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全媒体新闻生产平台 2
第一节 广州日报中央编辑部的建设和运营 2
一、报纸与新媒体终端由“分立”到“浑然一体” 2
二、报纸转型,要区别两种不同属性的新媒体平台 11
三、再谈报纸全媒体转型的盈利模式 15
第二节 《东方早报》及澎湃模式 19
第三节 《南方都市报》及其“并读新闻”模式 25
第四节 《人民日报》及其“人民媒体方阵” 30
第五节 报纸转型的中外经验对比 34
一、中国报纸转型的特殊之处 34
二、中国报业转型的四个难点 38
三、实地探访台湾传统媒体的“自救之道” 41
四、《纽约时报》的新媒体转型之路 46
五、Facebook上开店,《纽约时报》转型的“第二条道路” 54
六、动辄谈技术谈项目,传统媒体陷入“不务正业”的窘境? 57
七、从“南方+”上线看传统媒体转型的五个战略 63
第二章 全媒体新闻生产者 68
第一节 新闻从业者的改变 68
一、媒体机构用人需求的变化 68
二、“留守”记者该怎样做好职业规划 72
三、勇于裁员的媒体就是有希望的媒体 77
四、中共上海市委书记亲自抓采编职务序列改革,为什么? 80
五、2015年国庆假期,报纸休刊成为一个“新常态” 84
六、“三线竞争”之下,最先倒下的是市场化的都市报 88
第二节 新闻生产的社会化 93
一、从中纪委网站看新闻生产的社会化 93
二、范冰冰恋情刷爆各大平台,如何解读这一传播事件 96
三、从《穹顶之下》看新闻生产的社会化 99
四、专业新闻机构向《穹顶之下》学习什么 102
第三节 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采写 106
一、记者如何抢发全球“首条”地震报道 106
二、这一次,去尼泊尔采访地震的中国记者很少 110
三、《郑州晚报》“掏鸟窝”报道,没有一些人说的那么阴险 114
四、“李光耀去世”乌龙事件带来的启示 118
五、对待报纸差错,不能上纲上线去批评,也不能无原则地去谅解 123
六、盘点“记者被刑拘”案,找找共性和差异 126
第三章 全媒体新闻产品 132
第一节 从“两会”报道看融合新闻生产 132
一、央媒集体用“新媒体”手段报道“两会” 132
二、地方媒体成总理记者会上的“第四种力量” 135
三、做好新媒体报道的“七个招数”和“三项原则” 139
第二节 新媒体环境下的深度报道 142
一、《南方都市报》恢复“深度”版,黄金十年过去,深度报道何处去 142
二、纸媒对抗网络要靠“深度”,为什么深度报道部频被裁 148
三、《南方都市报》再次改版,透露出哪些行业信号 150
第三节 新媒体环境下的元旦社论与突发事件 154
一、“家国情怀”还是“报纸情怀”?元旦社论的两种取向 154
二、从报纸封面看“外滩踩踏”报道中的“地区差异” 157
第四节 情怀新闻还是口水新闻 163
一、从“窦唯不体面”看“口水新闻”的操作 163
二、“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为何一夜爆红 168
三、“党媒称”“外媒称”“媒体称”为何频现网媒 171
第五节 2015普利策奖的特点以及机器人写稿 175
一、2015普利策奖的特点和启示 175
二、机器人写稿,“通稿”记者最受伤,偏偏此地特别多 179
第四章 全媒体新闻生产环境 184
第一节 新媒体管理在强化 184
一、新浪被“约谈”,给网络媒体装上“刹车”系统 184
二、“约谈十条”发布,国信办“阳谋”频出 188
三、国信办公布转载“白名单”,对你我意味着什么 189
四、打击新闻敲诈,两家中央新闻网站上了《焦点访谈》 193
五、中央新闻单位1141个“记者站”被撤并,释放什么信号 195
第二节 新闻侵权 200
一、奇虎360诉广西一律师侵权,评论的尺度在哪里 200
二、郭文贵“约战”胡舒立,一个有“中国特色”的诉求 203
三、从《郭文贵夺富记》看财新传媒的28次“反侵权公告” 206
四、与其制定新闻法,不如先定新闻侵权法 210
五、传统媒体维权“说起来都是泪” 213
六、21世纪网被查封,第一财经又摊上大事,上市公司乱象谁来管 218
七、汪峰一个败诉,换回中国新闻侵权诉讼两个进步 221
第三节 新闻伦理的透明化和公共化 227
一、新闻伦理事件频频演变为社会公共事件 227
二、披着“新闻伦理”的外衣,其实就是“同行恶性竞争” 230
三、移动客户经理叫板央视315记者 233
四、悬念广告为何总打“暧昧”牌 236
第五章 全媒体新闻生产下的舆论场 242
第一节 “庆安枪击案”反思录 242
一、从《南方都市报》一篇社论看庆安枪击案 242
二、新华网发声,枪击真相就有望查清了 245
三、一个萝卜带出六块泥,网络事件演变的“辐射效应” 248
四、“开枪必然”之下,媒体提出“三个疑问” 252
五、新华社记者被造谣收3.8 万红包,带来哪些警示 254
六、从“何炅事件”看新闻传播的“蝴蝶效应” 257
七、官方和民间两个舆论场的“相交” 262
第二节 从政府角度看舆论场的变化 269
一、天津港爆炸,舆情阵地的快速陷落与缓慢收复 269
二、从“娃娃鱼事件”看官方与媒体关系的处理 274
三、《光明日报》在“方方事件”中的评论 277
第三节 舆论风暴眼下的公民媒体素养 281
一、女司机被暴打,新闻传播学上的四个焦点问题分析 281
二、不屑与邓亚萍为伍的法大教授,自己陷入了舆论漩涡 284
三、新华社发文批王思聪,批得对吗 287
后记:我的“新闻生产研究四部曲” 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