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杂病论诊治过程》PDF下载

  • 购买积分:16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付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509188712
  • 页数:528 页
图书介绍:本书共16章,作者按六经、脏腑及病证进行分类归纳,以老师、病人、学生3人对话的形式,即:首先老师询问病人,了解辨治疾病的第一手资料,通过病人陈述症状、治疗经过获取疾病表现、演变规律,然后学生提出问题、老师解答,从而将《伤寒杂病论》的理论条文变成通俗易懂的语言,运用到临床诊疗实际工作中,使读者学习掌握伤寒杂病论的诊治过程。全书内容丰富,思路独特,深入浅出,层次分明,实用性强,是指导学习、加深理解《伤寒杂病论》的辅助读物,非常适合中医院校师生、民间中医学徒及临床医生阅读参考。

第1章 辨脏腑经络先后受病脉证 1

一、脏腑辨证论治的整体观 1

二、脏腑发病与致病因素 3

三、望面色及形态主病 5

四、闻声诊病 6

五、望形诊病 7

六、三焦辨证 8

七、脉诊与面诊之间的辨证关系 9

八、季节变化对人体的影响 9

九、脉浮主证的辨证意义 10

十、阳厥证机 10

十一、卒厥在脏在腑的预后 11

十二、脉脱在脏在腑以辨预后及火毒热证的转归 11

十三、经络辨证、脏腑辨证、病因辨证的基本法则 12

十四、表里兼证先治里大法 13

十五、新病旧病先后治疗大法 13

十六、脏腑病证的基本治疗法则 13

十七、脏腑病证的治疗大法 14

第2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15

第一节 太阳病纲要 16

一、太阳病基本脉证 16

二、辨阴证、阳证之大法 16

三、辨表证、里证之大法及辨疑似证 17

四、辨寒热真假之大法 18

五、辨虚证实证之大法 19

六、病传之大法 20

七、病愈日期之大法 21

八、治则之大法 23

九、如何应用辨证论治 26

十、病愈之机制 29

第二节 太阳病本证 30

一、太阳营卫肌表证 30

二、太阳营卫经筋证 50

三、太阳营卫风水证 55

四、太阳营卫风湿证 60

第三节 太阳病兼证 64

一、太阳病证兼心证 64

二、太阳病证兼肾、膀胱证 72

三、太阳病证兼肺、大肠证 82

四、太阳病证兼脾胃证 100

五、太阳病证兼肝胆证 128

六、太阳病证兼胸膈证 148

七、太阳病证兼阳气虚证 153

八、太阳病证兼阴血津证 155

九、太阳病证兼阴阳两虚证 162

十、太阳病证兼痰饮证 167

第四节 太阳病类似证 174

一、悬饮证类太阳病证的证治 174

二、痰阻胸膈证类太阳病的证治 176

三、阳虚肌痹证类太阳病证的证治 176

四、阳虚骨痹证类太阳病的证治 178

五、太阳经伤证类太阳病证 178

六、转筋证类似太阳病证 179

七、疮家类太阳病证 179

八、疮痈证类似太阳病证 180

九、阳明热极痉证类太阳病证 180

十、中暍证类太阳病证 180

第3章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183

第一节 阳明病纲要 184

一、阳明病证机的基本理论 184

二、阳明病病因病机 184

三、阳明病恶寒 186

四、阳明病主证主脉 187

五、阳明病自愈 187

第二节 阳明病本证 188

一、阳明热证 189

二、阳明寒证 219

第三节 阳明病兼证 233

一、阳明病证与太阳病证相兼 233

二、阳明病证与少阳病证相兼 242

三、阳明病证与少阴病证相兼 244

四、阳明热结证与瘀热善饥证相兼的证治 245

第四节 阳明病类似证 246

一、脾约证类阳明热结证的证治 246

二、太阴脾湿热发黄证类阳明湿热发黄证 247

第4章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249

第一节 少阳病纲要 249

一、少阳病证 249

二、少阳病传变 250

三、少阳病自愈证 251

第二节 少阳病本证 252

一、少阳热证及类似吐下证 252

二、少阳热证及类似可汗证 252

三、少阳病证治 253

第三节 少阳病兼证 254

一、少阳病兼证治则 254

二、少阳太阳阳明兼证 255

三、少阳病证与阳明胃热证相兼的证治 255

第四节 少阳病类似证 255

一、疟病主脉及其主证特征 255

二、疟母证的证治 257

三、疟病热证 258

四、阳郁牡疟证的证治 259

第5章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260

