社会与公民伦理的形成 99

七、公民诚信社会的基本道德机制 102

八、公民诚信社会文化建设的五个原则 105

第七章 协商民主的公民观 109

一、公民治理制度的理论内涵 109

二、公民自治制度的“公民意识”蕴含 116

三、“协商民主”与公民自治 120

第八章 自主、公共性与和谐 125

一、自主:公民治理的内在价值 125

二、公共性:公民自治的基本维度 133

三、和谐:公民自治的目标趋向 138

第三篇 公民之生态观 149

第九章 自然与生态公民的理念 149

一、自然:世界原初状态的存在 149

二、面对自然:生态公民的终极依归 152

三、关怀自然:生态公民的观念形式 155

四、理解自然:生态公民的本真存在 160

第十章 生态公民的价值蕴含 164

一、生态公民的概念 164

二、生态公民的身份 167

三、生态公民的价值 171

四、青年生态公民:最具有能动性的生态公民主体 174

五、青年生态公民的理念:未来创新的生态模式 175

六、青年生态公民的精神源泉:生态大学的新生态教育精神 178

第十一章 自然生命的伦理思虑与生态公民的城市论 184

一、生命的内涵与自然生命的哲思 185

二、人类生命与自然生命的关系 190

三、保护自然生命的基本伦理原则 197

四、自然生命与自然生命权 202

五、人之生命性、人性与人之生命权 206

六、城市荒野与地球公民 216

七、宜居城市与低碳城市 224

八、城市森林与城市农庄 230

第十二章 自然主义的生态思维与生态主义认识论 237

一、自然的哲学概念 238

二、生态概念与生态思维 240

三、自然主义生态思维的蕴含 241

四、新生态文明的重要路标 244

五、生态主义认识论的缘由与内涵 248

六、生态主义认识论的价值原则 256

七、生态主义认识论的四阶段 261

第四篇 公民之传媒观 269

第十三章 公共社会的传媒伦理及大众传媒的价值实现 269

一、传媒伦理及其属性 270

二、传媒伦理的价值实现 273

第十四章 大众传媒、公共性与公共权力 277

一、大众传媒的定位:公共舆论的传播者 277

二、公共权力的基本属性:公共性 279

三、大众传媒与公共权力的关系:歧异性 283

第十五章 公众、传媒与公民权利 287

一、公众与传媒 287

二、权利与公民权利 290

三、大众传媒:公民权利的公共性保护 293

四、公民权利与传媒的关系 296

第十六章 现代传媒与公共理性 300

一、现代传媒的公共领域存在 300

二、公共理性及其对现代传媒的影响 303

第五篇 公民之价值观 311

第十七章 公民生活化哲学的思辨与道德感 311

一、哲学是公民生活的哲学 311

二、公民哲学的生活化蕴含 313

三、道德感:公民哲学生活化的结晶 315

第十八章 公民乌托邦的探询、可能及其反思 320

一、时空的公民乌托邦:想像与描述的概念形态 321

二、玄思的公民乌托邦:不同向度的可能 323

三、理想的公民乌托邦:一种基于愿景的存在 325

四、虚无的公民乌托邦:内在悲怆的忧郁感 327

五、完善的公民乌托邦:对一个祛魅世界的解答 329

六、自足的公民乌托邦:立足自由的精神澄明 331

七、终极的公民乌托邦:一种普世主义的范本 333

八、运动的公民乌托邦:信仰轨迹的意义所在 335

九、健全的公民乌托邦:意在超越的未竟之业 337

十、救赎的公民乌托邦:返归现实的心灵摆渡 339

第十九章 德性蕴义的形成及发展:城邦、政府与共同的善 342

一、自足的显明:德性概念的内在分析及溯源 343

二、理想国的德性及其实现:作为观念史背景的柏拉图德性观 348

三、公民之至善:亚里士多德之德性观的基础 355

四、公民的德性:亚里士多德之德性观的载体 360

五、城邦之善:亚里士多德之德性观的目标 363

六、理想的共同体社会:德性的完备 369

第二十章 自由概念的价值思虑 375

一、密尔的自由概念 376

二、自由的路径选择 378

三、自由个性的力量 380

四、作为终极价值的自由 383

参考文献 385

后记 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