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总 论 1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生药学的研究内容及任务 1
一、生药学及相关概念 1
二、生药学的研究内容及任务 1
第二节 生药学的产生与发展 3
一、我国古代重要本草著作简介 3
二、生药学的产生与我国生药学的发展 4
第三节 生药的分类与记载 4
一、生药的分类法 4
二、生药的记载大纲与拉丁名 5
第二章 生药的化学成分 7
第一节 化学成分的生物合成 7
一、概述 7
二、生物合成研究意义 8
三、生物合成的研究方法 9
四、基本的生物合成途径 10
第二节 生药的化学成分 11
一、糖和苷 11
二、醌类 13
三、黄酮类 15
四、强心苷类 17
五、皂苷类 19
六、木脂素类 21
七、香豆素类 22
八、生物碱类 24
九、萜类 26
十、环烯醚萜苷类 29
十一、挥发油 29
十二、其他成分 30
第三章 影响生药质量的主要因素 32
第一节 来源 32
一、种质对生药质量的影响 32
二、药用部位对生药质量的影响 33
第二节 产地 33
一、环境因素的影响 33
二、中药材的道地性 34
第三节 采收 35
一、采收期的确定 35
二、一般采收原则 35
三、采收方法 36
四、采收中注意事项 36
第四节 产地加工 37
一、产地加工的目的与任务 37
二、产地加工的方法 37
第五节 包装、储藏、运输 38
一、包装 38
二、储藏 38
三、运输 41
第六节 炮制 41
一、炮制的发展概况 41
二、炮制的目的 42
三、炮制的方法 43
第四章 生药的鉴定 46
第一节 生药鉴定的目的和意义 46
一、品种整理,规范正名 46
二、生药质量评价的标准化 46
三、寻找和利用新药资源,发展中药事业 46
第二节 生药鉴定的一般程序与方法 47
第三节 真实性鉴定 48
一、基源鉴定 48
二、性状鉴定 48
三、显微鉴定 50
四、理化鉴定 55
五、生物检定 58
六、DNA分子标记鉴定 58
第四节 纯度鉴定 60
一、杂质检查 60
二、水分测定 61
三、灰分测定 61
第五节 品质优良度鉴定 62
一、生药质量评价的依据 62
二、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 63
三、浸出物的含量测定 64
四、挥发油的含量测定 65
第五章 生药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66
第一节 我国生药资源概况 66
第二节 生药资源开发的层次与途径 66
第三节 海洋生药资源的开发利用 68
一、海洋生药的发展概况 68
二、海洋生物的活性成分及应用 69
下篇 各 论 75
第六章 藻、菌类生药概述 75
冬虫夏草 75
茯苓 77
灵芝 78
第七章 蕨类生药 79
绵马贯众 79
骨碎补 81
第八章 裸子植物类生药 82
银杏叶(附:白果) 83
松花粉 83
红豆杉 84
麻黄(附:麻黄根) 84
第九章 被子植物类生药 89
第一节 双子叶植物 89
一、马兜铃科 89
细辛 89
马兜铃(附:天仙藤) 91
二、蓼科 91
大黄 92
何首乌 96
虎杖 98
三、苋科 98
牛膝(附:川牛膝) 98
四、石竹科 99
银柴胡 99
五、毛茛科 99
黄连 99
川乌(附:附子、草乌) 103
白芍(附:赤芍) 106
威灵仙 108
六、小檗科 109
淫羊藿 109
七、木通科 111
木通(附:川木通、关木通) 112
八、防己科 113
防己(附:广防己、木防己) 113
北豆根 115
九、木兰科 116
厚朴 116
辛夷 118
五味子(附:南五味子) 119
十、樟科 121
肉桂(附:桂枝) 122
乌药 124
十一、罂粟科 125
延胡索(元胡) 125
阿片 127
十二、十字花科 128
板蓝根(附:南板蓝根、大青叶、蓼大青叶、青黛) 128
芥子 130
十三、景天科 131
红景天 131
十四、杜仲科 131
杜仲 132
十五、蔷薇科 134
山楂(附:野山楂、山楂叶) 135
苦杏仁(附:桃仁、甜杏仁) 137
木瓜 139
枇杷叶 139
十六、豆科 140
黄芪 140
甘草 144
番泻叶 147
葛根(附:粉葛) 149
山豆根 149
苦参 150
决明子 150
鸡血藤 150
补骨脂 151
十七、芸香科 151
