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地位与特点 1
第二节 病理生理学的主要内容、研究和学习方法 1
一、主要内容 1
二、研究方法 2
三、学习方法 2
第三节 病理生理学的发展简史和前景展望 3
一、发展简史 3
二、前景展望 4
第二章 疾病概论 6
第一节 疾病概述 6
一、疾病 6
二、健康 6
三、亚健康 7
四、衰老 7
第二节 病因学 7
一、疾病发生的原因 7
二、疾病发生的条件 9
三、疾病发生的诱因 10
四、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 10
第三节 发病学 10
一、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10
二、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 11
第四节 疾病的转归 14
一、康复 14
二、死亡 15
第三章 细胞功能紊乱与疾病 17
第一节 细胞增殖异常与疾病 17
一、细胞周期的概述 17
二、细胞周期的分子调控机制 18
三、细胞增殖及生长因子对增殖的影响 20
四、细胞增殖异常与疾病 20
第二节 细胞分化异常与疾病 22
一、细胞分化及其特征 22
二、细胞分化的调控及其机制 23
三、细胞分化的调控异常与疾病 24
第三节 细胞死亡与疾病 26
一、细胞死亡形式 26
二、细胞凋亡的形态学与生物化学特征 27
三、细胞凋亡的生物学过程及其调节机制 28
四、细胞凋亡调控异常与疾病及其调控在疾病防治中的意义 32
第四节 细胞自噬与疾病 34
一、细胞自噬及其生物学意义 34
二、细胞自噬过程及其调控机制 35
三、细胞自噬与疾病 38
第四章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40
第一节 水、电解质平衡的调节 40
一、体液的容量和分布 40
二、体液的主要电解质 40
三、体液的渗透压 41
四、水与电解质的生理功能及平衡 41
五、水、电解质平衡的调节 43
第二节 水、钠代谢紊乱 46
一、水钠代谢障碍的分类 46
二、脱水 46
三、水中毒 49
四、水肿 49
第三节 钾代谢紊乱 53
一、低钾血症 53
二、高钾血症 56
第四节 其他电解质代谢紊乱 58
一、镁代谢紊乱 58
二、钙、磷代谢紊乱 60
第五章 酸碱平衡和酸碱平衡紊乱 66
第一节 酸碱物质的来源及平衡调节 66
一、体液酸碱物质的来源 66
二、机体对酸碱平衡的调节 67
第二节 反映酸碱平衡状态的血气指标及酸碱平衡紊乱类型 71
一、反映酸碱平衡状态的血气指标及意义 71
二、酸碱平衡紊乱分类 74
第三节 单纯型酸碱平衡紊乱 74
一、代谢性酸中毒 74
二、呼吸性酸中毒 78
三、代谢性碱中毒 80
四、呼吸性碱中毒 83
第四节 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 85
一、双重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 85
二、三重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 86
第五节 判断酸碱平衡紊乱的病理生理基础 87
一、评价pH 87
二、评价PaCO2 87
三、选择计算公式 87
四、确定是否存在其他酸碱紊乱类型 88
五、评价AG 88
六、做出鉴别诊断 89
第六章 糖、脂代谢异常 90
第一节 正常的糖、脂代谢 90
第二节 糖代谢异常 91
一、高血糖症 91
二、低血糖症 98
第三节 脂代谢异常 100
一、概述 100
二、高脂蛋白血症 101
三、低脂蛋白血症 104
第七章 发热 107
第一节 发热的概念 107
第二节 病因和发病机制 108
一、发热激活物 108
二、内生致热原 109
三、发热时的体温调节机制 111
第三节 发热时相及热代谢特点 113
第四节 代谢与功能变化 114
一、物质代谢的改变 114
二、生理功能的改变 115
三、急性期反应 116
第五节 发热的生物学意义 116
第六节 发热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117
第八章 应激 119
第一节 概述 119
一、应激的概念及发展 119
二、应激原和应激反应的分类 119
第二节 应激反应的基本表现及机制 121
一、应激的神经内分泌反应 121
二、应激的细胞体液反应 124
第三节 应激时机体功能代谢的变化 126
一、物质代谢的变化 126
二、系统器官功能变化 127
第四节 应激与疾病 128
一、应激性溃疡 128
二、心身疾病 129
三、应激相关心理、精神障碍 130
第五节 病理性应激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131
第九章 缺氧 133
第一节 常用的血氧指标及其意义 133
一、血氧分压 133
二、血氧容量 133
三、血氧含量 133
四、血氧饱和度 134
第二节 缺氧的类型、原因和发病机制 134
一、低张性缺氧 134
二、血液性缺氧 135
三、循环性缺氧 136
四、组织性缺氧 137
第三节 缺氧时机体的功能和代谢变化 138
一、代偿反应 138
二、机体功能和代谢障碍 139
第四节 影响机体对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141
第五节 缺氧治疗的病理生理基础 141
第十章 血栓形成与疾病 143
第一节 概述 143
一、止血血栓 143
二、血栓前状态 143
三、血栓的分类 144
四、血栓的转归 145
第二节 血栓形成 146
一、血栓形成的因素 146
二、血栓形成的过程 150
第三节 血栓形成与疾病 151
一、血栓形成对机体的影响 151
二、遗传性易栓症 152
三、动脉血栓形成与疾病 152
四、静脉血栓形成与疾病 154
五、微(小)血管血栓形成与疾病 154
第四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155
一、DIC的定义与发病因素 155
二、DIC的发生机制 156
三、DIC的临床表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功能代谢变化) 157
四、DIC的分期与分型 159
五、DIC诊断与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160
第十一章 休克 163
第一节 概述 163
第二节 休克的分类与特点 164
一、按始动环节分类 164
二、按病因分类 166
三、按血流动力学特点分类 168
