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总论 1
第一章 中医传染病学的发展概况与展望 1
第一节 中医传染病学的萌芽阶段 1
第二节 中医传染病学的成长阶段 2
第三节 中医传染病学的形成阶段 4
第四节 中医传染病学的发展阶段 5
第二章 中医传染病的特点 15
第三章 中医传染病的病因与发病 18
第四章 中医传染病的辨证 21
第一节 卫气营血辨证及其证候的传变 21
第二节 三焦辨证及其证候的传变 26
第五章 中医传染病的诊断特点 30
第一节 概述 30
第二节 辨舌和验齿 33
第三节 辨斑、疹、白? 40
第四节 辨神色及常见脉象 45
第五节 辨常见症状 47
第六章 中医传染病的治疗 55
第一节 概述 55
第二节 辨证施治的常用治法 57
第三节 辨病治疗 68
第四节 后遗症的治疗 72
第七章 中医传染病的护理 73
第一节 概述 73
第二节 基础护理 74
第三节 危重病人的护理 78
第八章 中医传染病的预防 84
第一节 概述 84
第二节 预防方法 85
第九章 中医传染病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93
第一节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93
第二节 传统防治与现代科学研究相结合 95
下篇 各论 99
第一章 流行性感冒(时行感冒) 99
第二章 麻疹(麻疹) 104
第三章 风疹(瘾疹) 113
第四章 水痘(水花) 119
第五章 流行性腮腺炎(痄腮) 126
第六章 流行性乙型脑炎(暑温) 132
第七章 脊髓灰质炎(软脚瘟) 143
第八章 流行性出血热(疫斑热) 149
第九章 病毒性乙型肝炎(肝热病、肝瘟) 164
第十章 猩红热(烂喉痧) 174
第十一章 白喉(白喉) 183
第十二章 百日咳(顿咳) 189
第十三章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春温) 197
第十四章 伤寒、副伤寒(湿温) 208
第十五章 细菌性痢疾(痢疾) 220
第十六章 阿米巴痢疾(奇恒痢) 231
第十七章 霍乱(时疫霍乱) 241
第十八章 钩端螺旋体病(稻瘟病) 249
第十九章 血吸虫病(蛊虫病) 260
第二十章 败血症(邪毒内陷) 270
第二十一章 疟疾(疟疾) 283
第二十二章 破伤风(破伤风) 296
第二十三章 结核病(痨瘵) 304
附录 328
附录一 常用化验正常值 328
附录二 方剂索引 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