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论 3
一、《内经》的成书 3
1.《内经》的书名 3
2.《内经》的作者 4
二、《内经》的理论体系 5
1.阴阳五行学说 5
2.藏象学说 6
3.经络学说 7
4.病因病机学说 7
5.病证学说 9
6.诊法学说 10
7.治疗学说 10
8.针刺学说 11
9.养生学说 12
10.运气学说 13
三、《内经》的基本学术思想 13
1.唯物辩证观思想 14
2.统一整体观思想 15
3.物质恒动观思想 16
四、学习《内经》的方法 17
1.辨释文义,明确医理 17
2.审察异同,综合分析 17
3.把握理论,联系实际 18
4.参阅注本,融贯领会 18
上篇《内经》理论精要 23
第一章 人与自然 23
一、生命的唯物观 23
二、天人的相应观 24
1.五脏生理病理与四时阴阳五行之气相应 24
2.人体经脉之气与四时阴阳相应 25
3.人体水液输布与气候寒暑相应 26
4.人体气血盛衰与日月盈虚相应 26
5.人体阳气消长与昼夜阴阳相应 27
6.人体营卫运行与昼夜阴阳相应 27
第二章 阴阳五行学说 29
一、阴阳的总纲 30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30
1.对立与互根 30
2.消长与转化 31
3.升降与出入 31
三、阴阳学说在医学上的应用 32
1.生理方面 32
2.病理方面 33
3.诊断治疗方面 34
4.药物性能方面 35
四、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36
1.相生与相克 36
2.相乘与相侮 36
五、五行学说在医学上的应用 37
1.说明五脏关系 37
2.认识疾病传变 37
3.明确五行之治 38
第三章 脏象学说 40
一、五脏六腑的功能特点 40
二、脏腑与形体组织及四时阴阳的关系 42
三、五脏与五官、九窍的配合关系 43
四、五脏化五液,恶五气 44
五、三焦及四海 44
六、人体精、气、神的概念 46
七、六气的功能及生成 49
八、饮食精微的吸收与输布 50
九、人的生长壮老规律 51
十、人的体质分类 52
第四章 经络学说 55
一、十二经脉的走向规律及其表里关系 55
二、十二经脉的气血多少 56
三、十二经脉的主要循行部位 56
四、奇经八脉的循行和主病 58
1.督脉 58
2.任脉 58
3.冲脉 59
4.带脉、?脉、维脉 59
第五章 病因病机学说 61
一、病因分类 61
二、病因特点 62
1.六淫邪气的致病特点 62
2.疫疠邪气的致病特点 63
3.七情过度的致病特点 63
4.饮食、起居失宜的致病特点 65
三、发病机制 67
1.两虚相得,乃客其形 67
2.故邪相袭,因加而发 67
3.勇怯厚薄,因形而病 68
四、病机纲要 68
1.五脏六气病机 69
2.阴阳寒热病机 72
3.邪正虚实病机 73
4.气血营卫病机 73
五、疾病传变 74
1.表里脏腑传变 74
2.寒热虚实转移 74
第六章 病证学说 76
一、风病、伤寒、温热病的证候及特点 76
1.风病 76
2.伤寒 78
3. 温热病 79
二、咳、喘、消瘅、痹证、痿证、厥证、痛证、胀病、积聚、癫狂痫的病因病机及辨证 80
1.咳嗽 80
2.喘证 81
3.消瘅 82
4.痹证 83
5.痿证 84
6.厥证 85
7.痛证 87
8.胀病 89
9.积聚 90
10.癫、狂、痫 91
三、痈疽病的病因病机及辨证 92
第七章 诊法学说 95
一、诊法纲要 95
1.察色按脉,先别阴阳 95
2.四诊合参,全面诊察 96
二、切脉大法 96
1.切脉的部位 96
2.诊脉的要求 97
3.测脉的至数 98
4.察脉的胃气 98
5.脉象的主病 99
6.脉合四时阴阳 100
7.脉合病证阴阳 100
三、望诊要点 100
1.察部位,辨脏腑 100
2.察神色,观成败 101
3.察形态,测病变 101
四、闻诊、问诊 102
1.听声音,嗅气味 102
2.问病情,审病因 102
第八章 治疗学说 104
一、平调阴阳 104
1.阳病治阴,阴病治阳 104
2.壮水补阴,益火补阳 105
二、补虚泻实 105
三、明辨标本 106
1.治辨标本,关键在于治本 106
2.谨察间甚,间者并行,甚者独行 107
3.内外相传,先治其本 107
四、正治反治 107
五、三因制宜 109
1.因时施治 109
2.因地施治 109
3.因人施治 109
六、治未病 109
1.未病先防 110
2.治病萌芽 110
3.待衰而刺 110
4.既病防变 110
七、五脏用药 110
1.五味的所入所用 111
2.五脏的苦欲补泻 111
八、精神治疗 112
1.祝由治病 112
2.以情制情 112
3.导引气功 114
九、一十三方 114
第九章 针刺学说 118
一、治神调气 118
二、取穴原则 120
1.循经取穴 120
2.局部取穴 120
3.随证取穴 121
4.因时取穴 121
三、针刺大法 122
1.《官针》诸法 122
2.针刺补泻 124
四、刺禁要点 126
1.禁刺内脏及诸要害部位 126
2.禁刺五夺、五逆及热病九危候 127
3.禁刺饥饱劳怒者 128
第十章 养生学说 129
一、恬憺虚无,精神内守 130
二、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131
三、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132
四、食饮有节,起居有常 133
第十一章 运气学说 135
一、千支甲子 135
1.天干地支的阴阳分属 136
2.天干地支的五行分属 136
二、运气推演 136
1.五运 136
2.六气 138
3.运气结合 140
三、运气测病 142
1.一年的运气常规对发病的影响 142
2.岁运的太过不及对发病的影响 143
3.司天与在泉之气对发病的影响 144
下篇《内经》原文选讲 149
《素问》原文选讲 149
上古天真论篇第一 149
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 160
生气通天论篇第三 169
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节选) 186
灵兰秘典论篇第八(节选) 212
六节藏象论篇第九(节选) 218
五藏别论篇第十一 223
异法方宜论篇第十二 228
汤液醪醴论篇第十四 233
脉要精微论篇第十七(节选) 240
平人气象论篇第十八(节选) 251
经脉别论篇第二十一(节选) 265
宣明五气篇第二十三 271
太阴阳明论篇第二十九 281
热论篇第三十一 287
评热病论篇第三十三 295
逆调论篇第三十四 302
咳论篇第三十八 307
举痛论篇第三十九 312
痹论篇第四十三 320
痿论篇第四十四 329
奇病论篇第四十七 336
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节选) 341
《灵枢》原文选讲 354
本神第八 354
营卫生会第十八 362
决气第三十 370
五变第四十六 375
水胀第五十七 381
百病始生第六十六(节选) 386
邪客第七十一(节选) 393
附录 主要参考书目 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