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选题和田野点的确定 1
一 为什么研究纠纷 1
二 为什么研究乡村纠纷 2
三 为什么以龙村为田野点 3
第二节 关于纠纷解决研究和苗族研究的综述 6
一 西方对纠纷解决的研究 6
二 国内以及部分海外学者关于乡村纠纷解决的研究 19
三 国内外学者对苗族的研究 24
第三节 研究进路、研究方法和本书结构 28
一 研究进路 28
二 研究方法 31
三 本书结构 35
第二章 村落状况 38
第一节 地理位置、村落分布和历史变迁 38
一 地理位置和村落分布 38
二 滇中苗族的来源和变迁 40
第二节 经济结构与日常生活 46
一 经济发展状况 46
二 日常生活 50
第三节 家庭、亲属结构和姓名构成 52
一 家庭、亲属结构 52
二 姓名构成 56
第三章 纠纷观念、村落权威和村落秩序 58
第一节 村民的纠纷观念 58
一 以和为贵 59
二 耻于纠纷 63
三 不喜争利 66
四 团结互助 68
五 爱面子 70
第二节 村落权威 73
一 各级党和政府组织 74
二 龙村村委会及其党总支、各村村民小组及其党支部 75
三 家族长者 79
四 退休回村的在外工作者 82
五 基督教教职人员 83
六 村内能人 84
第三节 村落秩序 87
一 无讼的熟人社会 88
二 遵纪守法的村民 90
三 和谐的官民关系 92
第四章 纠纷的基本样态 96
第一节 纠纷的类型和频次 96
第二节 家庭内部的纠纷 99
一 订婚纠纷 100
二 离婚纠纷 102
三 家庭内部日常生活纠纷 103
四 家庭内部其他纠纷 104
第三节 不同家庭村民之间的纠纷 106
一 宅基地使用纠纷 107
二 村内道路通行权纠纷 108
三 用水纠纷 108
四 农业用地纠纷 111
五 家畜、家禽误吃庄稼以及家畜互相咬伤的纠纷 112
六 畜禽伤人纠纷 115
七 家禽、家畜走失引发的纠纷 116
八 交通出行纠纷 118
九 日常琐事纠纷 119
第四节 与外村人的纠纷 124
一 日常往来纠纷 125
二 与外地来村搞工程的私人老板的纠纷 127
三 外出打工和雇用纠纷 128
四 交通纠纷 129
五 村与村之间的纠纷 130
六 官民纠纷 132
第五章 纠纷的抑制性因素 135
第一节 地理环境 135
一 地理环境与纠纷观念的形成 137
二 地理环境与纠纷类型表现 140
三 地理环境与纠纷解决方式的选择 141
第二节 经济发展水平 143
一 精耕细作的生产方式造就了村民之间的团结协作 144
二 带有浓厚自然经济特征的经济结构使村落生活恬静有序 147
三 长期扶贫使村民更懂得感恩 149
第三节 血缘关系 153
一血缘关系与人际关系的处理 153
二 龙村社会的血缘亲情 155
三 血缘关系与纠纷解决方式的选择 157
第四节 性格特征 160
一 性格特征在纠纷解决中的意义 160
二 龙村人的性格特征 162
三 性格特征与纠纷的发生 164
四 性格特征与纠纷解决方式的选择 167
第五节 公共文化活动 169
一 龙村的公共文化活动 169
二 公共文化活动对于纠纷解决的影响 171
第六章 基督教与纠纷解决 176
第一节 嵌入村民生活中的基督教 177
一 基督教在滇中苗族村落中的传播 177
二 新中国成立前苗族地区基督教会的纠纷解决 180
三 龙村信教村民的宗教生活 181
第二节 基督教对村落社会生活的影响 184
一 宗教生活对村民行为的塑造 184
二 宗教生活对村民公共生活的影响 187
三 宗教生活对村民社会交往的影响 189
第三节 基督教会权威进行的纠纷解决 190
一 教会对村民纠纷观念的塑造 191
二 教会化解纠纷的种类 192
三 教会化解纠纷的方式 194
四 教会化解纠纷的规范依据 196
五 基督教解决纠纷的意义 197
第七章 村民在纠纷解决中的行动逻辑 199
第一节 村民对解纷方式的选择逻辑 200
一 先尽量自行解决 201
二 向村内家族长者等传统型权威请求解决 202
三 向基督教牧师、长老等教职人员请求调解 203
四 向村内能人请求调解 203
五 越来越多地把纠纷提交村委会调解委员会调解 204
六 万不得已时才会把纠纷提交正式解纷机构 206
第二节 村民在纠纷自行解决程序中的行动逻辑 207
一 忍让 208
二 回避 210
三 超自然力 212
四 暴力 218
第三节 村民在村组调解中的行动逻辑 218
一 地位重要的村委会 219
二 村内解决纠纷的主角 222
三 村民在村委会、村民小组调解中的行动逻辑 223
第四节 村民在镇派出所调解中的行动逻辑 230
一 威严的派出所 230
二 村民与派出所的日常接触 232
三 村民在派出所调解中的行动逻辑 233
第五节 村民在法院调解中的行动逻辑 236
一 大山深处的法庭 236
二 村民对待诉讼的态度 239
三 村民在法庭巡回审理活动中的行动逻辑 239
四 村民在法庭调解中的行动逻辑 242
五 村民在法庭执行活动中的行动逻辑 244
第六节 村民在镇司法所等调解中的行动逻辑 245
一 有亲和力的司法所 245
二 村民对于司法所调解的认同 247
三 村民在司法所法制宣传中的表现 250
第八章 讨论和结论:无讼乡村社会的成因、意义及未来 252
一 乡土社会的无讼状况是何以可能的 253
二 传统村落熟人社会为何也会发生纠纷 258
三 乡土社会无讼纠纷观的意义何在 261
四 乡土社会的纠纷解决将去往何方 266
附论 集市与纠纷解决机制的变迁 274
第一节 龙村集市的出现 274
一 滇中苗族村落商品贸易历史 274
二 龙村定期集市的出现 275
第二节 龙村集市出现后纠纷解决机制发生的变化 276
一 纠纷观念的转变 278
二 纠纷类型的变化 280
三 解纷主体的变迁 282
四 解纷方式的变革 283
参考文献 284
后记 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