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产业园与规划体系 1
第一节 产业园概念及分类 1
一、产业园概念 1
二、产业园分类 2
三、产业园理论 3
四、产业园发展趋势 7
五、产业园案例 10
第二节 产业园规划概念及分类 14
一、产业园规划的概念 14
二、产业园规划分类 15
三、产业园规划的功能 16
四、产业园规划的问题 17
第三节 政府规划体系 19
一、政府规划分类 19
二、按照政府层级分类 20
三、按照规划范围分类 23
四、按照功能分类 24
第四节 产业园规划框架 37
一、产业园规划框架 37
二、产业园规划原则 37
三、产业园规划结构 38
第五节 产业园规划编制 38
一、理论依据 38
二、编制步骤 40
三、编制实操 41
四、产业园规划案例 47
五、产业园发展阶段 52
六、产业园现状研究 56
七、产业价值链研究 60
八、产业园规划理念 62
九、产业园发展对策 63
第二章 宏观环境 66
第一节 规划依据 66
一、研究要素 66
二、理论依据 67
三、产业发展趋势 68
四、宏观形势分析 69
第二节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70
一、发展机遇 71
二、主要挑战 75
三、可能对策 77
第三节 “一带一路”国家战略 80
一、发展机遇 81
二、主要挑战 83
三、可能对策 84
第四节 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85
一、发展机遇 85
二、主要挑战 87
三、可能对策 87
第五节 国际政治经济格局 88
一、发展机遇 88
二、主要挑战 89
三、可能对策 90
第三章 发展基础 91
第一节 规划依据 91
一、研究要素 91
二、理论基础 91
第二节 自然资源 92
一、区位条件 93
二、自然条件 94
三、生态环境 94
四、历史文化 95
第三节 产业支撑 96
一、交通与生态条件 96
二、人力与教育 97
三、产业与创新 97
第四节 问题瓶颈 101
一、主要缺陷 102
二、制约瓶颈 102
第四章 发展战略 103
第一节 规划依据 103
一、研究要素 103
二、理论基础 104
三、产业分类 105
第二节 基本原则 107
一、传统产业升级和新产业培育相结合 107
二、高新产业提速和生产性服务业相结合 107
三、产业调整与建链补链增链相结合 107
四、产业发展与城市功能提升相结合 108
五、瞄准短板和解决问题相结合 108
六、园区发展和区域共生相结合 108
第三节 指导思想 108
一、基本内容 108
二、案例分析 109
第四节 规划定位 109
一、综合型产业园规划定位 109
二、专业化产业园规划定位 110
第五节 规划目标 111
一、近期目标 111
二、中长期目标 111
三、产业园收益 112
四、功能规划 113
第五章 产业价值链 115
第一节 规划依据 115
一、研究要素 115
二、理论依据 115
第二节 产业价值链调整 116
一、传统产业价值链 117
二、未来产业价值链 117
第三节 智能汽车产业链 122
一、产业链结构 122
二、产业关键链条 122
三、主要发展策略 125
第四节 新能源产业链 127
一、产业链结构 128
二、产业关键链条 128
三、主要发展策略 129
第五节 休闲服装产业链 130
一、产业链结构 131
二、产业关键链条 131
三、主要发展策略 133
第六节 现代农业产业链 135
一、产业链结构 135
二、产业关键链条 135
三、主要发展策略 138
第七节 绿色建材产业链 139
一、产业链结构 140
二、产业关键链条 141
三、主要发展策略 141
第八节 新材料与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 142
一、产业链结构 142
二、产业关键链条 143
三、主要发展策略 144
第九节 生物医药产业链 146
一、产业链结构 147
二、产业关键链条 147
三、主要发展策略 147
第十节 电子信息产业链 149
一、产业链结构 149
二、产业关键链条 150
三、主要发展策略 151
第十一节 现代服务业产业链 151
一、产业链结构 151
二、产业关键链条 152
三、主要发展策略 153
第六章 空间布局 154
第一节 规划依据 154
一、研究要素 154
二、理论基础 155
第二节 产业布局 157
一、汽车及零部件产业 157
二、新能源及输变电产业 157
三、食品产业 158
四、纺织产业 159
五、建材产业 160
六、航空航天和新材料产业 161
七、生物医药产业 162
第三节 空间布局原则 163
一、突出率先发展地区兼顾均衡发展 163
二、突出产业布局集中兼顾相对分散 163
三、突出经济布局与生态布局同行 164