第三节 休克的发展过程及微循环变化与机制 169
一、微循环缺血期 169
二、微循环淤血期 172
三、微循环衰竭期 173
第四节 休克时细胞的变化与分子机制 174
一、细胞代谢紊乱与机制 175
二、细胞结构损伤与机制 175
第五节 多器官功能障碍和衰竭 176
一、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176
二、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178
第六节 休克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181
一、病因学防治 181
二、发病学防治 181
三、支持疗法 182
第十二章 缺血-再灌注损伤 183
第一节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原因及影响因素 183
一、原因 183
二、影响因素 184
第二节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 184
一、自由基的作用 184
二、细胞内钙超载 187
三、白细胞的作用 190
第三节 缺血-再灌注损伤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 191
一、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变化 191
二、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变化 192
三、其他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变化 193
第四节 缺血-再灌注损伤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193
第十三章 心功能不全 196
第一节 心功能不全的病因、诱因及分类 196
一、心功能不全的病因 196
二、心功能不全的诱因 197
三、心力衰竭的分类 198
第二节 心功能不全时机体的代偿反应 199
一、神经-体液调节机制的激活 199
二、心脏本身的代偿 200
三、心脏以外的代偿 201
第三节 心力衰竭的发生机制 202
一、心肌舒缩的分子基础 203
二、心力衰竭的发生机制 203
第四节 心力衰竭时机体的功能和代谢变化 206
一、心排出量减少 207
二、静脉淤血 208
第五节 心力衰竭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209
第十四章 呼吸功能不全 212
第一节 概述 212
第二节 呼吸衰竭的病因及诱因 212
一、呼吸衰竭的病因 212
二、呼吸衰竭的诱因 213
第三节 呼吸衰竭的发病机制 213
一、肺泡通气障碍 213
二、弥散障碍 214
三、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 215
第四节 呼吸衰竭时机体的主要功能代谢变化 217
一、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紊乱 217
二、呼吸系统变化 218
三、中枢神经系统变化 218
四、循环系统变化 219
五、肾功能变化 219
六、胃、肠道变化 220
第五节 呼吸衰竭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220
第十五章 肝功能不全 223
第一节 概述 223
一、肝功能不全概念及分类 223
二、肝功能不全的常见病因 223
三、肝功能不全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 224
第二节 黄疸 226
一、胆红素的正常代谢 226
二、黄疸的常见原因及发生机制 227
三、黄疸对机体的影响 228
第三节 肝性脑病 229
一、肝性脑病的概念及分期 229
二、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 229
三、影响肝性脑病发生发展的因素 234
四、肝性脑病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235
第四节 肝肾综合征 236
一、概念 236
二、病因和类型 236
三、发病机制 236
第十六章 肾功能不全 238
第一节 肾功能不全的发病环节 238
一、肾小球滤过功能障碍 238
二、肾小管功能障碍 239
三、肾脏内分泌功能障碍 239
第二节 急性肾功能衰竭 241
一、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原因与分类 241
二、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病机制 242
三、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病过程及功能代谢变化 244
四、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246
第三节 慢性肾功能衰竭 246
一、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和发展过程 246
二、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病机制 247
三、慢性肾功能衰竭时机体功能代谢变化 249
第四节 尿毒症 252
一、尿毒症的发病机制 252
二、尿毒症的主要临床表现 253
三、慢性肾功能衰竭和尿毒症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254
第十七章 脑功能不全 256
第一节 概述 256
一、脑的生理特征 256
二、脑疾病的特征 256
第二节 认知障碍 257
一、认知的脑结构基础 257
二、认知障碍的病因 258
三、认知障碍的发病机制 259
四、认知障碍的临床表现 262
五、认知障碍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263
第三节 意识障碍 264
一、意识的脑结构基础 265
二、意识障碍的病因 265
三、意识障碍的发病机制 266
四、意识障碍的临床表现 267
五、意识障碍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268
参考文献 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