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一、研究背景 2
1.城镇化进程 2
2.多元环境要素的共生 4
3.适应性发展的诉求 6
二、研究现状概述 7
1.传统聚落样本的归纳总结 7
2.聚落和物质环境的关系 10
3.人文环境中的聚落发展 11
4.环境适应性策略与聚落更新 14
第一章 研究内容与概念辨析 17
一、研究内容 18
1.晋中地区的范围 18
2.调查案例选择 20
3.研究方法 22
二、概念辨析 24
1.环境适应性 24
2.传统聚落 28
3.形态模式 33
三、研究主旨和意义 37
1.研究主旨 37
2.研究意义 38
第二章 晋中传统聚落与建筑的环境要素 39
一、聚落、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40
1.聚落、建筑与环境的整体观 40
2.聚落的层级体系 42
3.聚落适应环境的过程 43
二、晋中地区的物质环境要素 44
1.气候条件与水系分布 44
2.地形地貌与山脉分布 45
3.植被、耕地与地区资源 46
三、晋中地区的人文环境要素 48
1.地区文化的形成 48
2.建置的演化 50
3.交通网络与空间整合 52
四、晋中地区聚落环境的分异 55
1.社会结构的变化 55
2.系统化的聚落演变 56
3.亚区域的分布 56
五、小结 57
第三章 原型与分异:晋中传统聚落的整体形态 59
一、传统聚落的文本解读 60
1.认知逻辑 60
2.应对方式 63
3.整体形态的类型 65
二、主动式形态的聚落分析 68
1.向周边扩张:太谷县阳邑村 68
2.单向扩张:孝义市宋家庄村 72
3.边沿的更替:孝义市大孝堡村 73
4.分离后的连接:平遥县梁村 75
5.更替中的重置:灵石县冷泉村 77
三、受动式形态的聚落分析 80
1.地势引导:柳林县曹家塔村 80
2.地势的转向:柳林县后冯家沟村 82
3.城区引导:阳泉郊区大阳泉村 83
4.吸附与融合:阳泉郊区小河村 84
5.地势限定:晋源区店头村 85
四、综合式形态的聚落分析 87
1.限制与扩张:平定县娘子关村 87
2.约束中的平衡:太谷县上安村 89
3.分离与整合:平遥县梁家滩村 90
4.扩张中的更替:灵石县夏门村 92
五、整体形态模式解析 93
1.聚落形态参数 93
2.形态演化的趋势 96
3.形态的分布 98
4.形态结构的改变 99
六、小结 99
第四章 调节与发展:晋中传统聚落的建筑形态 101
一、基本形态与空间组织 102
1.基本形态 102
2.单元格局 105
3.复合式院落 107
二、建筑形态的案例解析 108
1.A-01:孝义市宋家庄村张家院 109
2.A-02:孝义市宋家庄村任家院 110
3.A-03:平遥县范家巷五号院 112
4.A-04:平遥县段村凤凰街四十四号院 113
5.A-05:平遥县段村张氏宅院 114
6.A-06:太谷县北洸村三多堂东院 116
7.A-07:祁县谷恋村北大街十五号院 117
8.A-08:平定县娘子关村兴隆街五十一号院 118
9.A-09:阳泉郊区官沟村长庆堂 119
10.A-10:阳泉郊区小河村当铺院 120
11.A-11:阳泉郊区小河村一百五十号院 121
12.A-12:阳泉郊区大阳泉村景元堂 122
三、建筑形态的调节因子 123
1.山川地势与围合方式 123
2.物质资源与建造材料 124
3.社群生活与空间聚合 125
四、建筑形态的发展模式 125
1.弃与用:空间与诉求的互动 125
2.形与体:建筑形式的更新 128
3.滞与续:精神场所的再现 128
五、小结 130
第五章 互动与变迁:晋中传统聚落形态的社会表征 133
一、社会形态表征的元素 134
1.社会形态拓扑结构 134
2.集体意志的核心 134
3.日常公共生活 136
4.对外联系与商业活动 138
二、聚落社会组织的演化 141
1.概述 141
2.乡约与保甲的结合 141
3.近现代时期的集体化组织 142
4.当代的发展 143
三、人口变迁 143
1.不同历史时期的人口迁移 143
2.人口分布的地域差异 146
3.二元社会机制下的“乡”“土”分离 148
四、聚落的等级规模分布 150
1.分析原理 150
2.等级规模分布 150
五、案例解读 153
1.产业调整:交口县诸村 153
2.社区化:汾阳市建昌村 155
3.身份认同:寿阳县宗艾村 156
六、小结 157
第六章 传统聚落与建筑的适应性发展 159
一、环境适应性研究的启示 160
1.形态模式的整合 160
2.调研案例的再阐释 160
二、从乡村到城镇:结构性的再解读 163
1.结构性的认知 163
2.结构的空间实现 163
3.对城镇聚落的思考 165
三、从聚落到区域:地区性的呈现 166
1.形成原因 166
2.分布特征 167
3.区域的分异 169
四、传统聚落的客观现实 173
1.离土去乡的应对 173
2.保护与更新的探讨 174
五、小结 175
结语 177
一、晋中传统聚落与建筑形态模式 178
二、本研究的贡献 179
三、本研究的不足及未来展望 179
附录 传统聚落调查登记表 181
参考文献 233
后记 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