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1
第一章 14世纪下半叶前上海地区社会经济概述 3
第一节 上海地区自然地理状况及其历史沿革 3
(一)“上海”名称之由来 3
(二)地理形成及其自然状况 4
(三)历代建置沿革 6
第二节 明代以前上海地区的社会经济 9
(一)唐以前上海地区社会经济的缓慢进展 9
(二)唐宋时期上海地区社会经济的开发 13
(三)宋末元代上海地区社会经济的转机 23
第二章 农业经济结构的演变和农产品的商品化趋势 34
第一节 东棉西稻作物结构布局的形成和发展 34
(一)棉花种植的勃兴 34
(二)粮食生产布局的变化 42
第二节 粮棉以外其他商品性农业经营的兴起和发展 48
(一)商品性种植业的发展 48
(二)商品性渔业生产的发展 54
第三节 农业经济结构演变的原因及其意义 58
第三章 手工业生产的变化和发展 67
第一节 手工棉纺织生产的模式 67
(一)农村家庭手工业——手工棉纺织生产的主导模式 67
(二)城镇居民以及富家奴婢的手工棉纺织 71
(三)手工棉纺织生产模式分析 76
第二节 手工棉纺织产品的商品化 81
(一)产品商品化体现之一——棉布产量估计 81
(二)产品商品化体现之二——棉布品种的多样化及其对市场的适应 84
(三)产品商品化的生产力基础——劳动生产率的变动 88
第三节 手工业生产中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92
(一)一般手工业生产部门及其生产方式 92
(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典型行业——暑袜业和染踹业的形成和发展 99
第四节 官营手工业的盛衰变化 108
(一)手工丝织业官营织造的起落 108
(二)官府专卖手工业——制盐业的盛衰 114
第四章 商品流通的增长与市场的扩大 125
第一节 地区内部的商品交换和流通 126
(一)地方小市场的商品交换 126
(二)区域性商品流通的增长 129
第二节 国内贸易的兴盛和国内大市场的扩展 133
(一)明初国内贸易的恢复和发展 133
(二)明中叶后至鸦片战争前上海地区向国内大市场的商品输出 136
(三)同时期上海地区从国内大市场的商品输入 152
(四)清前期上海地区的转口贸易 167
第三节 鸦片战争前上海地区的国外市场及其对外贸易 172
(一)明代上海地区的对外贸易 172
(二)清前期上海地区的对外贸易与国外市场 174
第四节 市场价格的变动趋势及其特点 183
(一)几种主要商品市场价格的变动趋势 184
(二)影响物价变动的诸因素考察 193
(三)物价变动的特点及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 197
第五章 商人和商人资本的活跃 202
第一节 商人资本的种类与职能 202
(一)贩运商人和贩运商人资本 202
(二)牙行和牙行商人 205
(三)店铺商人和店铺商人资本 211
(四)旧式借贷资本和货币经营资本 215
第二节 商人的地缘构成及商人资本的来源和经营特点 223
(一)商人的地缘构成及其变化 223
(二)商人资本的来源及其经营特点 232
第三节 商人会馆公所的兴起和发展 235
(一)会馆公所的兴起和发展 235
(二)会馆公所的结构、功能及其作用 237
第四节 商人资本的历史作用 242
第六章 航运业及港口码头的发展 247
第一节 内河航运的发展 247
(一)联系国内大市场的内河航运 247
(二)地区内部的河道运输及其作用 254
第二节 沿海航运业的振兴和鼎盛 260
(一)明代海运业的艰难生存 260
(二)清前期海运业的振兴和发展 264
第三节 上海港的演变及其历史地位的确立 277
(一)明代上海港的历史状况及其地位 277
(二)清初江南海关的设立以及上海港地位的初步奠定 283
(三)嘉道年间上海港的繁盛与江南大港地位的最终确立 289
第四节 鸦片战争前夕的上海口岸 295
(一)有关鸦片战争前上海口岸的史料记载 296
(二)对中西文史料记载真实可靠性的考量 304
(三)鸦片战争前夕上海的口岸及经济地位 308
第七章 城镇的繁兴和城镇经济功能的增长 312
第一节 城镇的勃兴和增长 312
(一)城、镇、市的分类及其历史渊源 312
(二)明代上海地区城镇的发展概况 317
(三)清前期(1644—1842年)城镇的稳定、持续成长 331
第二节 城镇经济功能的充实和发展 344
(一)城镇的商品流通功能 345
(二)城镇的商品生产功能 355
(三)城镇人口及其结构分析 359
第三节 城镇发展原因的历史考察 367
(一)经济因素在城镇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67
(二)自然条件与地理位置在城镇发展中的作用 369
(三)政治、军事因素对城镇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372
(四)社会突发性因素对城镇盛衰的制约 373
第八章 财富的分配及其社会各阶层经济生活的变动 378
第一节 土地占有关系的变化及其对财富分配的影响 378
(一)土地占有关系的变化趋势 378
(二)土地占有关系的变化对财富分配的影响 389
第二节 赋役制度的演变及其社会财富的再分配 391
(一)赋役制度的演变及其趋势 391
(二)赋役制度与社会财富再分配 411
第三节 社会各阶层经济生活的变动趋势 416
(一)地主阶级经济生活的变动 416
(二)农民小生产者的经济地位与经济生活 419
(三)商人阶层的社会经济地位变迁 422
(四)社会其他阶层经济地位及其经济生活的变化 425
第九章 明清上海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特点及其在全国的地位和作用 433
第一节 增长与局限:上海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特点 433
(一)明清上海地区社会经济增长的内容和特点 433
(二)经济增长中的制约因素 440
(三)支柱产业对社会经济增长的推动 456
第二节 上海地区社会经济开发在全国的地位和作用 459
(一)经济中心的移动及其规律 459
(二)明代上海地区在全国的地位和作用 463
(三)清前期上海地区在全国的地位和作用 468
附录 473
一、上海地区示意图 473
二、上海地区古海塘分布示意图 474
三、上海地区地形分区图 475
四、明清时期上海地区分县在册土地统计 476
五、唐宋至清上海地区分县在册人口统计 477
六、明清上海地区城镇统计 479
七、鸦片战争前上海县城会馆公所一览 502
参考文献 504
初版后记 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