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三才同一气 2
一气定乾坤 2
至高无上的“气” 3
气的发现 5
人从何处来 7
气“象”万千 8
“气”化万物 8
气的运动 9
天地一媒介 11
中医有了气 13
人体之气 13
精、气、神 17
结语 18
第二章 一阴一阳之谓道 20
一分为二的世界 20
阴阳:从朴素到抽象 20
阴阳二性 22
阴阳之道 24
关于道 25
道与阴阳 27
阴阳互动 28
小结 38
中医世界说阴阳 39
阳气和阴气 40
阳气——人身之大宝 41
阴阳失调 44
结语 48
第三章 五行:天人合一的映像 50
认知五行 50
“五”是数字?是符号? 50
五行是什么? 53
五行分类 56
时空配五行 57
五行的生克制化 60
五行进入中医 65
两个必然 65
“人身即一小天地” 66
中医是如何拿五行说事的? 70
脏腑功能之间的生克制化 70
疾病发生的五行观 71
五行分类助诊断 73
五行预测病进退 73
五行治法与用药 75
“以情胜情”的五行心理疗法 76
五行与五型人 78
五行的养生智慧 79
气—阴阳—五行的三合一 82
结语 83
第四章 整体医学:浑然一体的和谐美 86
自然之人与社会之人 86
人与自然 89
人与社会 97
牵一发动全身 99
结语 106
第五章 有形与无形的人身精微 109
精微之气 109
气的来源 109
元气、宗气、卫气、营气 110
气的功能 114
血与津液 116
血 116
津液 118
结语 120
第六章 藏象——脏腑:道器合一 124
脏腑的“名”与“实” 124
解剖的影子 124
藏象 128
脏腑的阴阳、气血 131
各司其职 132
心 133
肺 139
脾、胃 143
肝、胆 151
肾、膀胱 157
小肠 167
大肠 168
三焦 168
脑 169
五脏六腑功能归纳总结 170
形体、官窍、五液、五志、五华——脏腑功能活动的外显 170
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开窍于舌,在液为汗,在志为喜 172
肝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开窍于目,在液为泪,在志为怒 173
脾在体合肌肉,主四肢,其华在唇,开窍于口,在液为涎,在志为思 176
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开窍于鼻,在液为涕,在志为悲 178
肾在体合骨,主骨生髓,其华在发,开窍于耳及前后二阴,在液为唾,在志为恐 184
头、胸胁 187
背 190
腹 190
腰 190
气机升降与整体调控 192
结语 198
第七章 精神世界的探知 204
情志 204
神、魂、魄、意、志 210
神 210
魄 213
魂 216
意、志 220
东方的思维 222
记忆失常 224
思维障碍 225
梦的解析 226
调神与治神 230
调神 230
治神 231
结语 234
第八章 邪正不两立 243
六气与六淫 243
六气 243
六淫 247
痰饮、瘀血 264
痰饮 264
瘀血 267
毒与浊 269
毒 269
浊 271
结石 274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276
结语 278
第九章 人生本不同 282
体质是怎样炼成的? 282
体质形成的主要因素 282
现代人体质的变异 289
体质辨识与调养 294
体质标志 294
辨体质识调养 294
体质与疾病 299
结语 302
第十章 辨证论治:道术合一的完美 304
辨证 304
证的内涵 304
中医如何辨证? 306
中医辨不辨病? 310
中医治则与治法 313
治则 313
治法 323
中医治疗学思想 330
天人相应 330
以平为期,以和为贵 331
因势利导 331
用药如用兵 333
王道 335
结语 336
第十一章 摄养于无疾之先 338
中医养生的基本思想 338
天人合一 338
形神共养 339
因人而养 339
中医养生的基本方法 340
顺时养生 340
精神养生 343
饮食养生 345
起居养生 349
运动养生 351
房事养生 352
药物与针灸、推拿养生 353
结语 354
参考文献 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