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总论理论与运用》PDF下载

  • 购买积分:18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丽卿著
  • 出 版 社:一品文化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957413041X
  • 页数:615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篇 绪论 1

第一章 现行刑法之沿革 3

第二章 刑法总则在法律体系中之地位 7

第三章 犯罪行为之结构与研究 11

第四章 刑法之概念 17

第一节 刑法之基本概念 21

壹、定义 21

贰、犯罪与非犯罪 21

参、刑法和刑事诉讼法间之关系 22

第二节 刑法之分类 24

壹、普通刑法与特别刑法 24

贰、形式刑法与实质刑法 24

参、完备刑法与空白刑法 26

第三节 刑法学和其他刑事科学之关系 28

壹、犯罪学与刑法学 28

贰、犯罪侦查学与刑法学 28

参、刑事政策与刑法学 29

肆、小结 30

第四节 刑法之功能 32

壹、保护法益 32

贰、制压与预防犯罪 33

参、保障人权 33

肆、矫治犯罪人 33

第五节 刑法之特色 34

壹、刑法之道德性 34

贰、刑法之不完整性 34

参、刑法之高度政治性 35

肆、刑法之最后手段性 36

第六节 刑法之性质 37

壹、公法 37

贰、司法法 37

参、实体法 37

肆、强行法 38

伍、国内法 38

陆、继受法 38

第七节罪刑法定原则 39

壹、概说 39

贰、沿革 40

参、理论根据 41

肆、内容 42

第五章 刑法法典 45

第一节 刑法之解释 47

壹、解释之方法 47

贰、解释的原则 48

第二节 刑法之用语 51

壹、以上、以下、以内 51

贰、公务员 52

参、公文书 54

肆、重伤 54

伍、性交 56

陆、电磁纪录 56

第三节 刑法总则之适用范围 58

第四节 刑法之效力 60

壹、时之效力 60

贰、地之效力 64

参、人之效力 68

肆、外国法院裁判之效力 69

第二篇 犯罪论 71

第一章 犯罪定义与犯罪理论 73

第一节 犯罪定义 75

壹、形式之犯罪定义 75

贰、实质之犯罪定义 75

第二节 犯罪之本质 79

壹、权利之侵害 79

贰、法益之侵害 79

参、义务之违反 79

第三节 犯罪成立之要件 80

壹、二阶论 80

贰、三阶论 81

参、四阶论 82

肆、五阶论 83

伍、小结 83

第四节 犯罪理论 85

壹、前言 85

贰、犯罪理论之演进 85

第二章 刑法之行为与犯罪类型 97

第一节 刑法之行为 99

壹、概说 99

贰、刑法之行为 100

第二节 行为之理论 103

壹、因果行为论 103

贰、目的行为论 104

参、社会行为论 105

肆、小结 105

第三节 犯罪类型 108

壹、作为犯与不作为犯 108

贰、故意犯与过失犯 109

参、举动犯与结果犯 109

肆、实害犯与危险犯 111

伍、状态犯与继续犯 113

陆、自然犯与法定犯 114

柒、一般犯、特别犯与亲手犯 114

捌、单一犯与结合犯 115

玖、单行为犯与复行为犯 116

第三章 构成要件 117

第一节 构成要件之概说 121

壹、定义 121

贰、功能 121

参、种类 122

肆、构成要件要素 123

第二节 客观之构成要件 127

壹、行为主体 127

贰、行为客体 128

参、行为 129

肆、行为结果 129

第三节 因果关系与客观归责 131

壹、概说 131

贰、因果关系之认定 133

参、因果关系之学说及评价 135

肆、因果关系之类型及是否可归责 138

伍、客观归责理论所衍生之规则 143

陆、不作为犯之因果关系 145

柒、疫学之因果关系 146

第四节 主观之构成要件 147

壹、前言 147

贰、故意 148

参、过失 154

第五节 构成要件错误 159