黄柏(附:关黄柏) 151
枳实(附:枳壳) 154
吴茱萸 155
陈皮 155
十八、橄榄科 155
乳香 156
没药 156
十九、楝科 156
川楝子(附:苦楝皮) 157
二十、远志科 157
远志 157
二十一、大戟科 158
京大戟 158
巴豆(附:巴豆霜) 158
狼毒 159
二十二、漆树科 159
五倍子 159
二十三、卫矛科 160
雷公藤 160
二十四、鼠李科 160
大枣 160
酸枣仁 161
二十五、藤黄科 161
贯叶金丝桃 161
二十六、瑞香科 161
沉香(附:进口沉香) 162
二十七、使君子科 165
使君子 165
诃子 165
二十八、桃金娘科 166
丁香(附:母丁香) 166
二十九、五加科 169
人参(附:西洋参) 169
三七 173
刺五加 175
五加皮 176
三十、伞形科 176
当归 177
柴胡 179
川芎 182
白芷 185
小茴香 188
防风 190
北沙参 191
前胡 191
三十一、山茱萸科 191
山茱萸 191
三十二、木犀科 192
秦皮 192
连翘 192
女贞子 193
三十三、马钱科 193
马钱子 193
三十四、龙胆科 194
秦艽 195
龙胆 195
三十五、夹竹桃科 198
萝芙木 198
三十六、萝藦科 199
香加皮 199
白薇 199
白前 200
三十七、旋花科 200
菟丝子 200
牵牛子 200
三十八、紫草科 201
紫草 201
三十九、唇形科 202
薄荷(附:薄荷油) 202
丹参 205
黄芩 208
益母草 211
紫苏叶 212
广藿香 212
四十、茄科 212
洋金花(附:北洋金花) 213
枸杞子(附:地骨皮) 215
四十一、玄参科 215
地黄(附:熟地黄) 216
毛花洋地黄叶(附:洋地黄叶) 218
玄参(附:北玄参) 220
四十二、列当科 220
肉苁蓉 221
四十三、茜草科 221
钩藤 221
巴戟天 222
栀子 222
四十四、忍冬科 222
金银花(附:山银花) 223
四十五、葫芦科 224
天花粉 224
瓜蒌 227
四十六、桔梗科 227
桔梗 227
党参 229
南沙参 230
四十七、菊科 231
青蒿 231
红花 233
苍术(附白术) 234
木香(附:川木香、越西木香、青木香) 236
茵陈 238
菊花 239
小蓟 239
大蓟 239
蒲公英 240
第二节 单子叶植物纲 240
四十八、香蒲科 240
蒲黄 240
四十九、泽泻科 241
泽泻 241
五十、禾本科 241
薏苡仁 242
白茅根 242
淡竹叶 242
五十一、棕榈科 242
槟榔 243
血竭 246
五十二、天南星科 246
半夏(附:水半夏) 246
天南星 249
五十三、百部科 250
百部 250
五十四、百合科 250
川贝母(附:浙贝母) 251
麦冬(附:山麦冬) 254
芦荟 257
知母 257
黄精 257
玉竹 258
土茯苓 258
五十五、薯蓣科 258
穿山龙 259
山药 259
五十六、鸢尾科 259
西红花 260
射干 262
五十七、姜科 262
砂仁(附:砂仁壳) 263
莪术(附:姜黄、郁金) 265
豆蔻 268
干姜 268
草果 268
草豆蔻 269
益智 269
五十八、兰科 269
天麻 270
石斛 273
白及 273
第十章 动物类生药 274
第一节 动物类生药概论 274
一、动物的学名与分类 274
二、动物类生药的分类 276
三、动物类生药的活性成分 276
四、动物类生药的鉴别 278
第二节 重要动物类生药 279
鹿茸 279
麝香(附:人工合成麝香) 282
牛黄(附:人工牛黄、体外培育牛黄) 285
蟾酥 288
地龙 290
珍珠 291
海螵蛸 291
全蝎 292
僵蚕 292
斑蝥 292
龟甲 292
蛤蚧 293
阿胶 293
哈蟆油 294
蕲蛇 294
金钱白花蛇 294
乌梢蛇 295
羚羊角 295
第十一章 矿物类生药 296
第一节 矿物类生药概论 296
一、矿物的性质 296
二、矿物类生药的鉴定 298
三、矿物类生药的分类 298
第二节 重要矿物类生药 299
朱砂 299
石膏 301
雄黄(附:雌黄) 302
芒硝(附:玄明粉) 302
赭石 302
龙骨 302
滑石(附:软滑石) 303
信石(附:砒霜) 303
生药中文名索引 304
生药拉丁名索引 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