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言 1
第一编 壮族地区古文化遗存 17
第一章 壮族地区古人类遗存 19
第一节 壮族地区古人类遗址概述 19
第二节 代表性古人类化石 21
第三节 代表性古人类遗址 23
第二章 壮族地区古墓葬 31
第一节 壮族地区古墓葬概述 31
第二节 壮族地区古代岩洞葬 33
第三节 壮族地区古墓群 35
第三章 壮族地区古文化遗物 39
第一节 壮族地区古文化遗物概述 39
第二节 旧石器代表性遗物 41
第三节 新石器代表性遗物 43
第四节 壮族地区农耕工具大石铲 46
第四章 左江崖壁画艺术遗存 48
第一节 画面内容及艺术特征 49
第二节 崖壁画的宗教信仰意蕴 52
第三节 崖壁画的价值及艺术地位 55
第二编 壮族物质文化 59
第一章 壮族农耕稻作与那文化 61
第一节 水稻与水稻种植 61
第二节 壮族农耕稻作的历史 63
第三节 壮族那文化体系 65
第二章 青铜器与壮族铜鼓文化 69
第一节 青铜器与青铜时代 69
第二节 铜鼓外形与铜鼓分类 71
第三节 壮族铜鼓纹饰艺术 72
第四节 铜鼓功能与相关习俗 73
第三章 壮族传统服饰文化 76
第一节 壮族传统服饰概述 76
第二节 壮族各支系服饰 78
第三节 与服饰相关的文化 80
第四章 壮族传统饮食文化 84
第一节 壮族传统饮食习俗 84
第二节 壮族特色饮食文化 86
第三节 饮食礼仪与风味小吃 90
第五章 壮族居住文化与干栏建筑 92
第一节 壮族传统建筑与居住习俗 92
第二节 壮族村寨的公共建筑 94
第三节 干栏建筑与吊脚楼 95
第三编 壮族制度文化 99
第一章 壮族传统社会组织 101
第一节 壮族村落与都老制 101
第二节 房族、宗族和家族 104
第三节 壮族其他社会组织 105
第二章 壮族传统家庭婚姻制度 107
第一节 壮族传统家庭 107
第二节 壮族亲属称谓 109
第三节 壮族传统婚姻制度 110
第三章 壮族地区的土司制度 113
第一节 羁縻制度与土司制度 113
第二节 历史上的土府、土州、土县 115
第三节 土司制度对壮族社会的影响 122
第四编 壮族精神文化 127
第一章 壮族语言与壮族文字 129
第一节 壮语及壮语方言 129
第二节 古壮字与拼音壮文 132
第三节 新发现的“坡芽歌书”图画文字 135
第二章 壮族民间宗教信仰文化 137
第一节 壮族民间宗教信仰概述 137
第二节 原始宗教与巫信仰 139
第三节 麽公、师公、道公信仰 142
第三章 壮族人生礼仪与习俗文化 152
第一节 壮族传统诞生礼仪 152
第二节 壮族传统成年礼仪 156
第三节 壮族传统婚嫁礼仪 158
第四节 壮族传统敬老祝寿礼仪 162
第五节 壮族传统丧葬礼仪 165
第四章 壮族三月三与传统节日 172
第一节 壮族三月三歌圩节 172
第二节 壮族其他传统节日 176
第五章 壮族民间艺术与游艺竞技 191
第一节 壮族民间艺术 191
第二节 壮族民间游艺竞技 201
第三节 壮族抛绣球习俗 205
第六章 壮族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 211
第一节 壮族民间口头文学 211
第二节 壮族古代文人文学 228
第三节 壮族现当代作家文学 234
第四节 社会转型期壮族文学的坚守 241
第五编 壮族文化传承与传播 243
第一章 壮族传统文化结构特征 245
第一节 壮族传统文化结构 245
第二节 壮族传统文化特征 246
第三节 壮族传统文化缺陷 248
第二章 壮族文化保护传承 252
第一节 民间文学与三套集成 252
第二节 广西壮学会与“壮学丛书” 255
第三节 中国壮学文库 258
第四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260
第五节 博物馆与文化生态保护区 265
第三章 壮族文化传播与发展 270
第一节 黑衣壮文化被发现 270
第二节 戏剧影视艺术传播 273
第三节 壮族布洛陀文化重建 278
第四节 《印象·刘三姐》文化品牌 282
第五节 《壮族在线》及网络传播 283
主要参考文献 286
后记 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