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国学概论 1
一、何谓国学 2
二、中国学术之分期 2
三、先秦诸子之渊源一——古代之宗教哲学 3
四、先秦诸子之渊源二——王官之学 6
五、先秦诸子之学 8
六、秦汉时代学术之新趋势 13
七、魏晋玄学 17
八、佛学 19
九、宋明理学 24
十、清代考据学 29
十一、中国近代之思想家 33
第二篇 经子解题 35
自序 36
论读经之法 36
一、诗 44
二、书 48
三、附论《逸周书》 54
四、仪礼 礼记 大戴礼记 周礼 58
五、易 68
六、春秋 72
七、论语 孟子 孝经 尔雅 77
论读子之法 79
一、老子 89
二、庄子 92
三、列子 96
四、荀子 97
五、晏子春秋 101
六、墨子 102
七、公孙龙子 106
八、管子 108
九、韩非子 112
十、商君书 116
十一、尹文子 118
十二、慎子 119
十三、邓析子 120
十四、吕氏春秋 120
十五、尸子 128
十六、鹖冠子 129
十七、淮南子 131
第三篇 理学纲要 137
序 138
一、绪论 139
二、理学之源 140
三、理学源流派别 152
四、濂溪之学 158
五、康节之学 166
六、横渠之学 174
七、明道伊川之学 181
八、晦庵之学 191
九、象山之学 203
十、浙学 210
十一、宋儒术数之学 218
十二、阳明之学 224
十三、王门诸子 235
十四、有明诸儒 245
十五、总论 249
附订戴 257
第四篇 历史研究法 261
一、为什么要研究历史 262
二、历史的历史 265
三、史学进化的几个阶段 269
四、旧时历史的弊病何在 273
五、现代史学家的宗旨 276
六、作史的方法 280
七、研究历史的方法 284
第五篇 中国史籍读法 291
弁言 292
一、史学之用安在 292
二、中国有史学吗? 294
三、再为中国史学诉冤 297
四、史权为统治阶级所篡 299
五、读旧史宜注意之点 304
六、读旧史入手的方法 315
七、治古史的特殊方法 320
编后记 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