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一、《伤寒论》沿革 3
二、学术渊源和成就 5
三、伤寒的涵义 6
四、六经 7
五、伤寒的传变 8
六、伤寒的治则 10
第一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13
概说 15
第一节 太阳病纲要 17
一、太阳病提纲 17
二、太阳病分类 18
三、辨病发于阴、病发于阳 24
四、辨太阳病传变 25
五、辨寒热真假 27
六、辨汗下先后 28
七、太阳病欲解时 29
第二节 太阳病本证 31
一、太阳中风 31
二、太阳伤寒 46
三、表郁轻证 64
第三节 太阳病变证 67
一、变证治则 67
二、热证 68
三、虚证 70
四、水气证 80
五、蓄血证 86
六、结胸 91
七、脏结 97
八、痞 98
九、上热下寒证 107
十、火逆变证 108
第四节 太阳病疑似证 112
一、十枣汤证 112
二、瓜蒂散证 115
第五节 欲愈候 116
第二章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119
概说 121
第一节 阳明病纲要 122
一、阳明病提纲 122
二、阳明病病因病机 123
三、阳明病脉证 125
四、阳明病欲解时 128
第二节 阳明病本证 129
一、阳明热证 129
二、阳明实证 147
三、阳明寒证、虚证 168
第三节 阳明病变证 172
一、发黄 172
二、血热证 176
第四节 阳明病预后 179
第三章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181
概说 183
第一节 少阳病纲要 184
一、少阳病提纲 184
二、少阳病治禁 185
三、少阳病欲解时 186
第二节 少阳病本证 186
一、小柴胡汤证 186
二、热入血室 196
三、小柴胡汤禁例 198
第三节 少阳病兼变证 199
一、柴胡桂枝汤证 199
二、大柴胡汤证 200
三、柴胡加芒硝汤证 202
四、黄芩汤、黄芩加半夏生姜汤证 203
五、柴胡桂枝干姜汤证 204
六、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 205
第四节 少阳病变证治则 206
第五节 少阳病传变与预后 207
第四章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209
概说 211
第一节 太阴病纲要 211
一、太阴病提纲 211
二、太阴病欲解时 212
第二节 太阴病本证 212
第三节 太阴病兼证 213
一、太阴兼表 213
二、太阴腹痛证 215
第四节 太阴病预后 217
一、太阴中风欲愈候 217
二、太阴阳复自愈证 217
第五章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219
概说 221
第一节 少阴病纲要 222
一、少阴病提纲 222
二、少阴病治禁 222
三、少阴病欲解时 223
第二节 少阴病本证 223
一、少阴寒化证 223
二、少阴热化证 234
第三节 少阴病兼变证 236
一、少阴兼表证 236
二、热移膀胱证 239
三、伤津动血证 240
第四节 少阴病疑似证 241
一、吴茱萸汤证 241
二、四逆散证 242
第五节 少阴咽痛证 243
一、猪肤汤证 243
二、甘草汤证、桔梗汤证 244
三、苦酒汤证 244
四、半夏散及汤证 245
第六节 少阴病预后 246
一、正复欲愈证 246
二、阳回可治证 246
三、正衰危重证 248
第六章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249
概说 251
第一节 厥阴病纲要 252
一、厥阴病提纲 252
二、厥阴病欲解时 253
第二节 厥阴病本证 253
一、热厥 253
二、寒厥 261
第三节 厥阴病类似证 268
一、脏厥与蛔厥 268
二、冷结膀胱关元致厥 270
三、血虚寒凝致厥 270
四、痰厥 271
五、水厥 272
六、寒热错杂、上热下寒之厥 272
七、肝寒犯胃、浊阴上逆致厥 273
八、气郁致厥 274
第四节 厥阴病预后 274
一、热厥预后 274
二、寒厥预后 275
第七章 辨霍乱病脉证并治 279
概说 281
第一节 霍乱病脉证 281
第二节 霍乱证治 283
一、霍乱与伤寒异同 283
二、霍乱证治 284
第三节 愈后调理 290
第八章 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 291
概说 293
第一节 阴阳易证治 293
第二节 差后劳复证治 294
一、枳实栀子豉汤证 294
二、小柴胡汤证 295
三、牡蛎泽泻散证 295
四、理中丸证 297
五、竹叶石膏汤证 297
六、饮食调理 298
后记 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