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环境质量报告书 2011-2015》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择瑞
  • 出 版 社: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565031984
  • 页数:236 页
图书介绍:本书综合分析了“十二五”期间安徽省环境质量状况、变化趋势、特征及其成因,提出了主要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本报告书共分为五个部分共二十二章,内容涉及自然、社会、经济、环境空气、地表水、地下水、生态、土壤、农村、电磁辐射等内容,全面、系统、客观地评价了“十二五”期间全省环境质量状况,分析了主要环境问题的污染特征和规律,并指出潜在的环境风险,提出改善环境质量的建议与对策,为“十三五”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第一部分 概述 3

1自然环境概况 3

1.1 地理位置 3

1.2 地形地貌 3

1.3 气候 4

1.4 水系 5

1.5 资源 5

1.5.1 水资源 5

1.5.2 生物资源 6

1.5.3 矿产资源 6

2社会经济概况 7

2.1 行政区划与人口 7

2.1.1 行政区划 7

2.1.2 人口 8

2.2 主要经济指标 8

2.3 能源消耗 9

2.4 民用汽车拥有量 9

3环境保护工作概况 10

3.1 扎实推进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 10

3.2 强化重点领域、重点流域污染防治 10

3.2.1 大气污染防治 10

3.2.2 水污染防治 11

3.2.3 危险废物及化学品污染防治 12

3.3 进一步规范环评和环保验收管理 12

3.4 加强环境执法监管 12

3.5 协同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 14

3.6 扎实开展环保法制、科技监测、宣传教育工作 14

3.6.1 环保法制 14

3.6.2 环境监测 15

3.6.3 环保科研 15

3.6.4 环保宣教 16

4环境监测工作概况 17

4.1 常规监测 17

4.1.1 污染源 17

4.1.2 环境空气与酸雨 17

4.1.3 水环境 17

4.1.4 城市声环境 18

4.1.5 生态环境 18

4.1.6 土壤环境 19

4.1.7 农村环境 19

4.2 专项监测 19

4.2.1 巢湖蓝藻水华监测 19

4.2.2 新安江流域和大别山区生态补偿监测 19

4.2.3 重点流域规划考核断面水质监测 20

4.2.4 水质较好湖泊水质监测 20

4.3 应急监测 20

4.4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 21

第二部分 污染物排放 25

5废水及主要污染物 25

5.1 工业用水情况 25

5.2 废水排放状况 25

5.2.1 废水排放情况 25

5.2.2 行业排放情况 27

5.2.3 各城市排放情况 29

5.2.4 废水及污染物排放量变化趋势 31

5.2.5 废水治理情况 31

5.2.6 农业污染排放及处理利用情况 31

6废气及主要污染物 32

6.1 工业用煤(油、气)情况 32

6.2 废气排放情况 32

6.2.1 废气及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 32

6.2.2 行业排放情况 34

6.2.3 各城市排放情况 36

6.2.4 各地区机动车污染排放情况 38

7工业固体废物 39

7.1 工业固废排放情况 39

7.2 工业固废产生及综合利用情况 39

7.2.1 工业固废产生情况 39

7.2.2 工业固废产生量分布 40

7.2.3 工业固废主要种类及综合利用情况 40

7.2.4 工业固废产生及综合利用情况 40

7.3 垃圾处理情况 40

7.4 危险废物(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情况 41

8污染源监督性监测 42

8.1 废水排放达标情况 42

8.2 废气排放达标情况 43

8.3 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放情况 43

8.4 重金属重点监控企业排放情况 44

8.5 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比对监测情况 44

第三部分 环境质量状况 49

9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和酸雨 49

9.1 城市环境空气质量 49

9.1.1 2015年城市环境空气 49

9.1.2 变化趋势 60

9.1.3 2006—2015年变化趋势 64

9.1.4 主要环境问题及变化原因分析 65

9.2 酸雨 65

9.2.1 2015年酸雨现状 65

9.2.2 酸雨变化趋势 69

9.2.3 2006—2015年变化趋势 70

9.2.4 主要环境问题及变化原因分析 70

10水环境 73

10.1 地表水水质状况 74

10.1.1 2015年地表水水质状况 74

10.1.2 变化趋势 96

10.2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状况 110

10.2.1 2015年水质现状 110

10.2.2 变化趋势 114

10.3 地下水水质状况 120

