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土融合视角下特大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与实践》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韦,洪旗,陈华飞,熊威,郑金,刘蓓蓓,焦为玲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7112195220
  • 页数:207 页
图书介绍:

第1章 绪论 2

1.1 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及评价概况 2

1.1.1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已上升为国家政策 2

1.1.2 评价是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重要技术手段 2

1.2 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 3

1.2.1 国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现状 3

1.2.2 国内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现状 4

1.2.3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发展趋势 7

1.3 “规土融合”视角开展特大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的重要意义 8

1.3.1 特大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的复杂性 8

1.3.2 “规土融合”视角开展评价的目的 9

1.3.3 “规土融合”视角开展评价的意义 9

1.4 研究框架、内容与方法 10

1.4.1 研究框架和主要内容 10

1.4.2 研究方法 10

1.5 实证研究城市 11

1.5.1 武汉市概述 11

1.5.2 武汉市开展评价的历程 13

第2章 特大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特征 16

2.1 特大城市概述 16

2.1.1 特大城市内涵 16

2.1.2 特大城市土地利用特征 16

2.2 特大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现状 20

2.2.1 过度集聚和低效利用“两极”并存 20

2.2.2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空间差异较大 20

2.2.3 不同功能用途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程度各异 21

2.2.4 存量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挖潜空间较大 21

2.3 特大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重点 22

2.3.1 开展过度与低效利用双重评价 22

2.3.2 制定空间差异化评价体系 23

2.3.3 强化不同功能用地专项评价 23

2.3.4 开展存量用地潜力专项评价 23

2.4 武汉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特征 23

2.4.1 处于建设用地快速扩张阶段 23

2.4.2 中心城区过度集聚,外围新城区粗放低效 24

2.4.3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程度呈现明显空间分异 24

2.4.4 各类用途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差异明显 24

2.4.5 存量用地规模较大 25

第3章 “规土融合”的特大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体系 25

3.1 国内现有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体系 28

3.1.1 现有评价体系构建过程 28

3.1.2 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 30

3.1.3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31

3.1.4 高校教育用地评价 32

3.2 特大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需求 33

3.2.1 特大城市多层级评价需求 33

3.2.2 特大城市多尺度评价需求 33

3.2.3 特大城市多目标评价需求 34

3.2.4 特大城市全空间评价需求 34

3.3 特大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体系构建 34

3.3.1 “规土融合”视角构建评价体系的重要性 35

3.3.2 “规土融合”评价体系的构建 36

第4章 “规土融合”的特大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总体评价 36

4.1 特大城市总体评价概述 40

4.1.1 特大城市总体评价内涵 40

4.1.2 特大城市总体评价目标 40

4.1.3 特大城市总体评价体系 41

4.2 特大城市总体评价方法 42

4.2.1 城市对比评价 42

4.2.2 区域用地状况评价 44

4.2.3 单一行政区评价 45

4.3 武汉市总体评价实践 51

4.3.1 武汉市与其他特大城市的对比评价 51

4.3.2 武汉市区域用地状况评价 55

4.3.3 武汉市单个行政区总体评价 59

第5章 “规土融合”的特大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专项评价 59

5.1 特大城市专项评价概述 70

5.1.1 特大城市建设用地专项评价内涵 70

5.1.2 特大城市建设用地专项评价目标 70

5.1.3 特大城市建设用地专项评价体系 71

5.2 城市建成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72

5.2.1 城市建成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 72

5.2.2 武汉市城市建成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实践 76

5.3 城乡结合部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 85

5.3.1 城乡结合部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方法 85

5.3.2 武汉市城乡结合部评价实践 89

5.4 农村建设用地评价 94

5.4.1 农村建设用地评价方法 94

5.4.2 武汉市农村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实践 95

5.5 专类功能区专项评价 97

5.5.1 专类功能区评价方法 97

5.5.2 武汉市专类功能区评价实践 98

5.6 专项用地评价 100

5.6.1 专项用地评价方法 100

5.6.2 武汉市专项用地评价实践 102

第6章 “规土融合”的特大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宗地评价 102

6.1 特大城市宗地评价概述 108

6.1.1 特大城市宗地评价内涵 108

6.1.2 特大城市宗地评价目标 108

6.1.3 宗地评价体系构建 109

6.2 特大城市宗地评价方法 110

6.2.1 全面清理宗地评价 110

6.2.2 快速更新评价 112

6.2.3 独立宗地现状评价 114

6.2.4 独立宗地规划节地评价 119

6.3 武汉市宗地评价实践 121

6.3.1 宗地全面清理评价 121

6.3.2 快速更新评价 125

6.3.3 独立宗地现状评价 128

6.3.4 独立宗地规划节地评价 132

第7章 “规土融合”的特大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应用 132

7.1 基于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的规划编制应用 136

7.1.1 建立土地利用评价与规划编制应用衔接关系 136

7.1.2 基于总体评价的规划目标与策略制订 138

7.1.3 基于专项用地评价的规划控制 156

7.1.4 基于宗地评价的用地改造建议 162

7.2 基于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的政策引导 172

7.2.1 基于总体评价的节约集约利用考核制度 173

7.2.2 基于功能区和专项用地评价的用地标准制订 173

7.2.3 基于宗地评价的土地储备计划 180

7.3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管理信息系统 182

7.3.1 市级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系统 183

7.3.2 区级土地资源利用动态查询与管理信息系统 188

第8章 “规土融合”的特大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创新与特色 188

8.1 评价体系创新 198

8.1.1 建立多层次评价体系 198

8.1.2 建立全覆盖评价体系 199

8.1.3 建立多目标评价体系 199

8.2 评价技术方法创新 200

8.2.1 创新“规土融合”的评价技术方法 200

8.2.2 创新信息化辅助的评价技术方法 201

8.2.3 创新目标需求导向的评价技术方法 201

8.3 评价成果应用创新 202

8.3.1 应用规划管控的技术方法和路径 202

8.3.2 应用政策标准制定的技术方法和路径 202

8.3.3 辅助政府决策的技术方法和路径 203

参考文献 204

后记 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