第一节 太阴病纲要 260

一、太阴脾病证 260

二、太阴肺病证 265

第二节 太阴病本证 267

一、太阴脾本证 267

二、太阴肺病证 276

第三节 太阴病兼证 288

一、太阴病证与太阳病证相兼的证治 288

二、太阴脾气滞络瘀证与太阳病证相兼的证治 289

第四节 太阴病类似证 290

一、肾阳虚寒结证类太阴脾证 290

二、肝血虚寒疝证类太阴脾寒疝证的证治 291

三、膈间饮停呕吐证类太阴病的证治 292

四、脏腑阳虚呕利证类阳明呕利证 292

第6章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294

第一节 少阴病纲要 294

一、少阴病证 294

二、少阴病自愈证 295

三、少阴病兼证治则 296

第二节 少阴病本证 298

一、少阴病寒证 298

二、少阴寒证的证治 299

三、少阴热证 308

四、少阴胸痹证 310

五、少阴出血证 316

六、少阴惊悸证 316

第三节 少阴病兼证 317

一、少阴病证与太阳病证相兼 317

二、少阴病证与阳明病证相兼 319

三、少阴病证与膀胱病证相兼 320

四、少阴病证与咽痛证相兼 320

第四节 少阴病类似证 322

一、痰阻胸膈证类少阴病证及其证治 322

二、厥阴肝寒吐利证类少阴病证的证治 322

三、肝气郁滞证类少阴病证的证治 323

第7章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326

第一节 厥阴病纲要 326

一、厥阴肝热证 326

二、厥阴病自愈证 327

三、厥阴手足厥冷证的机制 329

四、厥阴病正邪相争 330

五、厥阴病气利治则 331

六、厥阴病治禁 332

第二节 厥阴病本证 333

一、厥阴肝病 333

二、厥阴心包证 340

三、厥阴阳郁证的证治 341

四、厥阴病预后 342

第三节 厥阴病兼证 345

一、厥阴病证与太阳病证相兼 345

二、厥阴病证与阳明病证相兼 346

三、厥阴病证与少阳病证相兼的证治 348

四、厥阴病证与太阴病证相兼的证治 348

五、厥阴病证与少阴病证相兼的证治 350

第四节 厥阴病类似证 350

一、厥冷证类厥阴病 350

二、吐利证类厥阴病 353

三、哕证类厥阴病 355

第8章 辨百合狐?阴阳毒疮痈脉证并治 358

第一节 百合病证治 358

一、心肺阴虚内热证 358

二、心肺阴虚内热证的治法 360

三、心肺阴虚证以肺热为主的证治 361

四、心肺虚热气逆夹湿证的证治 362

五、心肺阴血虚证的证治 362

六、心肺阴虚证以心热为主的证治 363

七、心肺阴虚内热证的证治 363

八、心肺阴虚证以热为主的证治 364

九、心肺阴虚夹湿证的证治 364

第二节 狐?病证治 365

一、湿热疫毒证的证治 365

二、湿热下注证的证治 366

三、湿毒下注证的证治 366

四、湿热毒血证的证治 367

第三节 阴阳毒证治 367

一、毒热阳郁证的证治 367

二、热毒血证的证治 368

第四节 疮痈证治 369

一、疮痈证 369

二、痈脓证的审证要点 369

三、肠痈寒湿证的证治 370

四、肠痈瘀热证的证治 370

五、伤科证及亡血证与鉴别 371

六、伤科、疡科、妇科血瘀气郁证的证治 371

七、火毒热证的转归 372

八、心火毒热证的证治 372

九、胃热痈证的证治 373

十、胃寒痈证的证治 373

第9章 辨中风历节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 374

第一节 中风证治 374

一、中风及痹证与鉴别 374

二、邪中经络脏腑及病理 375

三、心脾不足,痰风内生证的证治 376

四、风中肌肤营卫气血及心气不足证 377

五、肝热动风证的证治 378

六、心虚热发狂证的证治 379

七、肾虚头痛证治 380

第二节 历节证治 381

一、寒湿历节证机 381

二、湿热历节证机 381

三、阴血虚历节证机 382

四、阳虚痰湿历节证 382

五、肝肾两伤历节证 382

六、历节证治 383

七、湿毒脚气冲心证的证治 385

八、肾阴阳俱虚脚气病的证治 386

第三节 血痹证治 387

一、血痹证的病因病机及基本脉证 387

二、气血营卫虚痹证的证治 388

第四节 虚劳证治 389

一、虚劳证基本特征 389

二、虚劳证治 393

第10章 辨痰饮水气病消渴淋病脉证并治 400

第一节 痰饮证治 400

一、痰饮病证 400

二、痰饮证的基本治法 402

三、五脏水饮证 402

四、留饮基本脉证 404

五、饮证与饮水的关系 405

