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司法公开的理与路 1
上篇 存在论:司法公开之现实体现 19
第一章 司法公开的宏观考察 19
第一节 国家层面司法公开的制度体现 19
一、中央司法政策中的司法公开 19
二、国家法律规范中的司法公开 23
三、法院司法政策中的司法公开 26
第二节 地方层面司法公开的具体举措 39
一、立案公开举措 40
二、庭审公开举措 40
三、裁判文书公开举措 41
四、执行公开举措 42
五、听证公开举措 43
六、审务公开举措 43
第二章 司法公开的微观透视 46
第一节 司法公开现状素描:以西部F区为例 46
一、立案公开现状 46
二、庭审公开现状 47
三、裁判文书公开现状 47
四、执行公开现状 48
五、听证公开现状 49
六、审务公开现状 49
第二节 司法公开理路探微:以西部F区为例 50
一、司法公开观念认知 50
二、司法公开制度保障 55
三、司法公开配套举措 58
第三章 司法公开的影响因素 62
第一节 司法公开的机制性影响因素 62
一、当事人主导的对抗式诉讼行为机制影响 63
二、法官主导的纠问式诉讼行为机制影响 67
三、混合式诉讼行为机制影响 69
第二节 司法公开的体制性影响因素 71
一、内部性体制影响因素 72
二、外部性体制影响因素 75
第三节 司法公开的环境性影响因素 77
一、私权主体知情权运行不当 78
二、公权主体监督权运行不当 81
中篇 认识论:司法公开之理论建构 91
第四章 司法公开的理论基础 91
第一节 司法公开的科学性寻证 91
一、公开是生命形成的必要环节 92
二、公开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形式 93
第二节 司法公开的人本化思辨 95
一、司法公开的哲理基础 95
二、司法公开的社会学理论基础 96
三、司法公开的政治学理论基础 97
第三节 司法公开的规范性思考 98
一、司法公开的法理定性 98
二、司法公开的法理结构 100
三、司法公开的价值取向 100
第五章 司法公开的理论模型 102
第一节 司法单向性公开理论模型 102
一、纠问型诉讼下的单向性公开模型 102
二、对抗式诉讼下的单向性公开模型 104
三、司法单向性公开理论模型的个益性评价 106
第二节 司法交互性公开理论模型 107
一、对话式诉讼简述 107
二、对话式诉讼模式下的诉辩审交互性公开理论模型 109
三、司法双向性公开理论模型的共益性评价 112
第三节 我国司法公开模型的缺陷 115
一、目的理性缺陷 115
二、工具理性缺陷 117
第六章 司法公开的理论价值 119
第一节 司法公开的本源价值 120
一、司法公开的构成价值 120
二、司法公开的证成价值 122
第二节 诉讼主体权利的派生价值 125
一、保障诉讼主体的程序权利 125
二、保障诉讼主体的实体权利 127
第三节 保障社会公众的公民权利 128
下篇 实践论:司法公开之运行建构 133
第七章 司法公开的理念建构 133
第一节 司法公开的人本化理念 133
一、主体关系平等原则 133
二、客体回应性原则 135
第二节 司法公开的科学化理念 137
一、行为双向性原则 137
二、程序自治性原则 140
第八章 司法公开的制度建构 142
第一节 司法公开的内向型制度建构 142
一、司法解决纠纷的对话式审判制度建构 142
二、司法管理服务司法审判的对话式审判管理制度建构 153
第二节 司法结构的外向型制度建构 159
一、司法权开放性对接制度建构 159
二、回应私权知情权的制度建构 160
三、回应公权监督权的制度建构 167
第九章 司法公开的行为建构 174
第一节 诉讼结构内的司法公开行为建构 174
一、诉辩者的司法公开行为建构 174
二、审判者的司法公开行为建构 178
第二节 诉讼结构外的司法公开行为建构 187
一、司法权开放性对接行为建构 187
二、回应私权知情权的行为建构 190
三、回应公权监督权的行为建构 214
后记 219
附录一 “深化司法公开研究”课题推进会议纪要(内容摘要) 221
附录二 关于“深化司法公开研究”课题完成情况的汇报 227
附录三 关于进一步深化司法公开的实施意见(建议稿) 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