四、突出优先承接地区兼顾自我发展 164
第四节 高新技术产业布局 164
一、空间布局 164
二、产业定位 165
第五节 传统产业布局 166
一、空间布局 166
二、产业定位 166
第六节 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布局 167
一、空间布局 167
二、产业定位 168
第七章 产业园整合 169
第一节 规划依据 169
一、研究要素 169
二、理论依据 170
第二节 整合原则 171
一、产业优势 171
二、经济基础 171
三、规划统筹 171
四、交通便捷 171
第三节 整合目标 171
第四节 整合重点板块 172
一、高端服务电子信息板块 172
二、总部经济科技创新孵化板块 173
三、临空产业板块 174
四、绿色建材高端装备制造板块 175
五、节能装备生态食品板块 175
六、循环经济板块 175
七、生物医药装备制造与物流板块 176
八、创新孵化信息新材料与高端制造板块 176
九、商贸物流与现代服务业板块 178
十、科技城板块 178
第五节 整合策略 178
一、加强组织领导 178
二、建立投资开发机制 179
三、加大园区整合扶持力度 179
四、确立产业园整合标准 179
五、根据产业定位招商引资 179
六、完善产业园管理和考评 179
第八章 创新环境 180
第一节 规划依据 180
一、研究要素 180
二、理论依据 180
第二节 区域创新环境 182
一、倡导创新精神和具体行动 183
二、建立产业价值链管理的机制 183
三、建立产业价值链协同机制 184
四、推动科技创新成果示范基地建设 184
第三节 区域创新中介服务网络 184
一、完善社会中介服务体系 185
二、建立政府公共服务平台 185
三、建立公共服务激励机制 185
第四节 区域创新协同网络 185
一、加强区域创新协同网络体系建设 185
二、加大科技人才引进和服务 186
三、推动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 186
第五节 区域创新产业和经济网络 186
一、强化产业园互动 186
二、创新产业发展模式 186
三、整合区域经济网络 187
第九章 支撑平台 188
第一节 规划依据 188
一、研究要素 188
二、理论依据 188
第二节 科技和人才 189
一、孵化器建设 189
二、加速器建设 190
三、人才支撑 191
第三节 创业创新平台 191
一、培育创业文化 191
二、构建创新创业融资平台 192
第四节 生态和环境保护 193
一、环境容量 193
二、环境控制 193
三、节能减排和资源循环利用 193
第五节 土地征用及就业服务 194
一、探索用地补偿制度 194
二、保护农民合法利益 194
三、建立统筹服务平台 194
四、建立科研实验室 195
第六节 体制机制创新 195
一、成立领导小组 195
二、完善实施考核 195
三、创新产业链运营 196
四、实施产业价值链招商 196
五、实施政府职能转变 197
六、创新产业园运营模式 197
七、推动重点领域改革 198
第七节 政策激励 198
一、研究国家战略 198
二、出台产业政策 198
三、实施激励机制 199
第十章 规划编制工具 200
第一节 规划编制技巧 200
一、确立规划编制的依据 200
二、建立多元主体参与的机制 200
三、遵循产业园规划的规律 201
四、树立“均衡化”规划思维 201
五、把握动态优化与适度调整的标准 202
第二节 产业园规划工具 202
一、PEST 202
二、SWOT 203
三、标杆分析法 203
四、五力模型 204
五、产业价值链 204
六、GE矩阵 204
七、GAP差距分析 205
八、标杆分析法 205
第三节 规划模型分析 206
一、规划模型创新 206
二、规划编制指南 206
第四节 主要规划指标 208
一、经济指标 208
二、生态指标 211
三、社会指标 212
第五节 规划框架指标 213
一、“十三五”规划框架 213
二、五年规划指标 215
第十一章 典型产业园 218
第一节 美国硅谷 218
一、发展历程 218
二、发展模式 218
三、主要借鉴 219
第二节 日本筑波科学城 219
一、发展历程 219
二、发展模式 219
三、主要借鉴 220
第三节 苏州国家环保高科技产业园 220
一、发展历程 220
二、发展模式 220
三、主要借鉴 220
附件1 临空经济区产业规划 221
附件2 《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 232
附件3 地方政府“十三五”规划纲要目录(示例) 288
附件4 潍坊节能环保产业园发展规划 292
附件5 政府融资50种模式及操作案例 300
后记 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