六、饮证脉象 406

七、肺饮证 407

八、肺支饮证 407

九、痰饮证的证治 408

第二节 水气证治 415

一、水气证及其鉴别 415

二、水气证主证 416

三、脾胃水气证 417

四、水气证证机 418

五、水气主脉及预后 420

六、脾肾水气证 420

七、五脏水气证 421

八、水气病的治疗原则 423

九、水气证机与肾脾胃的关系 423

十、妇人水病血病的辨证要点 424

十一、水气病证候特点、辨治失误、病理特征及治疗大法 425

十二、水气证的证治 426

第三节 黄汗证的证治 430

一、湿热黄汗证的证治 430

二、寒湿黄汗证的证治 430

第四节 辨类似证 432

第五节 消渴淋病证治 434

一、消渴证 434

二、淋病证 436

第11章 辨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并治 439

一、出血证的基本特征 439

二、出血证的证治 441

三、瘀血证 443

第12章 辨奔豚转筋狐疝蚘虫病脉证并治 445

第一节 奔豚证的证治 445

一、奔豚证及相关病证 445

二、奔豚证的证治 446

第二节 转筋狐疝证的证治 447

一、转筋证的证治 447

二、肝寒狐疝证的证治 448

第三节 蚘虫证的证治 449

一、虫证 449

二、虫证的证治 449

三、蛔厥证的证治 450

第13章 辨五脏风寒积聚黄疸病脉证并治 451

第一节 五脏风寒聚积 451

一、五脏病证 451

二、三焦病证 458

三、积聚病证 460

第二节 黄疸证 462

一、黄疸证纲要 462

二、黄疸证的证治 467

第14章 辨妇人妊娠产后杂病脉证并治 473

第一节 妊娠病证治 473

一、妊娠恶阻证的证治 473

二、妇人胞宫癥积证的证治 474

三、妊娠宫寒证的证治 475

四、冲任血虚证的证治 476

五、妊娠肝脾气血虚证的证治 477

六、妊娠脾胃虚寒饮逆证的证治 478

七、妊娠膀胱血虚湿热证的证治 479

八、妊娠阳郁水气证的证治 479

九、妊娠血虚热证的证治 480

十、妊娠脾胃寒湿证的证治 480

十一、妊娠伤胎证的证治 481

第二节 产后病证治 481

一、妇人产后津血虚三大病 481

二、产后郁冒证的证治 482

三、妇人产后阳明热结重证的证治 483

四、产后血虚寒证的证治 484

五、气血郁滞腹痛证的证治 484

六、产后气血郁滞腹痛证及胞中瘀血内阻腹痛证的证治 484

七、产后宿食瘀血证的证治 486

八、产后风寒证的证治 486

九、太阳中风证与阳虚夹热证相兼的证治 487

十、妇人产后脾胃虚热烦逆证的证治 487

十一、产后气血虚下利热证的证治 488

第三节 妇人杂病证治 488

一、热入血室适断证的证治 488

二、热入血室暮谵证的治禁 489

三、热入血室如结胸证的证治 489

四、阳明血热证的证治 489

五、痰阻气郁证的证治 489

六、气血虚脏躁证的证治 490

七、寒饮郁肺证与胃脘热痞重证相兼的证治 491

八、妇人杂病错综复杂证机 491

九、胞宫虚瘀寒证的证治 494

十、妇人阳郁血瘀证的证治 495

十一、妇人半产瘀血漏下证的证治 496

十二、妇人阳虚血少漏下证的证治 496

十三、胞中水血证的证治 496

十四、妇人胞中瘀血证的证治 497

十五、胞中瘀湿证的证治 498

十六、妇人气血郁瘀证的证治 498

十七、妇人肝脾气血虚证的证治 499

十八、妇人气血虚腹痛证的证治 499

十九、肾阴阳俱虚转胞证的证治 499

二十、妇人寒湿瘙痒证的证治 500

二十一、妇人阴中湿热疮证的证治 500

二十二、妇人肠胃燥热阴吹证的证治 501

二十三、小儿疳热生虫证的证治 501

第15章 辨霍乱病脉证并治 502

一、霍乱证 502

二、霍乱证与太阳病证相兼 502

三、霍乱证与太阴少阴厥阴病证的鉴别 503

四、阳虚液竭霍乱证的证治 504

五、湿热霍乱轻证及寒湿霍乱证的证治 504

六、营卫不和证的证治 505

七、阳虚阴寒霍乱证的证治 506

八、阳虚格阳阴损霍乱证的证治 507

九、霍乱证病差注意饮食调护 507

第16章 辨阴阳易差后劳复脉证并治 508

一、肾中浊邪阴阳易证的证治 508

二、热扰气滞证的证治 509

三、病者新差复感外邪证的证治 509

四、湿热水气证的证治 510

五、胸阳虚证的证治 511

六、胃热津伤气逆证的证治 511

七、疾病差后必须重视饮食调节 512

附录A 方剂索引 513

附录B 张仲景原文索引 517

《伤寒论》原文索引 517

《金匮要略》原文索引 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