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故里寻踪 3
天津城垣兴废始末 3
解读三岔口 7
海河缀语 10
话说大小直沽 26
七十二沽猜想 29
盐坨的由来 31
城南洼的变迁 34
聂公碑·聂公桥·聂公祠 37
津门祠堂知多少 39
天津民间水会 43
一个富于历史情趣的设想 45
卷二 近代风云 51
天津向近代城市的转化 51
天津是座移民城市 59
袁世凯小站练兵 62
一条大街标志一个时代 68
辛亥革命在天津 71
“老西开事件”始末 86
奉系直鲁联军祸津始末 101
天津事变始末 109
天津寓公的形形色色 117
卷三 租界往事 127
天津租界纵横谈 127
天津租界的社会众生相 138
天津租界——西方文化的浸染流传 154
天津租界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160
天津租界的华工输出 165
卷四 西方宗教 171
西方宗教传入天津述略 171
东正教传入天津始末 180
近代天津西方教会派系概览 183
天津基督教青年会的文化效应 188
最先亮起“华人自立”旗帜的仓门口教堂 199
驱逐法籍主教文贵宾记事 202
卷五 日寇侵华 209
抗战前日本割裂华北的谋略活动 209
日本在天津营造侵华基地实录 214
日租界两报人被杀事件 226
卢沟桥事变的第一枪 229
日本侵略魔掌伸向天津的教堂寺庙 231
殉难者浩气千秋 238
卷六 古刹风情 245
天津的庙宇 245
津门第一庙——挂甲寺 248
漫话天后崇拜 250
漕运与天后宫 252
妈祖的人文形象 255
大悲院与倓虚法师 258
望海寺·望海楼 260
吕祖堂的历史机遇 263
不可忘记海光寺 266
荒诞的王三奶奶 270
天津理门公所兴亡录 272
卷七 文苑漫步 277
天津历史文化的水西庄现象 277
清代盐商与盐商文化 281
卫派文化小议 284
近代天津的期刊概览 286
津门书业杂谈 296
知识书店往事回忆 312
新兴木刻运动在天津 316
抗战胜利后的文联 322
《鲁迅文艺》忆往 325
卷八 仰慕弘一 331
弘一法师的人格力量 331
弘一法师的生命境界 334
李叔同与日本天理教 337
李叔同日籍妻子之谜 339
李叔同出家的思想剖析 341
弘一大师的临终心态 347
卷九 人物掠影 355
革命名伶王钟声 355
严复译书警世的历史功绩 359
严复与吕碧城 362
献身医疗事业的金雅梅 365
蜂子其人其文 367
作家王余杞的一生 370
私家藏志巨擘任凤苞 374
沽上两记者 376
怀念文苑故人 379
卷十 序评文存 395
《抗日名将宋哲元家族史料研究》序 395
《李叔同——弘一法师纪念集》序 397
《天津老教堂》序 399
津门文坛有大家——《津门诗钞》重刊有感 401
封建社会叛逆者的宗教——《中国民间秘密宗教》评介 404
城市史研究的新探索——评介《近代天津城市史》 407
何人不起故园情——读《消逝的天津风景》 411
喜读《武清县志》 413
蒙学读物古今谈 416
古书林中漫步——《中国古代图书事业史》读后感 419
在《神圣的渡口——犹太人在天津》研讨会上的发言 425
在《卞白眉日记》出版发行座谈会上的发言 430
附录 感悟人生 435
“从心所欲”析 435
半残小记 438
乐天知命 随遇而安——《人生感悟》专题访谈录 441
八十述怀 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