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社会与法律精神:人的品格与制度变迁》PDF下载

  • 购买积分:15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沈敏荣著
  • 出 版 社:北京:法律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503687181
  • 页数:462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从“法律的不确定性”这一基石命题出发,厘清了一些基本概念,尤其是从传统、背景出发来还原法律相关的概念与思想,对于西方社会的演进过程以及其中的难题、困境都做了细致的分析与研究。对于更为深入地理解法律,以及在坚实的基础上探求中国的法治与振兴之路,都提供了富有新意而逻辑周延的研究进路。本书提出了法律的根本着眼点以及社会现代化的根本性规律,即近现代社会的根本性质是在社会中解决人的发展与能力提升,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立以“人的品格发展”为核心的现代社会的理念及法律制度的形成与演变传统,这是我国法律不确定性与法律限度的根本解决之道。

绪言 寻求法律的确定性——超越法律的不确定性(《法律的不确定性》续) 1

引论 论守法与法律精神——为什么要遵守法律 16

第一部分 现代法律的社会基础——市民社会与经济社会 33

第一章 现代社会的渊源及理念:近现代社会共同的基础 35

第二章 市民社会的传统、演变及精神:历史的传承与不变的精神 63

第三章 经济社会与竞争法:市民社会的延续 98

第四章 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公开性 134

第五章 失去的伊甸园:中国传统社会中民间社会是如何消退的 158

第二部分 近现代社会的法律(上)——内含的价值判断:以人为核心的现代法律秩序 211

第六章 人的发现与发展成为文艺复兴之后近现代的共同使命:西方近代社会制度的形成的启示 213

第七章 从古典法治向近代法治的演变:不同的社会形态与共同的命题——法治如何是可能的 227

第八章 文艺复兴的政治理想从“乌托邦”走向“现实”:从“契约”思想到现代的“宪政”思想——社会契约思想与人民主权思想在近现代社会的应用与影响 242

第九章 现代中国法治逻辑取向的转变:从“秩序”取向走向“品格”取向 255

第十章 现代法律中的积极人生:体现不变精神的现代法律 272

第三部分 近现代社会的法律(下)——内含的价值判断:强调人品格的现代法律精神 281

第十一章 公民思想与近现代公法的发展:现代宪政中公民的概念及思想——寻找“公民”的理想 283

第十二章 近现代私法中自然人的概念及思想:从实质意义上的人走向形式意义上的人 303

第十三章 现代法律中人的品格形成(上):以民法为中心的影响体系 316

第十四章 现代法律中人的品格形成(下):以公法为中心的影响体系 327

第四部分 现代经济社会中的法律——外化的价值判断:竟争法(公平交易法)与经济法及其精神 341

第十五章 市场经济与经济社会中的正当性:基于价值判断的社会设计 343

第十六章 法律的正当性:价值判断的外化 350

第十七章 反不正当竞争行为研究:正当性的外化 364

第十八章 竞争法性质的解释:以《反不正当竞争法》为例 381

第十九章 行政垄断:一个没有办法回避的问题——回归基本价值判断的解决之道 401

第五部分 现代社会与法律精神——外在的差异与内在的统一 411

第二十章 市民社会、经济社会与民间社会:现代社会持续发展与强盛之基础 413

第二十一章 恶法非法论——现代法治的性质、基础与条件 434

参考书目 442

跋 455

后记 460

绪言 寻求法律的确定性——超越法律的不确定性(《法律的不确定性》续) 1

一、缘起 1

二、诺言的践行 3

三、尚未解决的“中国问题”:一个迄待讨论与解决的难题 6

四、本书的研究方法与意义 12

引论 论守法与法律精神——为什么要遵守法律 16

引言:守法怎么是可能的 16

一、守法真的是无条件的吗——苏格拉底的故事 17

二、法律能告诉我们什么——守法与法律的精神 22

三、现代法律的精神——法律的全部目的在于教育、而不是惩戒 24

四、守法是可能的——法律呼唤正直的品格和纯洁的良心 28

第一部分 现代法律的社会基础——市民社会与经济社会 33

第一章 现代社会的渊源及理念:近现代社会共同的基础 35

第一节 引言 35

第二节 中国的现代化:日益成为现代社会的中国 37

第三节 现代社会的理念:个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与现代国家 42

第四节 现代社会的理念:个人的自由发展与社会的发展如何是一致的(上)——后天决定人的才能与性格 43

第五节 现代社会的理念:个人的自由发展与社会的发展如何是一致的(下)——社会财富如何改变人的性格 45