第四章 违法性 161

第一节 违法性之概念 163

壹、违法性之意义 164

贰、违法性之判断 164

参、可罚之违法性 165

第二节 法定阻卻违法事由 170

壹、正当防卫 170

贰、紧急避难 186

参、依法令之行为 194

肆、业务上正当行为 197

伍、依上级公务员命令之职务行为 197

第三节 超法定阻卻违法事由 199

壹、定义 199

贰、种类 199

第五章 罪责 213

第一节 罪责之基本概念 215

壹、前言 215

贰、罪责之意义 216

参、罪责之基础 218

肆、罪责要素之学说 219

第二节 罪责之内涵 221

壹、罪责能力 221

贰、罪责型态 234

参、不法意识 235

肆、期待可能性 239

伍、小结 241

第三节 客观处罚条件 242

壹、意义 242

贰、现行法上之例子 243

第六章 错误 247

第一节 错误之基本概念 249

壹、前言 249

贰、基本概念 249

第二节 错误之种类 251

壹、构成要件错误之分类及其处理 252

贰、禁止错误之分类及其处理 256

参、容许构成要件错误之评价 258

肆、包摄错误 261

伍、反面错误 263

陆、错误案例之综合结构图 264

第七章 行为阶段与未遂犯 267

第一节 行为阶段 271

壹、决意 271

贰、阴谋 271

参、预备 271

肆、著手实行 272

伍、结果 273

陆、预备及著手实行(未遂)之界限 273

第二节 未遂犯之基本问题 278

壹、定义 278

贰、未遂(犯)之型态 278

参、未遂犯之处罚依据 281

第三节 普通(障碍)未遂 286

壹、须有故意 286

贰、著手实行构成要件之行为 286

参、欠缺构成要件之完全实现 286

肆、法律明文处罚 287

伍、意外障碍所引起 287

第四节 不能未遂犯 289

壹、概说 289

贰、不能未遂犯之可罚性 289

参、有无危险 290

肆、不能未遂之型态 292

伍、构成事实欠缺 292

陆、幻觉犯与不能犯 293

柒、迷信犯与不能犯 294

第五节 中止未遂犯 296

壹、意义 296

贰、法律规定 296

参、立法理由 297

肆、要件 298

伍、多人犯罪情形之中止 303

陆、既遂之中止 305

柒、阴谋预备之中止 305

第八章 正犯与共犯 307

第一节 正犯 309

壹、概说 309

贰、共同正犯 312

参、同时犯 320

肆、单独正犯 321

第二节 共犯 330

壹、概说 330

贰、狭义之共犯 334

参、教唆犯 334

肆、帮助犯 346

伍、共犯之竞合 349

陆、共犯之共犯 350

柒、身分犯之共犯 351

第九章 过失犯 357

第一节 过失犯之基本概念 359

壹、过失之意义 359

贰、过失犯之注意义务及过失之体系地位 361

第二节 过失作为犯之构成要件 363

壹、客观之构成要件 363

贰、主观之构成要件 366

第三节 过失作为犯之违法性与罪责 367

壹、违法性 367

贰、罪责 367

第四节 过失作为犯之未遂犯、正犯与共犯 371

壹、未遂犯 371

贰、共同正犯 371

参、间接正犯 373

肆、共犯 373

第五节 过失犯之其他问题 375

壹、过失型态 375

贰、过失程度 377

参、容许危险与信赖原则 378

肆、过失犯之实例 381

第十章 不作为犯 385

第一节 不作为犯之基本概念 387

壹、纯正不作为犯 387

贰、不纯正不作为犯 387

第二节 不作为犯之构成要件 391

壹、故意不纯正不作为犯之构成要件 391

贰、过失不纯正不作为犯之构成要件 398

第三节 不作为犯之违法性 402

第四节 不作为犯之罪责 404

第五节 不作为犯之未遂犯 408

壹、纯正不作为犯之未遂犯 408

贰、不纯正不作为犯之未遂犯 408

第六节 不作为犯之正犯与共犯 410

壹、共同正犯 410

贰、间接正犯 410

参、教唆犯 410

肆、帮助犯 410

第三篇 竞合论 411

第一节 概说 413

壹、罪数之决定 413

贰、行为与罪数之决定 414

参、罪数理论 417

