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在非洲的文化战略 从1817年到1960年的殖民教育》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塞内)巴帕·易卜希马·谢克著;邓皓琛译
  • 出 版 社:北京:商务印书馆
  • 出版年份:2016
  • ISBN:9787100124393
  • 页数:262 页
图书介绍:当年法国是如何利用其共和国世俗学校的模式对非洲进行殖民的?难道非洲人民的独立意愿不正是一种对法国教育模式的回应?当前非洲的教育危机能够用该殖民教育模式之误用来解释吗?这些都是本书试图回答的问题。本书脱稿于耐心的调研和深入的思考,提出一种全新、扎实和大信息量的对法国在非洲殖民战略之文化影响的解读。该解读的发现不仅在于揭示出这种战略的存在,而且还在恰当内容的基础上,对其重新定位、重新甄别及评估其影响。这种连贯和有效的战略立足于一整套经过精心挑选、充分适应时势的固定原则框架上。它让殖民政策得以把既细致、又深入和持久的思维和行为模式移植到非洲人那里去。对此,本书提出了一个等式:殖民=灌输。本书内容翔实地引出在殖民战略认识论上的方法和理论。带着社会和政治方面的目标,作者试图厘清一些提议和框架,以便能够阐明一种新的教育战略,为当前非洲教育危机带来解决之道。

本书常见的一些法文缩略语 1

前言 3

儿时的触动 4

一个严峻的现实 4

迫切的必要性 6

我们该如何入手? 7

导言 9

法国文化战略的必要性从何而来? 11

一时不容易厘清的现实 14

法国的战略形态 15

第一部分 对殖民战略的鉴定 19

第一章 行政集权原则和同化原则 21

第一节 行政集权原则 21

A)殖民教育行动的沿革:从非国家倡议到国家包揽 21

B)对原则的审视 28

a)一个传统原则 28

b)法国涉非政策方面 30

c)教育政策方面 32

第二节 同化原则 38

A)法国传统和殖民悖论 38

a)一个历史原则 38

b)殖民同化政策:一个社会、历史悖论 40

B)重中之重:有限的同化与不断拓展的诉求 42

a)对殖民教育政策中一些原则的重视 42

b)当地人对同化的诉求:公平和公正 46

第二章 功利原则 53

第一节 长达整整一个世纪的调整 53

A)功利原则的思路历程 53

a)第一个提法:“绝对的经济至上” 53

b)人道功利主义,抑或是隔离思想 57

B)多头领导的尝试 58

a)法国波旁王朝复辟,抑或是殖民者的农业利益 58

b)费尔赫布:领土扩张和法兰西文化的辉煌 59

c)从柏林会议到一战(1885—1917):(根据1903年鲁姆决议设立的)行政政策下的学校 61

第二节 两种统治的替换(经济统治与政治、行政统治) 63

A)两次世界大战期间 63

a) 1918年安古万决议:过渡到经济统治 63

b)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增大殖民地产出”时期 67

B)从布拉柴维尔会议到法兰西共同体(1944—1958) 70

a)布拉柴维尔会议:过渡到政治统治 70

b)从法兰西联盟到法兰西共同体(1946—1960):殖民体系对政治、制度前景的考量 72

第二部分 法国在殖民组织机构方面的战略 79

第一章 普通教育 81

第一节 初等和中等教育 81

A)初等教育 81

a)初等教育的基础和参照体系 81

b)架构上的思路 85

B)中等教育 87

a)颇具争议的一次机遇 87

b)当地19世纪的小资产阶级:从社会地位的提升到后来二等地位的没落 89

c)20世纪:步履蹒跚的进步 92

第二节 高等教育和人文研究 97

A)高等教育 97

a)达卡高等研究院 97

b)达卡大学 101

B)人文教育和研究 105

a)战略上的不可或缺 105

b)来自行政方面的配合推动 109

第二章 技术教育和专门教育 115

第一节 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 115

A)初等教育和高级初等教育 115

a)初等教育 115

b)高级初等学校、种植园和筛选中心 118

B)殖民地的高等教育 122

a)威廉·庞蒂学校:法兰西-非洲文化之家 122

b)医学院:文化重心 126

第二节 专门教育 127

A)针对特定阶层的教育 127

a)“高等”阶层 127

1)被遗弃的混血儿 127

2)望族之子 130

b)平民阶层 133

1)穆斯林阶层 133

殖民者的强制意图 133

融合策略 135

2)成人 136

成人教育课程 136

基础性的教育 138

3)年轻女性 140

入学目标:妻子、母亲和基督徒 140

致力于殖民大业的女性:奉献的妻子、开明的母亲、能干的合作者 141

第三节 一个战略举措:教师队伍 145

A)组建一整套教师队伍是必不可少的 145

B)服务于殖民行动 148

结论 153

注释 167

参考文献 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