第六节 社会财富决定阶级的性格和决定社会的制度——建立在现代社会理念之上的现代国家 50

第七节 人的发展是现代社会繁荣的必由之路——现代社会繁荣的奥秘 55

第八节 人的发展是国内秩序和国际秩序的基础——现代社会的人权 57

第九节 中国现代化的支点——人的发展和强大 60

第二章 市民社会的传统、演变及精神:历史的传承与不变的精神 63

第一节 市民社会的起源与公民社会——城邦国家之下的市民社会与公民社会的同一 64

第二节 市民社会的发展与公民社会——近代民族国家之下市民社会与公民社会的分离 70

第三节 现代社会市民社会理论的成形 82

第四节 现代市民社会理论的精神及对现代社会的意义 88

第五节 现代社会所包含的三种社会因素及其对应的基本法律 91

第三章 经济社会与竞争法:市民社会的延续 98

第一节 竞争是人类与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竞争为什么在中国那么重要 98

第二节 经济社会的产生及性质——市民社会与公民社会的分离及与经济社会的结合 103

第三节 经济社会的性质——人与社会的关系 109

第四节 社会潜在的分裂——背离市民社会的经济社会 113

第五节 经济社会的“宪法”——竞争法与经济社会 115

第六节 竞争法的任务和目的——兼论经济法的性质 117

第七节 竞争与中国的现代化路径(上)——成年人的教育是现代社会的根本 120

第八节 竞争与中国的现代化路径(中)——个人的因素 126

第九节 竞争与中国的现代化路径(下)——其他因素 130

第十节 结语:中国竞争的秩序与竞争法 132

第四章 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公开性 134

第一节 “公开”的基础——公开性与公共的生活 135

第二节 公开性是公共生活的本质属性 140

第三节 公开性是诚信的基础 145

第四节 基于公开性的“开放社会”——“公开”的意义 148

第五节 “公开性”与现代社会——公共生活是现代社会的基础 157

第五章 失去的伊甸园:中国传统社会中民间社会是如何消退的 158

第一节 绪论:什么是传统的民间社会 158

第二节 什么是人:人格是如何形成的 160

第三节 民间社会是社会培养人的必经环节 169

第四节 中国民间社会多样性的消失 180

第五节 失去民间社会的后果及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200

第二部分 近现代社会的法律(上)——内含的价值判断:以人为核心的现代法律秩序 211

第六章 人的发现与发展成为文艺复兴之后近现代的共同使命:西方近代社会制度的形成的启示 213

第一节 引言 213

第二节 西方文艺复兴的尴尬 215

第三节 近代意义上的西方的形成 217

第四节 西方近代化的历程对于中国现代化的启示 222

第七章 从古典法治向近代法治的演变:不同的社会形态与共同的命题——法治如何是可能的 227

第一节 “逻各斯”下的法治:基于真理的法治——古典自然法的思想 228

第二节 古典法治基础的迷失:离开真理的法治——古典自然法的衰落和近代基于人的法治思想 230

第三节 寻求新的不变性(上):基于人之自然性的基础——文艺复兴后人的解放和人的能力的提升 231

第四节 寻求新的不变性(中):基于人的理性的基础——理性主义时代与以私法为中心的近现代法律 234

第五节 寻求新的不变性(下):基于美德的法治——近现代法治之精髓 235

第六节 不同的法治与不同的法治思想——好的法治与坏的法治:法治的现代化 239

第八章 文艺复兴的政治理想从“乌托邦”走向“现实”:从“契约”思想到现代的“宪政”思想——社会契约思想与人民主权思想在近现代社会的应用与影响 242

第一节 文艺复兴之后的痛苦——引发国家与个人的紧张关系:从“必要的善”到“必要的恶” 242

第二节 契约的思想——市民社会与市场经济成为社会的主体部分:解决“必要的恶”的第一步 244

第三节 孟德斯鸠与洛克的贡献——社会契约的基础:对“必要的恶”的限制 247

第四节 社会契约的思想——契约思想的扩张:人民主权与社会契约思想在制度中的建立 249

第五节 宪法与宪政的建立:法国大革命与美国制宪——思想家的思想成为民众的思想 251

第六节 对中国宪政的几点思考:寻求综合的解决之道——宪政的制度基础与思想基础 252

第九章 现代中国法治逻辑取向的转变:从“秩序”取向走向“品格”取向 255

第一节 法治思想的不同属性:现代法治与古典法治的差异 256

第二节 古典法治的“秩序”取向:中国法治的“秩序”取向及其成因 260

第三节 现代法治的“品格”取向:不断走向“品格”取向的法治及我国存在的问题 265

第十章 现代法律中的积极人生:体现不变精神的现代法律 272

第一节 法律真的能使国家强大吗 272

第二节 现代法律中的积极人生 275

第三节 法律是如何使社会强大的 277

第三部分 近现代社会的法律(下)——内含的价值判断:强调人品格的现代法律精神 281

