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主导论》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陶富源著
  • 出 版 社: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9787567622791
  • 页数:360 页
图书介绍:第二卷共11章,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根本原则的指导下,分别论述了:伟大变革的实质分析,物质概念的立体审视,系统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差异、矛盾及中介,人类社会的实践生成等问题。本书旨在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以往哲学的根本之点在于:以实践主导原则取代了旧唯物主义的消极直观原则和唯心主义的抽象能动原则。 本卷创新之处在于:对哲学界的许多既有成果进行了新的概括和论述,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同时,克服了以往哲学教科书忽视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本质精神的缺陷,与时俱进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体系有重要意义。

第一章 伟大变革的实质分析 1

一、唯物主义的坚持与创新 1

(一)转向费尔巴哈是转向唯物主义 2

(二)超越费尔巴哈创立新唯物主义 7

(三)唯物主义原则的全面贯彻 8

二、实践主导原则的确立 10

(一)科学实践观的形成 11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主导原则 16

三、实践的历史的辩证的唯物主义 23

(一)“实践本体论”错在哪里 24

(二)实践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统一 31

(三)马克思恩格斯哲学导向的根本一致 37

第二章 物质概念的立体审视 45

一、物质概念的三种含义 46

(一)物质概念三种含义的区别 46

(二)区分物质概念三种含义的意义 50

二、物质形态的哲学分类和统一 54

(一)物质的自在态、自为态、人工态 54

(二)人是进行实践的自为态物质存在 57

(三)社会存在即社会的物质存在 63

(四)物质形态的统一 70

三、物质即客观实在的逻辑展开 71

(一)物质作为宇宙总体的抽象分析 72

(二)物质作为客观实在的具体展开 75

四、物质世界无限性与大爆炸宇宙学 80

(一)关于物质世界有限与无限的争论 80

(二)大爆炸宇宙学没有推翻物质世界无限性 81

(三)坚持物质世界无限性的重大意义 86

第三章 系统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 88

一、系统辩证法是辩证法理论发展的新成果 89

(一)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斗争的两个维度 89

(二)17、18世纪唯物主义的两大缺陷 91

(三)18世纪下半叶以来过程论的全面胜利 92

(四)现代系统论的胜利进军 94

二、过程辩证法对唯物辩证法的纵向展开 101

(一)过程辩证法以联系范畴为逻辑根据 101

(二)过程辩证法通过一系列范畴展开 102

(三)过程辩证法所贯穿的三大规律 107

三、系统辩证法对唯物辩证法的横向展开 108

(一)系统辩证法以系统范畴为逻辑起点 108

(二)系统辩证法通过一系列范畴展开 110

四、系统辩证法与过程辩证法的辩证统一 121

(一)事物运动与事物结构的统一 122

(二)系统制约与矛盾制约的统一 124

(三)序变与质量互变的互补互渗 127

(四)系统演化与辩证否定的统一 129

第四章 差异与矛盾及中介 131

一、差异与矛盾 131

(一)关于差异与矛盾关系的争论 131

(二)两极对立的差异才是矛盾 132

(三)两极对立的差异是矛盾的潜在 135

二、矛盾双方产生的同时性 138

(一)关于矛盾本质的理解 138

(二)矛盾一方不能先于另一方存在 139

(三)如何看待前因后果论 141

三、矛盾一分为二与事物一分为三 143

(一)矛盾是一分为二的 143

(二)事物可以一分为三 146

(三)矛盾一分为二与事物一分为三的互补 148

四、矛盾的中介 150

(一)中介的含义与特性 150

(二)中介在矛盾联系中的表现形式 151

(三)把握矛盾中介理论的重要意义 154

五、外因发挥作用的两种形式 156

(一)外因条件论与外因内化论 156

(二)外因内化原理的普遍性 157

(三)坚持外因内化原理的意义 161

第五章 人类社会的实践生成 163

一、如何理解劳动创造了人 163

(一)人类起源的认识进程 163

(二)劳动创造人的机制 166

二、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 173

(一)社会与自然的区别和联系 173

(二)自然主义历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失足 174

(三)自然与社会在劳动基础上的统 177

(四)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180

三、物质生产基础上的社会有机系统 182

(一)人类社会是根源于物质生产的活的机体 182

(二)分工基础上的交往是社会机体的形成机制 184

(三)交往的规范化、制度化形成社会机体的结构体系 188

第六章 客观规律的价值运用 191

一、规律客观性的根据 191

(一)规律范畴两层含义的统 191

(二)规律客观性的本体论说明 192

(三)规律客观性的认识论和实践论解读 196

二、社会规律是人的活动的规律 198

