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容性增长视阈下的环首都县域经济区产业发展规划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初钊鹏著
  • 出 版 社: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514164060
  • 页数:314 页
图书介绍:融入首都大都市区一体化发展将北京的经济增长和发展福利向环首都贫困地区传导是环首都经济圈规划出台的根本愿景。环首都经济圈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环首都地区生产力布局与产业发展导向是否具备承接北京经济辐射和产业转移的可行性无疑是一个关键问题。现有研究很少从具体的县域探讨环首都经济圈生产力布局与产业发展导向问题,实践中我们发现环首都周边县市(区)普遍缺乏科学的产业发展规划。环首都经济圈的地理特征决定了以微观视角解析县域经济区生产力空间布局与产业发展规划问题,更能保证环首都经济圈规划建设的可行性。因此,本书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于分析环首都经济圈县域经济区产业发展规划与产业政策制定问题,分为主体和附录两部分。主体部分包括绪论、相关研究综述、首都地区空间经济过程、环首都地区产业发展外部环境、环首都地区产业发展规划范式、产业发展规划总则、主导产业枢纽驱动、支柱产业节点支撑、关联产业网络覆盖、高端产业分蘖演化、特色农业转型升级、产业发展支撑体系以及县域产业发展目录;附录部分包括产业发展规划访谈提纲、生态农业模式与配套技术和环境监测评价报告。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中国区域发展“十一五”回顾 1