第十一章 公民思想与近现代公法的发展:现代宪政中公民的概念及思想——寻找“公民”的理想 283

第一节 公民思想的起源——社会成就公民、公民成就城邦 284

第二节 近现代国家公民的失落——近代社会中公民与城邦国家公民的区别 289

第三节 古典公民思想的复苏——作为推动社会发展与法律发展的现代社会的公民思想 296

第四节 公民思想的演进对中国的启示——健全的个人品格是民族与国家复兴的秘密 298

第十二章 近现代私法中自然人的概念及思想:从实质意义上的人走向形式意义上的人 303

第一节 近代之前对人的理解:实质意义上的人——文明的共性 303

第二节 自然人思想产生的社会原因:近代民族国家的出现——个人的品质与国家发展的断裂 306

第三节 自然人的思想:形式意义上的人怎么是可能的——近代国家对人的理解 308

第四节 自然人思想的实质:个人的品质与国家发展的重新衔接与统一——现代社会的标志 311

第五节 自然人思想之意义:近现代法律制度的基础——建立适合人发展的社会与国家 314

第十三章 现代法律中人的品格形成(上):以民法为中心的影响体系 316

第一节 对人的关注与社会的现代性 316

第二节 私法对人的理解 318

第三节 自治的市民社会与人的品格形成 324

第十四章 现代法律中人的品格形成(下):以公法为中心的影响体系 327

第一节 近现代公法对人的理解——秩序与人美德的统一 328

第二节 近现代公法对人的理解——传统古希腊、古罗马思想的扬弃 331

第三节 公法与人的发展——对我国的影响与启示 334

第四节 结语:基于和谐秩序的公法——个人的发展与秩序的统一 339

第四部分 现代经济社会中的法律——外化的价值判断:竟争法(公平交易法)与经济法及其精神 341

第十五章 市场经济与经济社会中的正当性:基于价值判断的社会设计 343

第一节 市场经济思想产生的背景:近代国家正当性的消失——国家的“利维坦化”(异化) 344

第二节 近现代社会的正当性:市场经济需要解决的问题——脱离政治社会的人的发展 345

第三节 现代社会的正当性:正当性作为社会制度的基础——以人的品质为基础的法治思想的建立 347

第十六章 法律的正当性:价值判断的外化 350

第一节 近代社会的基本原则:基于正义与正当性的制度设计 350

第二节 与理性法则和自然法思想结合的私法思想:以康德思想为例 355

第三节 现代社会对近代社会的改造:价值判断的外化 362

第十七章 反不正当竞争行为研究:正当性的外化 364

第一节 什么是正当与不正当:法律中的道德判断 365

第二节 市场经济意义中的公共秩序:公共秩序中的正当性要求 367

第三节 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分析:民事法律的延伸 372

第四节 我国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呼唤正当的竞争与善的市场经济 376

第十八章 竞争法性质的解释:以《反不正当竞争法》为例 381

第一节 引言:基于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性质的疑问 381

第二节 基于传统社会结构的解释——不断简单化的传统社会 382

第三节 反不正当竞争法与侵权法的特殊关系——作为经济社会基本法的*385竞争法的作用与功能 385

第四节 政府主导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及其问题——传统社会与社会经济的共同作用 387

第五节 我国的市场竞争需要什么样的反不正当竞争法(上)——问题的来源:行政权力的分析 391

第六节 我国的市场竞争需要什么样的反不正当竞争法(中)——问题与出路:行政权力的改革 396

第七节 我国的市场竞争需要什么样的反不正当竞争法(下)——问题与出路:理论的准备 398

第十九章 行政垄断:一个没有办法回避的问题——回归基本价值判断的解决之道 401

第一节 引言:“行政垄断”——一个同语反复的字眼 401

第二节 反垄断法的一般理论:关于经济垄断而非行政垄断 404

第三节 我国的反垄断法:不能回避、排除的“行政垄断” 407

第五部分 现代社会与法律精神——外在的差异与内在的统一 411

第二十章 市民社会、经济社会与民间社会:现代社会持续发展与强盛之基础 413

第一节 市民社会与民间社会 413

第二节 经济社会与人的品格 417

第三节 法制“钟摆式”发展的克服(上)——法律万能主义 423

第四节 法制“钟摆式”发展的克服(下)——法律虚无主义 428

第二十一章 恶法非法论——现代法治的性质、基础与条件 434

第一节 为什么“恶法亦法”:奥斯汀的原义 434

第二节 恶法非法的国内法、国际法经验 438

第三节 恶法非法论的现实意义 440

参考书目 442

跋 455

后记 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