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对民主宪政的基本认知 1
一、民主文化基本信念笺识 3
二、民主文化与宪政基础笺识 9
三、如何推动民主法治 12
四、对我国发展民主应有之认识 22
五、民主法治与公民教育 35
六、谋国以忠,成事以明 42
七、毋必毋固,实质重于形式 49
八、政党行为手段重于目的 55
九、守恒与应变 60
一○、责任政治与十信事件之责任 66
一一、政治分离主义不切实际 74
一二、政党于宪政成长之角色功能 82
一三、运作形态与领导结构之调适 87
一四、落实政纲,兑现承诺 93
一五、维护宪政制度的成长 100
一六、宪政成长事缓则圆 108
第二编 选举 113
一七、对选举成长的期盼 115
一八、制度是长成的,不是造成的 117
一九、候选人的政见应合理可行 124
二○、政党初选与宪政体制展望 130
二一、对「职妇团体代表选举制度」的认识 135
第三编 国民大会 143
二二、国大的建制历史与自处之道 145
二三、创制复决两权最宜备而不用 152
二四、法理与情理之间 159
二五、国大常设化问题分析 163
二六、国大第八次常会献言 168
第四编 国会结构代谢更新 175
二七、试拟中央民意代表代谢方案 177
二八、充实国会,维护宪政 188
二九、国会已老,新血如何产生 193
三○、国会革新课题及其步骤 203
三一、妥协为国会改革成功之道 211
三二、国会改革「毋固」求全 217
三二、国会革新多元问题分析 222
三四、国会改革方案的新趋势 238
三五、宪政结构与国会体制 244
第五编 言论自由与议员免责权 251
三六、美国法院裁判言论自由讼案之原则 253
三七、言论自由与国家安全 266
三八、言论自由与主张台独平议 272
三九、「住民自决」情理两亏 278
四○、民意代表言论免责权问题析义 282
四一、绝对与相对:论议员言论免责权 290
第六编 宪政管窥 295
四二、政治理论与实际之调适 297
四三、领袖传承与宪政成长 309
四四、宪政新机运的展望 320
四五、行政院长是否有任期 327
四六、评行政院长任期之争议 335
四七、从宪政体制、精神与惯例看行政院长任期 338
四八、从宪政成长看行政院院长任期 344
四九、从宪法习惯看行政院院长之任期与去留 356
五○、论立院变更政院政策宪法条款之适用 362
五一、「国安法」草案笺论 366
五二、对于制定「国安法」的意见 372
五三、戒严令存废问题之检讨与分析 377
五四、国家安全会议之功能及展望 417
五五、监察院弹劾五法官问题之分析 421
五六、以政治智慧解开法治之结 435
五七、如何解开超额省府委员适法疑义 440
五八、「地方自治法制化」方案试拟 443
五九、台湾省府结构法制化原则平议 459
第七编 大法官会议 465
六○、大法官会议法修正案平议 467
六一、为大法官会议法修正案催生 475
六二、欣见释宪制度更上层楼 485
六三、大法官会议权威应予尊重 492
六四、大法官会议释字第一九九号解释平议 499
六五、监委兼职与释宪成案之探讨 504
第八编 宪法与临时条款之整合 512
六六、「五五宪草」制订经过及其特点 513
六七、中华民国宪法之制定 544
六八、动员戡乱临时条款弹性之分析 550
六九、建立共识谋求进步 555
七○、「动员戡乱临时条款」两题 567
七一、临时条款应与宪法融为一体 573
七二、临时条款应回归宪法基本精神 579
七三、总统民选权力角色三种模式 585
七四、「大宪章」有背权责相维原则 588
七五、修宪比制宪可取 590
七六、修宪意涵与途径之分析 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