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环境监测综合实验技术的意义 1
第二节 环境监测综合实验的目的 2
第三节 环境监测综合实验教学要求 2
第四节 环境监测综合实验常用仪器及实验方法 4
第二章 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 13
第一节 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13
第二节 实验方案的设计制定 14
第三节 实验室质量保证 15
第三章 水环境监测实验 21
实验1 水样pH值的测定(玻璃电极法) 21
实验2 水样色度的测定(稀释倍数法) 25
实验3 水中悬浮物(SS)的测定(重量法) 29
实验4 水样电导率的测定 32
实验5 水中溶解氧(DO)的测定(碘量法) 36
实验6 水体化学需氧量(COD)的测定(重铬酸钾法) 42
实验7 水体生化需氧量(BOD5)的测定(稀释接种法) 48
实验8 水中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的测定 55
8-1 水中氨氮的测定(纳氏试剂法) 55
8-2 水体中硝酸盐氮的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 61
8-3 水体亚硝酸盐的测定 66
实验9 水样总磷的测定(钼锑抗分光光度法) 70
实验10 水中挥发酚类的测定(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 76
实验11 水中铬的测定(总铬)(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 83
实验12 天然水体酸度和碱度的测定 88
实验13 天然水硬度的测定(EDTA滴定法) 96
实验14 水中氟化物的测定 102
实验15 天然水中水溶性阴离子的测定 107
实验16 水体中TOC的测定(非色散红外吸收法) 113
实验17 水中的正构烷烃测定(气相色谱法) 118
第四章 大气环境监测实验 124
实验18 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TSP)的测定(重量法) 124
实验19 大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测定 129
实验20 空气中可沉降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 132
实验21 大气中CO的测定(非色散红外吸收法) 136
实验22 大气中氮氧化物(NOx)的测定(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 139
实验23 大气中SO2的测定(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145
实验24 空气中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的测定 154
实验25 空气中甲醛的测定(酚试剂法) 160
实验26 大气中多环芳烃(苯并[a]芘)的测定 165
实验27 空气中苯系物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171
第五章 土壤环境监测实验 179
实验28 土壤中有机质的测定(化学氧化法) 179
实验29 土壤pH的测定 183
实验30 土壤中阳离子交换容量的测定 187
实验31 土壤中总氮和总磷的测定 190
实验31-1 土壤中总氮的测定 190
实验31-2 土壤中总磷的测定(氢氧化钠熔融-钼锑抗比色法) 195
实验32 土壤中多环芳烃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200
实验33 土壤中总铬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205
实验34 土壤中镉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210
实验35 土壤中总砷的测定(硼氢化钾-硝酸银分光光度法) 214
实验36 土壤中农药DDT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220
实验37 头发中汞含量的测定(冷原子吸收法) 225
实验38 土壤对铜的吸附实验(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 229
实验39 粗盐中铅含量的测定(原子荧光光谱法) 235
第六章 生物类环境监测实验 241
实验40 水中细菌数量的测定(平板法) 241
实验41 水中大肠杆菌的测定(多管发酵法) 245
实验42 食品中细菌总数和菌落总数测定 252
实验43 动物血液中铅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257
实验44 植物组织中硝酸盐含量的测定(水杨酸法) 261
实验45 室内空气中细菌的含量测定(菌落计数器法) 265
第七章 环境物理污染监测实验 269
实验46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的测定 269
实验47 驻波管法吸声材料垂直入射吸声系数的测量 273
实验48 混响室法吸声材料无规入射吸声系数的测量 277
实验49 环境振动的测定 281
第八章 综合性与设计性实验 284
实验50 校园池塘水质监测方案设计 284
实验51 校园大气环境监测方案的设计 289
实验52 农田土壤重金属的环境活性评价 295
实验53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饮料中的苯甲酸 298
实验54 植物中有机农药残留的测定 302
实验55 土壤环境监测方案及质量评价 307
实验56 牛奶中铜含量的测定 312
56-1 铜的原子吸收光谱分析 312
56-2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牛奶中铜 316
实验57 废水中苯系化合物的测定 320
实验58 污水和废水中油的测定 323
实验59 硫酸-磷酸混合酸电位的测定 327
实验60 电导滴定法测定食醋中乙酸的含量 334
实验61 分光光度法测定双组分混合物 338
实验62 苯甲酸的红外光谱测定 345
主要参考书目 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