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导论:影视与影视艺术概说 1
一、影视概说:什么是电影?什么是电视? 1
二、影视艺术作为新艺术及其复杂性 4
三、影视文化之反思 9
第二讲 “追求永恒”与“第七艺术”的诞生 13
一、电影:“第七艺术”的命名 13
二、电影成为艺术:心理动因和物理原理 16
三、新兴的电视媒介和电视艺术 19
第三讲 语言的自觉:电影走向独立艺术之途 24
一、电影艺术语言的自觉 24
二、电影艺术自觉的历程 28
第四讲 “综合性”:电影艺术与其他艺术 36
一、电影与戏剧 36
二、电影与文学 41
三、电影与造型艺术 47
四、电影艺术的“综合性”辨析 49
第五讲 电影文化的广阔空间 52
一、电影艺术的“文化革命” 53
二、电影文化与“公共文化空间”的诞生 56
三、电影艺术的多元文化性 58
第六讲 电影艺术的创造与生产 74
一、电影艺术的创作过程和集体创造性 74
二、编剧:“一剧之本”的创作 79
三、导演:“导演作为中心” 88
四、表演的艺术 96
第七讲 电视艺术的生产 104
一、电视艺术形态 104
二、电视生产流程与重要环节 106
三、电视剧艺术 111
第八讲 影视艺术的语言 114
一、摄影机的介入与创造 114
二、镜头与画面、光与色彩、声音与音乐 123
三、影视艺术语言的辩证法:蒙太奇与长镜头 131
第九讲 影视艺术的接受 138
一、电影的“格式塔”心理学 138
二、关于银幕的譬喻:窗户、画框、梦、镜子? 141
三、影视艺术接受的心理特点 144
第十讲 影视批评 149
一、电影批评的角度 149
二、电影批评的方法与流派 152
三、开放的影视文化批评理论及实践:《电影传奇》、《艺术人生》 157
第十一讲 关于电影的电影 165
一、《天堂影院》:我们在电影中长大 165
二、《后窗》:“窥视”的“合法化” 168
三、《开罗的紫玫瑰》:在不同的时空中自由穿行 170
四、《雨中曲》:电影历史的电影化表现 172
第十二讲 走向艺术的里程碑 175
一、《战舰波将金号》:冲突的张力 理性的激情 175
二、《淘金记》:一个美国小人物的“含泪的笑” 179
三、《公民凯恩》:现代性的深远指向 181
四、《偷自行车的人》:“还我普通人” 185
五、《铁皮鼓》:“小人儿”看到的壁画“铁皮鼓”敲出的历史与人生 189
六、《何处是我朋友的家》:简单,然而醇厚且深刻 193
第十三讲 现代主义的浪潮 197
一、《四百下》:特吕弗的“胡作非为” 197
二、《广岛之恋》:记忆的梦魇 意识的流动 200
三、《筋疲力尽》:“新浪潮”电影美学的宣言书 202
四、《第七封印》:银幕上的哲学 205
第十四讲 后现代的迷舟 209
一、《罗生门》:“非确定性”的深度与魅力 209
二、《邦妮与克莱德》:“雌雄大盗”的黑色幽默变奏曲 213
三、《飞越疯人院》:关于“疯狂”的话语权力 216
四、《疾走罗拉》:时间的“后现代”游戏与“新人类”一族之“酷” 220
第十五讲 中国的道路 224
一、《一江春水向东流》:以家庭为载体的民族心灵史诗 224
二、《小城之春》:“家”的寓言与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心理写实 227
三、《早春二月》:中国知识分子的“早春忧郁”与“多余人”形象 230
四、《黄土地》:“文化寻根”的世纪悲凉与影像美学的崛起 234
五、《红高粱》:生命的劲舞感官的盛宴 238
六、《重庆森林》:迷失在都市丛林 241
七、《阳光灿烂的日子》:成长的烦恼与青春的诗意 247
八、《小武》:纪实的补课与救赎 250
九、《太阳照常升起》:分段叙事、梦幻拼贴与复杂的主题寓意 253
十、《集结号》:双重突破与“平民的胜利” 257
附录一:本书主要参考书目及建议阅读书目 263
附录二:外国电影精品编年 264
附录三:中国电影精品编年 269
后记 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