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问题与学术史 1
第一节 中国古代的君民关系问题 2
(一)富人为天子养小民:从叶适《民事》谈起 2
(二)周秦之变:两种不同的君民关系 3
(三)士族与皇权:两种君民关系的混溶 5
(四)游牧民族入主中原 7
(五)均田、府兵与科举 9
(六)均田制的崩溃 11
(七)藩镇与游民 13
第二节 学术回顾 16
(一)阶级国家论 16
(二)特殊阶级论 18
(三)费孝通的观点 20
(四)氏族残余论 21
(五)公共领域论 24
(六)结构功能主义的观点 27
小结 28
第二章 游民政权与富民社会 36
第一节 五代、宋朝政权集团的游民性 36
(一)五代职业军人的游民性 36
(二)五代政权中的游侠与游士 40
(三)“致富贵”或“发迹变泰” 44
(四)十国政权与“土豪层” 49
第二节 富民主导的乡村秩序 52
(一)“田制不立”与“官户特权” 52
(二)富民主导的乡村社会 55
(三)土豪与乡村鬼神文化 63
(四)君民博弈与代理层的出现 72
第三节 传统官僚家庭在五代的命运 76
(一)依附于政权 76
(二)回归乡村社会 81
(三)小家庭与宗族组织 84
小结 92
第三章 科举制度与君民分离 102
第一节 宋代科举与五代政治 103
(一)五代两套文官系统的并存 103
(二)幕职官与宋代科举制度 105
(三)召试草泽制度 113
(四)科举与游侠 119
第二节 科举与士人的游民化 124
(一)无恒产者的科举 124
(二)科举与“共保富贵” 130
(三)落第者的叛逆 134
(四)个案研究:范寥其人 142
第三节 科举与乡村社会 151
(一)科举对乡村秩序的破坏 151
(二)乡村社会的科举策略 155
小结 160
第四章 北宋:学校取士与君民整合 175
第一节 理想中的君民关系 175
(一)井田论与民兵论 175
(二)教化与选举:学校的整合功能 182
第二节 学校取士与北宋科举改革方案 187
(一)另立士权的学校方案 187
(二)官学教育方案 192
(三)维护皇权的两种意见 199
第三节 北宋的学校取士制度 205
(一)真宗、仁宗朝的兴学校 205
(二)元丰三舍法 215
(三)徽宗朝的学校取士 221
小结 227
第五章 南宋以来:科举理学化与君民整合 235
第一节 理学与君民整合 235
(一)理学的社会整合方案 235
(二)理学与君主 240
(三)理学与乡村社会 248
第二节 科举理学化 252
(一)对学校教育主导权的争取 252
(二)科举理学化 257
(三)乡村社会科举观念的理学化 260
第三节 从元到明:科举、理学与君民关系 266
(一)元朝与理学 266
(二)明朝理学的制度化 272
结论 276
附录 284
附表一 宋代士人自进举例 284
附表二 宋代落第者军功自进举例 289
史料 294
参考书目 302
后记 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