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1
凡例 1
综述 1
大事记 1
第一编 建置 1
第一章 位置区域 1
第一节 位置 1
第二节 区域 1
第二章 建置 2
第一节 建置沿革 2
第二节 行政区划 4
附1 1966年洛川县行政区划 6
附2 1984年10月设置乡镇情况表 7
附3 各乡镇自然村 7
第二编 自然环境 11
第一章 自然环境 11
第一节 地质 11
第二节 地貌 11
第三节 气候物侯 12
第二章 自然资源 16
第一节 土壤 16
第二节 水文 18
第三节 植物 20
第四节 动物 23
第五节 矿藏 26
第六节 气候资源 27
第三章 自然灾害 39
第一节 旱灾 39
第二节 涝灾 41
第三节 雹灾 42
第四节 风灾 42
第五节 霜灾 43
第六节 虫灾 43
第七节 震灾 44
第八节 瘟疫 44
第三编 社会 47
第一章 社会群体 47
第一节 民族 47
第二节 姓氏 48
第三节 人口 57
第二章 社会风俗 82
第一节 村落社会 83
第二节 生产习俗 86
第三节 生活习俗 87
第四节 人生仪礼 92
第五节 节日习俗 100
第六节 宗教信仰 102
第三章 社会文化 106
第一节 方言 106
第二节 民谣谚语 112
第三节 传说 115
第四章 社会工作 118
第一节 社会优抚 118
第二节 救济救灾 120
第三节 社会福利 124
第四节 社会安置 124
第五节 婚姻登记 126
第六节 社会新风 126
第四编 政权 131
第一章 地方国家权力机关 131
第一节 人民代表大会 131
第二节 选举与代表产生 138
第二章 政府机构 139
第一节 民国以前及民国政府 139
第二节 县人民政府 141
附:洛川县人民政府组织系统关系表(1990年) 144
第三节 基层政府 145
第三章 公安司法 157
第一节 公安 158
第二节 司法 161
第三节 法院 163
第四节 检察院 166
第四章 民政人事 167
第一节 民政 167
第二节 劳动人事 170
第五编 党派 179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 179
第一节 党的创建和发展 179
第二节 组织机构 185
第三节 纪律检查 191
第四节 整党整风 191
第五节 县党代会 193
专录 “文革”始末 196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 212
第一节 国民党 213
第二节 三民主义青年团 214
第三章 县政治协商会议 215
第一节 组建政协 215
第二节 政协会议 216
第三节 机构工作 217
第四章 县参议会 218
第一节 机构 218
第二节 政事录 219
第五章 群众团体 219
第一节 青少年组织 219
第二节 妇女组织 222
第三节 工会 223
第四节 农会 226
第六编 经济 227
第一章 农村经济 227
第一节 经济制度变革 227
第二节 收益分配 232
第二章 农业 234
第一节 农作物 234
第二节 农技推广 246
第三节 农用肥料 250
第四节 农业机具 254
第三章 畜牧业 255
第一节 家畜家禽 256
第二节 饲养管理 263
第三节 良种配种 264
第四节 饲草饲料 265
第五节 畜疫防治 267
第四章 林业 269
第一节 资源 270
第二节 分布 271
第三节 造林 272
第四节 管理 273
第五章 苹果生产 279
第一节 概况 279
第二节 自然条件 279
第三节 品种结构 280
第四节 产量与收益 280
第五节 质量与出口 281
第六节 收购与贮藏 281
第七节 果园简介 282
第八节 联办示范园 283
第九节 杂果 286
第六章 水利水保 287
第一节 水利 287
第二节 水保 292
第三节 管理 295
第七章 副业 296
第一节 编织业 296
第二节 采集业 297
第三节 种植业 298
第四节 养殖业 299
第五节 加工业 299
第六节 运输业 300
第七节 劳务 301
第八节 渔业 301
第八章 工业 303
第一节 管理机制 304
第二节 机械工业 304
第三节 建材工业 307
第四节 粮油加工业 308
第五节 电力工业 310
第六节 化学工业 311
第七节 食品加工业 313
第八节 烟草工业 315
第九节 木材加工业 319
第十节 印刷工业 319
第十一节 缝纫业 320
第十二节 纺织工业 321
第十三节 造纸工业 322
第九章 商业 323
第一节 集市贸易 323
第二节 私营商业 326
第三节 国营商业 329
第四节 供销商业 343
第五节 粮食商业 349
第六节 对外贸易 356
第十章 管理经济 357
第一节 计划管理 357
第二节 物资管理 358
第三节 工商管理 360
第四节 统计管理 362
第五节 标准计量管理 366
第六节 物价管理 367
第七节 审计 375
第十一章 交通 379
第一节 机构建置 379
第二节 道路 381
第三节 桥梁 383
第四节 渡口 386
第五节 公路养护 387
第六节 运输 390
第十二章 邮电 392
第一节 邮政 392
第二节 电信 396
第十三章 财税、金融 399
第一节 财政 399
第二节 赋税 409
第三节 金融 416
第十四章 城乡建设 425
第一节 城镇建设 425
第二节 村镇建设 448
第三节 房地产管理 456
第四节 建筑队伍 458
第十五章 土地管理 461
第一节 土地资源 461
第二节 耕地 465
第三节 土地使用 467
第四节 土地管理 470
第七编 军事 475
第一章 机构 475
第二章 兵役 477
第一节 历代兵役 477
第二节 民国兵役制 478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制 479
第三章 地方武装 483
第一节 民团 483
第二节 游击队 484
第四章 驻军 485
第五章 民兵 486
第六章 人民防空 493
第七章 支前 494
第一节 抗日战争 494
第二节 解放战争 495
第三节 抗美援朝 495
第四节 对越防御战 496
第八章 战事 496
第一节 历代兵事 496
第二节 游击战 500
第三节 解放洛川战役 502
第八编 文教 505
第一章 文化艺术 505
第一节 机构设施 506
第二节 民间艺术 509
第三节 文艺创作 514
第四节 群众文化 518
第五节 文物古迹 521
第六节 新闻广播 528
第二章 教育 530
第一节 管理机构 530
第二节 私塾、书院、学堂 531
第三节 普通教育 532
第四节 职业教育 537
第五节 成人教育 539
第六节 教师队伍 541
第七节 教育经费 545
第三章 科技 547
第一节 科技组织 547
第二节 科技队伍 548
第三节 科技普及 548
第四节 科技成果 550
第四章 体育 551
第一节 机构 551
第二节 体育设施 552
第三节 人才培训 552
第四节 学校体育 553
第五节 群众体育 554
第六节 体育竞赛 555
第五章 医药卫生 556
第一节 医疗机构 556
第二节 医疗队伍 558
第三节 疾病防治 561
第四节 妇幼保健 563
第五节 医药管理 564
第六节 公共卫生 565
第九编 人物 567
第一章 人物传 567
第二章 烈士英明录 586
第三章 人物表 596
第一节 政治军事人物表 596
第二节 英雄模范人物表 602
第三节 文艺、科技人物表 605
第十编 附录 617
第一章 洛川旧志 617
第二章 旧志序、跋、弁言、篇目 618
第三章 历史文献辑 625
第四章 诗 641
编后记 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