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十五贯》现象谈昆曲的自救与被救&周立波 1
天衣端赖巧织成——从“钱”看昆剧《十五贯》的“针线”得失&吴戈 10
解析张继青“二梦”之表演艺术&顾聆森 16
试论《水浒传》与《水浒记》的文体转换与文化内涵&姜维枫 22
个性以辣,风格以情——观北昆《李慧娘》&曲六乙 41
古典艺术进入现代舞台艺术的成功尝试——谈青春版《牡丹亭》两点可贵的经验&李晓 45
从剧本改编看青春版《牡丹亭》的艺术个性&李娜 48
新编历史昆剧《班昭》与“史”与“戏”与文人情怀&王蕴明 60
莆田戏《团圆之后》的出色成就&郭汉城 73
永远的陈三与五娘——论梨园戏《陈三五娘》&黄文娟 83
《徐九经升官记》的艺术特色&王林 90
都有一颗红亮的心——京剧《红灯记》缘何仍受青睐&李小红 101
京剧《成败萧何》中的萧何形象——史册上、传统剧目中与生活里的萧何形象的叠合&朱恒夫 109
现代意识与古老形式的神交——京剧《白蛇传》魅力探源&黄桂娥 121
理璞得宝 仍有瑕疵——评田汉的《白蛇传》&朱恒夫 133
回味婺剧《断桥》的表演艺术&赵祖宁 147
表现传统道德与散发泥土气息是淮剧《秦香莲》生命力长久不衰之原因&孟明娟 156
贴合着底层观众道德观与审美趣味的淮剧《打碗记》&钱成 163
略论秦腔《三滴血》及其改编&王烈 169
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更新——从豫剧《清风亭》谈起&王建浩 180
《穆桂英挂帅》成功的经验&徐冰 193
《朝阳沟》——民间文化形态的创作&陈国华 202
解读豫剧现代戏《朝阳沟》&李书奇 210
越剧《西厢记》缘何长演不衰&张潇雨 216
巧妙精致的叙事结构——《五女拜寿》艺术探析&倪金艳 223
越剧电影《红楼梦》成为经典的经验&许元 231
从新编越剧《狸猫换太子》透视中国普通百姓的戏剧审美趣味&赵炳翔 248
彩蝶双双久徘徊——川剧《柳荫记》的艺术魅力&李小红 256
川剧《四姑娘》的艺术成就——兼谈现代戏的继承与革新&涂沛 264
神话原型批评视野下的黄梅戏《天仙配》&王凤娟 278
《女驸马》中旦角性格与政治伦理&闫岩 290
谈调腔《闹九江》&谭志湘 299
戏曲应该与时代同行——论评剧《杨三姐告状》&王建浩 309
向死求生的生命之歌——观现代评剧《我那呼兰河》&王蕴明 319
一个真正的中国女人——曲剧《陈三两爬堂》中的陈三两形象&柏岳 325
谁之“喜剧”?谁之“悲剧”?——对高甲戏《连升三级》的文化解读&王四达 333
生命之树常青的粤剧《搜书院》&黄钶涵 346
明镜亦须勤洗磨——漫谈锡剧《珍珠塔》的整理改编&周育德 355
两部《庵堂相会》的滩簧文本分析&朱恒夫 360
苏剧之拔萃戏码——《花魁记》散论&顾聆森 372
精彩改编为经典加分——谈新版沪剧《雷雨》&褚伯承 379
《半把剪刀》一场悲剧&董妍均 387
关目设计精巧 演唱富有魅力——论蒲剧《法门寺》&张春娟 394
梅花版《打金枝》续写晋剧辉煌&郭汉城 王蕴明 安志强 赵景勃 薛若琳 龚和德 404
一枝根植于泥土的鲜花——论吕剧《姊妹易嫁》的恒久魅力&宋希芝 王友贵 417
草根艺术的力量——山东梆子《墙头记》艺术魅力分析&宋希芝 王友贵 426
吕剧《小姑贤》的审美文化透视&宋敏 438
老戏新演——汉剧《宇宙锋》与同名京剧的互动及其经典化之路&熊杰平 445
二度梅花万古标——汉剧《二度梅》的生成与流变&孙向锋 453
慷慨悲歌 大开大阖——汉剧《哭祖庙》探析&刘威利 462
源于民间,还于民间——论楚剧《葛麻》的艺术手法&马舒婕 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