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1
一、研究背景 1
二、研究意义 8
第二节 研究问题及相关概念 9
一、研究问题 9
二、相关概念 10
第三节 研究方法、数据来源、研究框架 13
一、研究方法 13
二、数据来源 15
三、研究框架 16
第四节 相关理论 18
一、社会排斥理论 18
二、社会空间理论 21
三、社会融合理论 24
四、环境感应和空间行为理论 26
第二章 国内外残疾人社会空间研究综述 29
第一节 国外残疾人社会空间研究综述 29
一、残疾现象和身体社会学发展 30
二、国外社会空间研究的兴起与发展 32
三、残疾人社会空间研究 33
第二节 国内相关研究 42
一、国内残疾人研究概况 42
二、国内社会空间研究概述 45
第三节 小结 52
第三章 城市残疾人的社会空间构成及研究假设 55
第一节 城市残疾人的社会空间构成 55
一、就业空间 55
二、日常生活空间 56
三、城市意象空间 56
第二节 城市残疾人社会空间研究的理论假设 56
一、根据城市居民就业与居住空间错位理论,残疾人居住就业空间相对集中 57
二、城市残疾人的日常生活空间较为狭窄,活动类型单调、内容贫乏,社会参与水平低 58
三、城市残疾人群体意象空间的覆盖范围小,涉及内容较简单,形成的意象模糊 58
第四章 上海市残疾人群体基本状况 60
第一节 人口学特征和空间分布 60
一、残疾人年龄结构呈“倒葫芦”型分布,中老年残疾人口所占比重增大,少年及婴幼儿所占比重降低 60
二、婚姻状况总体较为稳定,但丧偶比重较高,择偶难较为普遍 62
三、残疾人受教育程度较低,文盲率较高,受教育机会的性别差异显著 63
四、残疾人生活来源以离退休金、基本生活费、工作收入和家庭其他成员供养为主,保险收入和财产性收入较少,且各种收入来源按照年龄段呈现此消彼长的特征 64
第二节 致残状况 66
一、残疾类别 66
二、残疾等级 67
第三节 家庭状况 68
一、有残疾人家庭户收入水平较低,城乡差异明显 68
二、家用电器拥有比例农村远低于城市,用电量也低于城市 69
三、住房建筑结构城乡略有差异 70
第四节 社会保障状况 72
一、上海市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历程 72
二、上海市残疾人社会保障特征 78
第五节 就业状况 82
一、上海市残疾人就业机制 82
二、上海市劳动适龄残疾人就业现状 85
第五章 上海市残疾人群体人力资源开发实践探索 90
第一节 增能理论——人力资源开发实践的理论基础 90
一、增能的基本概念 90
二、增能的作用机制 91
三、残疾人群体的内在“增能”途径 92
第二节 残疾人职业教育 93
一、我国残疾人职业教育培训发展历程回顾 93
二、上海市残疾人职业教育的实施内容和发展特点 95
三、上海市残疾人职业教育现状 100
四、上海市残疾人职业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114
第三节 残疾人就业培训 119
一、上海市残疾人就业现状 119
二、残疾人就业培训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122
三、完善上海市残疾人就业培训体系的对策及建议 125
四、结论与讨论 127
第四节 残疾人社区康复 128
一、残疾人社区康复的基本内容 128
二、上海市残疾人社区康复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132
三、完善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的对策 134
第五节 小结 138
第六章 上海市残疾人社会空间分析 139
第一节 上海市残疾人就业行为空间分析 139
一、上海市残疾人就业心理特征 139
二、上海市残疾人微观就业行为空间 143
三、上海市残疾人就业行为空间特征 153
第二节 上海市残疾人日常生活空间 155
一、日常生活空间研究的基本内容 155
二、中年残疾人日常生活空间 156
三、青年残疾人日常生活空间 159
四、上海市残疾人日常生活空间特征 162
第三节 上海市残疾人的城市意象空间 164
一、城市意象空间研究的基本内容和原理 164
二、上海市残疾人意象空间研究的调查 166
三、上海市残疾人意象空间分析 168
四、小结 177
第七章 上海市残疾人社会空间与社会排斥——理论探讨 179
第一节 城市残疾人社会化过程 179
一、社会化的涵义 179
二、残疾人社会化的特点 181
三、城市残疾人社会角色的特点 183
四、城市残疾人人际关系特点 185
第二节 城市残疾人的社会排斥表象 187
一、城市就业市场公平与效率的博弈——劳动力市场分割 187
二、城市残疾人受教育排斥 189
三、城市残疾人机动性排斥 193
四、城市残疾人经济排斥 196
第三节 理论探讨 197
一、健全人与残疾人劳动力市场分割趋势产生,且残疾人劳动力市场属于低端劳动力市场,就业层次较低 198
二、社会排斥因素引起残疾人社会空间分异 199
三、残疾人机动性缺失导致城市空间排斥 201
四、网络空间丰富了残疾人社会空间的内涵 204
第四节 研究结论 206
一、城市残疾人群体就业层次低,就业心理复杂 206
二、城市残疾人就业行为空间隔离 206
三、城市残疾人居住空间分异 207
四、城市残疾人娱乐休闲空间集中在居住地附近 208
五、城市残疾人群体现实社会交往空间较小,形成亚文化群体,互联网赋予残疾人社会空间新的含义 208
六、提高机动性是残疾人空间资源合理分配的根本保证 209
七、社会排斥削弱了城市残疾人的社会认同 209
八、残疾人城市意象空间较小,环境识别内容较少 210
第八章 对策思考 211
第一节 相关建议 211
一、扩大关爱残疾人宣传活动,创建社会助残文明氛围 211
二、转变社会残疾人就业歧视观念,发挥就业保障功能 212
三、加强残疾人无障碍设施建设和改造力度,规范和完善无障碍设施管理制度 213
四、完善残疾人教育体制,提高残疾人群体素质 213
五、改善残疾人社会福利待遇,发挥社会福利应有功能 216
第二节 研究展望 217
主要参考文献 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