第二节 竞合论 418

壹、行为单数与行为复数 418

贰、罪名之宣告 420

参、刑罚之宣告 420

第三节 法条竞合 422

壹、法条竞合之意义 422

贰、法条竞合之型态 423

参、不罚(与罚)之后行为 431

第四节 真正竞合 434

壹、想像竞合 434

贰、狭义之实质竞合(数罪并罚) 437

参、牵连犯 439

肆、连续犯 441

伍、牵连犯、想像竞合犯与连续犯之竞合 447

陆、新法施行后竞合适用之新面貌 448

第四篇 刑罚论 451

第一章 刑罚理论 453

第一节 报应理论 455

壹、报应理论之内涵 455

贰、报应理论之优点及其批评 456

第二节 一般预防理论 458

壹、一般预防理论之意义与威吓逻辑 458

贰、对于一般预防理论之批评 459

第三节 特别预防理论 461

壹、特别预防理论之内涵 461

贰、特别预防理论对于当代刑事政策之影响 462

参、危险预测为特别预防之重要工具 466

肆、对于特别预防理论之批评 467

第四节 综合理论 470

壹、报应之综合理论 470

贰、预防之综合理论与犯罪人之处遇 471

参、小结 473

第二章 刑罚之种类 475

第一节 刑罚之种类 477

壹、主刑 477

贰、从刑 479

第二节 主刑重轻之标准 481

壹、不同之刑之重轻 481

贰、同种主刑之重轻 481

参、不能依前项定重轻之补充规定 483

第三节 罚金 487

第四节 没收 488

第五节 褫夺公权 491

壹、褫夺公权之种类及其要件 491

贰、褫夺公权之效力 492

参、褫夺公权之内容 494

第六节 追徵、追缴或抵偿 495

第三章 刑罚之适用 497

第一节 各种刑罚之适用 499

壹、刑罚适用之意义与阶段 499

贰、刑法上量刑之标准 500

第二节 刑罚之加重 504

壹、刑罚之加重 504

贰、累犯之加重 505

第三节 刑罚之减轻 508

壹、刑罚之减轻 508

贰、自首之减轻 511

第四节 刑罚之免除 514

壹、审判上之免除 514

贰、法律上之免除 515

第五节 刑罚之加减方法与顺序 517

壹、主刑加减之方法 517

贰、同时并加减之情形 519

参、刑罚加减之顺序 519

第四章 刑罚之易科及折抵 521

第一节 易刑处分 523

壹、易科罚金 524

贰、易服劳役 527

参、易以训诫 529

第二节 刑期之计算与羁押之折抵 531

壹、刑期之起算 531

贰、羁押折抵之方法 531

参、羁押折抵之立法理由 532

肆、另案羁押之折抵 532

第五章 缓刑及假释 533

第一节 缓刑 535

壹、缓刑之意义 535

贰、缓刑之要件 535

参、缓刑之立法理由 538

肆、缓刑之撤销 539

伍、缓刑之效力 542

第二节 假释 544

壹、假释之意义 544

贰、假释之要件 544

参、假释之立法理由 547

肆、假释之撤销 548

伍、假释之效果 550

陆、假释与缓刑之区别 551

第六章 刑罚之消灭 553

第一节 赦免 555

壹、大赦 555

贰、特赦 556

参、减刑 556

肆、复权 556

第二节 时效 557

壹、时效之意义 557

贰、刑法创设时效之理由 557

参、刑法规定之时效 558

肆、追诉权时效之相关问题 562

伍、行刑权时效之相关问题 566

第五篇 保安处分 571

壹、保安处分之意义 573

贰、保安处分之立法理由 573

参、保安处分之特点与要件 573

肆、保安处分之种类 574

伍、保安处分与刑罚本质之区别 582

陆、保安处分之执行 582

柒、保安处分之宣告与执行 583

第六篇 理论与运用 589

壹、构成要件该当性 591

贰、违法性 591

参、故意原因自由行为 592

肆、麻醉状态之违法行为 593

伍、错误 594

陆、未遂犯 596

柒、共同正犯 597

捌、教唆犯 599

玖、过失作为犯 601

拾、故意不纯正不作为犯 602

重要名词索引 605

主要参考书目 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