10.3.1 2015年水质现状 120

10.3.2 变化趋势 121

10.4 主要环境问题及变化原因分析 122

10.4.1 地表水 122

10.4.2 饮用水源地和地下水 123

11声环境 126

11.1 2015年城市声环境质量状况 126

11.1.1 总体状况 126

11.1.2 城市区域声环境 126

11.1.3 道路交通噪声 130

11.1.4 功能区噪声 134

11.1.5 “十二五”期间夜间声环境状况 136

11.2 2011—2015年城市声环境质量变化趋势 137

11.2.1 城市区域声环境 137

11.2.2 城市交通声环境 138

11.2.3 城市功能区声环境 140

11.3 声环境存在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141

11.3.1 存在主要问题 141

11.3.2 对策建议 141

12生态环境 143

12.1 2014年生态环境状况评价 143

12.1.1 市域分指数评价结果 143

12.1.2 市域生态环境状况综合评价 147

12.2 2011—2014年综合指数(EI)变化趋势 150

13土壤环境 152

13.1 “十二五”期间土壤专项监测工作 152

13.1.1 国控重点污染源周边场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 152

13.1.2 基本农田区(主要为粮、棉、油生产区)土壤环境质量监测 153

13.1.3 主要蔬菜种植基地环境质量监测 155

13.1.4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质量监测 157

13.1.5 省会城市绿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 159

13.1.6 规模畜禽养殖场周边环境质量监测 161

13.2 “十二五”土壤监测工作综述 163

13.2.1 总结 163

13.2.2 趋势分析 165

13.2.3 原因分析 165

14农村环境质量监测 167

14.1 监测概况 167

14.1.1 专项监测(2011—2012年) 167

14.1.2 试点监测(2013—2015年) 167

14.2 监测结果分析评价 168

14.2.1 农村环境空气 168

14.2.2 农村饮用水水源地 170

14.2.3 县域地表水 171

14.2.4 农村土壤环境质量 175

14.3 综合评价和年际比较(2014—2015年) 176

14.3.1 综合评价(2014—2015年) 176

14.3.2 年际比较(2014—2015年) 177

14.4 存在的环境问题与对策建议 177

14.4.1 农村环境问题 177

14.4.2 对策建议 177

15辐射环境 180

15.1 2015年全省辐射环境状况 180

15.1.1 电离辐射环境质量 180

15.1.2 电磁环境 183

15.1.3 总结 183

15.2 2011—2015年全省辐射环境状况 183

15.2.1 电离辐射环境质量 183

15.2.2 电磁环境质量 186

15.2.3 总结 187

第四部分 专题分析 191

16巢湖水生生物和蓝藻水华分析 191

16.1 巢湖水生生物和蓝藻水华分析 191

16.1.1 巢湖流域水生生物状况 191

16.1.2 巢湖蓝藻水华监测 193

16.1.3 巢湖蓝藻水华发生情况 194

16.1.4 蓝藻水华期间水质状况分析 197

17安徽省重点时段PM10浓度控制分析 199

17.1 特殊时段和区域性重污染过程对PM10浓度贡献显著 200

17.2 全省PM10浓度控制对策 200

17.2.1 关键时段精准控制,实现“污染物快速消峰” 200

17.2.2 降低PM10日均浓度高值,提高日均值达标比例 200

18各地级城市绿色发展竞争力评价 201

18.1 指标体系选择 201

18.2 数据来源与计算方法 202

18.3 计算结果与解读 204

第五部分 总结 209

19环境质量现状 209

19.1 城市环境空气质量 209

19.1.1 环境空气 209

19.1.2 酸雨 209

19.2 水环境 209

19.2.1 地表水环境 209

19.2.2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 210

19.2.3 地下水 211

19.3 声环境 211

19.4 生态环境 211

19.5 土壤环境 211

19.6 农村环境 212

19.7 辐射环境 212

20环境质量变化趋势 213

20.1 城市空气环境质量 213

20.1.1 环境空气 213

20.1.2 酸雨 213

20.2 水环境 213

20.2.1 地表水环境 213

20.2.2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 214

20.2.3 地下水 215

20.3 声环境 215

20.4 生态环境 215

20.5 土壤环境 215

20.6 农村环境 215

20.7 辐射环境 216

21主要环境问题 217

21.1 细颗粒物(PM2.5)成为制约空气质量的首要因素 217

21.2 局部区域地表水环境质量仍然较差 217

21.3 农村环境质量不容乐观 218

22改善环境质量的对策与建议 219

22.1 多管齐下,有效降低PM2.5浓度 219

22.2 精准施策,改善水环境质量 219

22.3 因地制宜,改善农村环境质量 220

附件 各环境要素监测点位布设情况 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