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第一章 可持续旅游发展的伦理困境 1
一 近年来国内旅游伦理研究综述 1
二 旅游活动的特殊性 9
(一)暂时性 9
(二)多样性 9
(三)群体性 10
三 旅游可持续发展理想实现的不确定性 10
(一)政府意愿 11
(二)企业态度 11
(三)炒作和借口 12
四 旅游发展的负面性 13
五 旅游伦理失范行为的表现 18
(一)旅游过度消费 18
(二)旅游经营中的媚俗性 20
(三)意义消费的错位 20
(四)旅游活动的趋从现象 21
(五)享乐主义盛行 21
(六)社会道德退化的加剧 22
第二章 旅游与伦理 24
一 旅游与伦理的基本关系 24
(一)旅游伦理理念 24
(二)西方旅游伦理认知 26
(三)旅游伦理道德的深化 30
(四)旅游行为的伦理特殊性 33
二 旅游伦理的主体与分类 41
(一)旅游伦理的主体 41
(二)旅游伦理所协调的四种关系 54
三 旅游伦理的价值和意义 57
(一)旅游伦理态度决定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状况 58
(二)旅游伦理均衡旅游利益 60
(三)旅游伦理培植道德 64
(四)旅游伦理对人格的塑造 68
(五)促进社会关系的和谐 70
(六)旅游伦理深化旅游研究路径 71
四 旅游伦理的性质 72
(一)普遍性 72
(二)审美性 73
(三)经济性 74
五 旅游伦理的特征 75
(一)规范意义 75
(二)文化意义 75
(三)发展阶段 75
(四)反作用力 76
(五)影响层面 77
(六)接受阶段 77
六 旅游伦理建设途径 79
(一)加强旅游环境伦理建设 79
(二)强化及培育旅游主体的道德意识 82
(三)加强旅游文化伦理建设 82
(四)强化社会公德意识,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83
(五)建立和完善旅游监督管理机制 84
(六)加强旅游道德教育 86
(七)加强旅游道德建设 88
(八)积极构建行业伦理 89
(九)完善旅游环境保护法规 90
七 旅游伦理教育 91
(一)国内外对旅游伦理教育的研究 91
(二)一般学校教育 93
(三)旅游管理专业教育 94
(四)旅游伦理专业课程的设置 95
第三章 旅游环境伦理 97
一 环境伦理学及旅游环境伦理 97
(一)人类中心主义 99
(二)动物解放/权利论 99
(三)生物中心论 100
(四)生态中心主义 100
二 新时期旅游发展对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102
三 环境伦理意识的旅游意义 103
四 旅游环境容量 107
五 旅游环境保护 109
(一)旅游环境保护与美学 111
(二)旅游资源价值判断 111
(三)旅游与自然环境的和谐 114
六 利益相关者与旅游环境保护 116
(一)旅游管理者与环境保护 116
(二)旅游开发者与环境保护 117
(三)旅游者与环境保护 118
(四)旅游中介机构与环境保护 119
(五)旅游研究机构与环境保护 119
(六)旅游规划机构与环境保护 120
第四章 生态旅游与低碳旅游 122
一 生态旅游概念的发展 122
二 旅游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127
三 生态旅游体验 129
(一)自然旅游的精神体验 129
(二)遵循自然规律 130
(三)旅游活动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131
(四)生态旅游对美的体悟 132
四 生态旅游发展理念 134
(一)旅游企业的生态价值导向 134
(二)生态旅游发展市场 136
(三)科学的生态精神 137
五 生态旅游发展的利益协调 137
六 低碳旅游 140
(一)低碳旅游吸引物 141
(二)低碳旅游基础设施 141
(三)低碳旅游服务项目 142
(四)低碳旅游宣传教育 143
第五章 乡村旅游发展 145
一 乡村旅游的发展趋势 146
二 乡村旅游地的空间布局 150
(一)城市依托型 150
(二)景区依托型 150
(三)特别独立型 151
三 乡村旅游发展的伦理影响 151
(一)重新界定土地价值 152
(二)旅游者进入的生活效应 153
(三)民众心理适应 153
(四)乡村社会文化变迁 154
(五)新的知识诉求 154
(六)生态环境变化 155
(七)环境态度分化 157
四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路径 160
(一)构建生态伦理 161
(二)完善乡村建设 162
(三)加强旅游扶贫 162
(四)凸显环境意识 163
(五)强化文化感知 164
第六章 旅游可持续发展 166
一 旅游可持续发展理论 166
二 旅游可持续发展与旅游利益相关者 171
三 旅游可持续发展与伦理均衡 173
(一)旅游利益的均衡 173
(二)市场经济的驱动 174
(三)政府主导的意义 174
(四)社区民众的利益 176
(五)文化均衡的价值 177
四 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实现途径 178
(一)旅游发展与代际均衡 178
(二)旅游发展与种际平等 179
(三)旅游产业安全 180
(四)旅游产业规模 183
(五)旅游产业制度建设 183
五 案例分析 184
(一)文献回顾与问题的提出 184
(二)研究设计 188
(三)分析与发现 189
(四)结论 195
第七章 对《全球旅游伦理规范》的解读 197
第八章 基于旅游伦理的可持续旅游发展案例分析 236
一 福建土楼社区旅游发展 236
(一)福建土楼概述 236
(二)福建土楼社区旅游可持续发展 237
二 临泽县县域旅游可持续发展 242
(一)临泽县旅游发展的意义 243
(二)临泽县丹霞旅游发展背景 246
(三)大沙河旅游景区的发展路径 248
(四)大沙河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经验 256
三 平遥古城旅游可持续发展 268
(一)平遥古城概况 268
(二)平遥古城的特点及旅游发展路径 269
四 乾陵帝王陵墓旅游可持续发展 272
(一)帝王陵墓旅游资源的特殊性 272
(二)乾陵在陕西的旅游意义 274
(三)乾陵的旅游资源特色 275
(四)可持续发展路径 281
五 古镇类旅游发展 285
(一)乔家大院概况 285
(二)乔家大院旅游可持续发展 286
六 周至县沙沙河水街旅游发展 289
(一)沙沙河水街旅游意象 289
(二)沙沙河水街的旅游发展 291
七 陕西省礼泉县袁家村乡村旅游发展 293
(一)特别的旅游发展历程 294
(二)乡村旅游表演舞台的典型 295
(三)袁家村的旅游意象 295
(四)综合化的开发途径 296
(五)旅游质量的提升 297
八 宗教旅游景区的发展 298
(一)宗教旅游的特殊性 298
(二)法门寺旅游开发 302
(三)兴教寺旅游发展 307
(四)大慈恩寺旅游发展 309
九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旅游规划 311
(一)旅游资源微观背景分析 311
(二)项目设计理念 316
(三)设计理念与布局原则 322
参考文献 328
后记 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