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治智慧 3
绪论 3
一、哲学是什么 3
二、中国有没有哲学 4
三、中国有什么样的哲学 7
四、儒学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主干 12
五、政治哲学是儒学的中心 16
六、民本论是中国政治哲学的中心 21
第一章 天命论 24
一、原始天命论与三代政治 24
二、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论与汉代政治 32
三、韩柳刘对于天命论的讨论 41
四、天理良心与宋明时代 46
五、天坛及祭天活动 51
第二章 大一统论 65
一、大一统论的由来与发展 65
二、天子是大一统政治的核心 74
三、百官是国家机器的重要部件 113
第三章 以民为本 129
一、民本传统 129
二、民本三大特点 137
三、民本观念与民主制度 145
第四章 为政以德 152
一、人性本善 152
二、仁义之道 161
三、义利之辨 166
四、为政以德 177
五、大同理想 187
第五章 和而不同 194
一、和为贵 194
二、和而不同 196
三、和而不流 210
第六章 德才兼备 212
一、重德轻才 213
二、唯才是举 216
三、“无求备于一人” 219
四、德才须分析 221
五、亲近来远 223
六、有过之臣是否可以复用? 225
第七章 浩然正气 229
一、富贵不能淫 230
二、贫贱不能移 231
三、威武不能屈 233
第八章 以史为鉴 235
一、食足知礼,先富后教 237
二、损益因革,变古易常 240
三、势非圣意,理在民心 244
四、“强者胜”的历史考察 246
五、历史发展的动力 253
第九章 实事求是 264
一、引言 264
二、墨家的三表说 265
三、庄子的是非观 266
四、韩非的参验论 268
五、《淮南鸿烈》是非无定论 269
六、王充的效验论 271
七、当代的是非观 274
八、实事求是(上) 276
九、实事求是(下) 286
第十章 儒家的修、齐、治、平与现代管理学 297
一、管理者的个人素质 297
二、人性论——管理的理论依据 300
三、重义轻利——管理的基本原则 304
四、执经用权,先立后权——管理的原则性与灵活性 313
五、任人唯亲与任人唯贤——现代管理的用人方针 320
六、制礼作乐,人和为贵——管理的调控机制 324
七、大同理想——管理的最终目标 329
探治乱之源 339
王莽成败探源 339
从“半部《论语》治天下”谈起 351
论特色 353
民以食为天和国以民为本——从古到今的社会历史观初探 355
礼乐与赏罚 368
儒学与当代中国政治 376
哲学家与政治家 392
官以不贪为宝 400
论中国历史上的推荐 402
大乱之后,最需要什么?——读《贞观政要》 413
周恩来的“和” 415
中国传统与邓小平理论 418
说“京观” 428
商家与轻重家——先秦百家中的两家 430
通古今之变,探治乱之源 444
《老子》的政治思想与生活智慧 448
关于儒学现代化的断想 456
黄宗羲“科举之法”评议——兼议科举制度 467
儒学和新儒学与和谐社会 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