一、研究方法、样本与指标 3

二、八区域Malmquist动态效率分析 6

三、全要素生产率低下的成因分析 10

四、重要结论 12

第二节 “十二五”区域发展问题的提出 13

一、研究背景 13

二、研究目标 15

三、研究对象 18

四、研究内容 20

五、本书结构 23

第二章 相关研究综述 25

第一节 包容性增长研究视阈 25

一、空间一体化 26

二、经济一体化 28

三、制度一体化 31

第二节 本书研究切入点 33

一、空间结构演化 34

二、区域协同发展 38

三、产业地理集中 40

第三节 现有研究进展回顾 43

一、区域协调发展 44

二、消除地区贫困 45

三、城市与产业发展 47

第四节 简要评述 49

第三章 首都地区空间经济过程 53

第一节 城市化进程地域演化 53

一、城市地域结构模式 53

二、环形辐射、铃型过程与缘带锁定 56

第二节 地区生产力空间组织 58

一、“中心—腹地”嵌套“枢纽—网络”空间组团开发格局 59

二、“葩嵌—廓道—基底”构建“一区多园”生产力布局 64

第四章 环首都地区产业发展外部环境 70

第一节 空间结构演化 70

一、中心—腹地结构 71

二、枢纽—网络结构 72

第二节 产业组织变革 73

一、总部经济 74

二、知识溢出 75

三、产业转移 76

第三节 产业发展趋势 77

一、加强农业发展合作,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77

二、建设总部经济腹地,提升现代工业化进程 81

三、支持发展服务外包,增加现代服务业比重 84

第五章 环首都地区产业发展规划范式 87

第一节 产业发展规划编制框架 87

一、宏观意义上的规划特点 87

二、微观意义上的规划模式 88

三、区域层面上的规划内容 90

第二节 产业发展规划的动态性 91

一、产业生命周期演化 92

二、产业转移惯性规律 94

三、产业发展序列选择 96

第三节 区域产业链整合管治模式 98

一、城市空间分异格局的统一规划 98

二、基础设施空间网络化布局与建设 99

三、多区域产业共生与集群发展 99

四、产业链对接的区域分工与协作 100

五、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区域软环境建设 100

六、省直管县到撤县设区的行政区划调整 100

七、区域协调管理创新与培育共同市场 101

第四节 共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101

一、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合作模式 102

二、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运行机制 104

三、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实现路径 105

第六章 产业发展规划总则 110

第一节 发展基础 110

一、优势 110

二、劣势 111

三、机会 111

四、威胁 112

第二节 发展战略 112

一、指导思想 112

二、规划原则 113

三、战略定位 114

四、空间布局 115

第三节 发展目标 120

一、保持经济快速增长 121

二、持续优化产业结构 121

三、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122

四、晋升国家级开发区 122

第七章 主导产业枢纽驱动 124

第一节 节能门窗产业发展规划 124

一、产业发展前景 124

二、产业龙头优势 125

三、发展规划总则 126

四、打造总部经济 128

五、专项促进措施 131

第二节 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 133

一、产业发展现状 133

二、总体规划目标 136

三、产业发展重点 137

四、保障措施 138

五、支持政策 139

第八章 支柱产业节点支撑 141

第一节 汽车制造产业发展规划 141

一、产业发展现状 141

二、总体发展目标 143

三、产业发展重点 143

四、打造汽车产业链 145

五、保障措施 146

第二节 食品加工产业发展规划 147

一、产业发展趋势 147

二、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48

三、发展目标与重点 149

四、建设项目 150

五、推进措施 151

第九章 关联产业网络覆盖 153

第一节 机械制造产业发展规划 153

一、产业发展现状 153

二、规划战略、思路与目标 154

三、发展重点 155

四、促进措施 156

五、政策建议 157

第二节 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 158

一、产业发展基础 158

二、产业发展思路 160

三、产业发展重点 162

四、产业发展导向 164

五、保障措施 167

第十章 高端产业分蘖演化 170

第一节 研发产业发展规划 170

一、研发产业化 170

二、研发中试 173

三、研发外包 175

四、发展目标 178

五、战略与政策 179

第二节 旅游业发展规划 180

一、规划背景与发展潜力 180

二、总体要求与空间布局 183

三、旅游形象设计 185

四、旅游项目产品设计 187

五、旅游线路设计 197

六、旅游营销策略 199

七、保障措施 202

第十一章 特色农业转型升级 205

第一节 县域农业发展新态势 205

一、生态农业县 205

二、都市型农业 206

三、现代农业示范区 208

第二节 农业发展总体思路 209

一、指导思想 209

二、发展原则 210

三、发展目标 210

四、总体布局 211

第三节 京南农业硅谷 212

一、规划背景 212

二、指导思想 212

三、规划内容 213

四、实施开发选址 214

五、社会效益简析 214

第四节 现代农业综合开发区 215

一、开发背景 215

二、开发理念、目标及策略 215

三、园区选址 216

四、功能分区 217

五、保障措施 218

第五节 有机食品产业链 219

一、有机食品 219

二、有机全产业链 221

三、环境质量监测 222

四、土壤养分分析与施肥建议 224

五、综合评价 225

第六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模式 226

一、“专业市场+农户”模式 226

二、“公司+基地+农户”模式 226

三、“主导产业+企业+农户”模式 227

四、“合作经济组织+农户”模式 227

第十二章 产业发展支撑体系 229

第一节 健全区域管制机制 229

一、建立首都经济圈发展工作推进机制 229

二、参与区域公共事务管理 229

三、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230

四、提升区域管理服务水平 230

五、促进公共服务区域均等化 230

第二节 创新区域发展政策 230

一、积极争取土地政策支持 231

二、加强财政税收政策支持 231

三、落实区域生态补偿政策 231

四、实施科技创新扶持政策 232

五、完善人才服务管理政策 232

第三节 完善功能承载体系 233

一、强化开发区独立管理职能 233

二、实现开发区“七通一平” 233

三、构建市区立体交通网 234

四、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234

五、着力提升城市品位 234

第四节 构建产业金融体系 235

一、深化投资体制改革 235

二、引进发展金融机构 235

三、拓宽融资渠道 236

四、加强交流与互信 236

第五节 提高规划实施效能 236

一、明确规划目标 236

二、落实目标责任 237

三、制订实施方案 237

四、强化过程控制 237

五、开展中期评估 237

六、政策纠偏处理 237

第十三章 县域产业发展目录 238

第一节 新型建筑材料 238

一、新型墙体材料 238

二、新型保温隔热材料 239

三、新型防水密封材料 239

四、装饰装修材料 239

五、新型玻璃材料 240

六、建筑石膏与胶凝材料 240

七、节能门窗 241

第二节 新能源 241

一、光纤通信 241

二、半导体照明 242

三、激光与红外 243

四、光电显示 244

五、太阳能光伏 245

六、光学/光传感 245

七、生物质能 246

第三节 汽车 248

一、整车 248

二、全车件 248

三、发动机配件 248

四、底盘 248

五、车身附件/横向件 248

六、电气设备/仪表 249

七、汽车服务 249

第四节 食品 249

一、农牧渔类 249

二、简加工类 249

三、深加工类 249

四、食品包装 250

五、食品添加剂 250

六、食品机械 250

七、商业服务 250

第五节 物流 251

一、物流装备 251

二、物流信息化 253

三、物流服务 254

第六节 研发 254

一、材料科学与技术 254

二、环境科学与工程 254

三、生物与医药 255

四、农林与畜牧业 255

五、能源科学与技术 255

六、土木工程与水利工程 255

七、电子工程与电气工程 255

八、机械与动力工程 255

九、信息与通信工程 256

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256

十一、规划与设计 256

第七节 现代服务 256

一、金融资产 256

二、项目咨询 257

三、创意展览 258

四、商务服务 259

五、生活服务 261

译名对照表 263

附录 264

附录1 产业发展规划访谈提纲 264

附录2 生态模式与配套技术 268

附录3 灌溉水质量评价报告 272

附录4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报告 275

附录5 土壤养分评价报告 283

参考文献 291

跋 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