(一)社会规律在人的活动中生成 198

(二)社会规律无所谓主体性 199

(三)社会规律客观性与人的历史创造性在实践中的统一 207

三、客观规律价值运用的机制 210

(一)规律客观性与其作用条件的人为性 210

(二)规律普遍性与其个别载体的可选择性 211

(三)规律实现的可能性空间与人的自主性 212

(四)规律交互作用与其结合态的价值选择 213

第七章 社会基本矛盾学说与体制改革理论 218

一、毛泽东的社会基本矛盾学说 218

(一)毛泽东社会基本矛盾学说形成的理论前提 218

(二)毛泽东社会基本矛盾学说创立的历史过程 221

(三)毛泽东社会基本矛盾学说的总体评价 222

二、邓小平体制改革理论的杰出贡献 225

(一)关于根本制度与具体体制两个层次的制度理论 226

(二)我国现阶段主要解决生产力发展与僵化体制的矛盾 227

(三)通过改革解决生产力发展与僵化体制的矛盾 230

三、邓小平体制改革理论的方法论意义 233

(一)考察同一社会形态阶段性与多样性的理论指南 233

(二)澄清种种理论是非的有力工具 237

(三)总结社会主义历史经验的锐利武器 241

第八章 世界历史理论的当代观照 245

一、人类历史走向的深刻揭示 245

(一)黑格尔世界历史理论的价值评价 245

(二)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根本内容 249

二、世界历史视野中的当代资本主义 253

(一)当今世界的一个主要矛盾是国际贫富两极分化 253

(二)国际贫富两极分化根源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254

三、世界历史背景下落后国家的社会主义道路 259

(一)马克思对落后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探索 259

(二)列宁关于落后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贡献 263

(三)落后国家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艰巨任务 264

四、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坚持和发展 267

(一)建设对外开放的社会主义 269

(二)建设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 270

(三)建设自主发展的社会主义 272

第九章 现代科技的主导作用 276

一、现代科技进步的趋势 276

(一)科学与技术关系的历史发展 276

(二)现代科技发展的基本特点 279

二、现代科技革命的巨大意义 283

(一)现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84

(二)现代科学技术促进了社会关系变革 288

(三)现代科学技术促进了思想文化变革 291

三、现代科技革命与两种社会制度的命运 292

(一)现代科技革命何以在西方发达国家兴起 292

(二)社会主义国家何故没有带头兴起现代科技革命 294

(三)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将把资本主义带向何方 295

(四)发展现代科技促进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 296

第十章 实践与意识及语言 304

一、实践与意识主体的形成 304

(一)实践与人脑结构的形成及完善 305

(二)实践与思维能力的形成及发展 307

(三)实践逻辑内化积淀为思维逻辑 310

二、意识的形成是一个信息变换过程 314

(一)信息是意识主体与客体作用的中介 314

(二)意识是对信息加工制作的产物 318

三、符号与语言 321

(一)符号是一种信息传递手段 321

(二)符号选择的相对性 323

(三)语言是一种共识符号系统 324

(四)人类语言进化的历史过程 326

(五)语言是推动人类及其思维向前发展的重要杠杆 327

第十一章 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 331

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逻辑体系 331

(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层次结构 331

(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逻辑根据层次 333

(三)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础核心层次 334

(四)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内在机制和微观展开层次 336

二、认识过程的三个阶段 336

(一)感性、理性、统性三阶段的认识 336

(二)理论认识必须上升到统性认识 337

(三)指导实践的是统性认识 339

三、认识内容的三个层次及其统一 340

(一)认知、价值、审美三观念的内涵 340

(二)认知、价值、审美三观念的统 343

四、设计是认识到实践的中介 345

(一)设计对人的活动的规划 345

(二)设计连接着认识和实践 348

(三)设计的三个步骤 349

(四)设计的科学方法 351

五、从必然走向自由 352

(一)自由问题的三种理解 352

(二)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积极利用 354

(三)人类自由的实现是一个历史过程 355

(四)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飞跃 356

主要参考文献 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