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概述 1
第一节 疾病命名及性质的认识 1
一、现代医学疾病命名及对疾病性质的认识 1
二、中医学疾病命名及对疾病性质的认识 1
第二节 流行病学特征 2
第三节 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 3
一、现代医学对SSc相关危险因素的认识 3
二、中医学对SSc相关危险因素的认识 4
第四节 中西医防治 4
一、现代医学防治SSc基本观点 4
二、中医学防治SSc认识 5
第五节 预后 5
第二章 SSc中西医病因及发病机制 7
第一节 西医病因及发病机制 7
一、血管损伤和破坏 7
二、免疫系统活化和失调 7
三、结缔组织代谢异常 8
第二节 中医病因及发病机制 9
一、审病因 9
二、识病机 9
第三章 SSc临床表现及类型 12
第一节 临床表现 12
一、皮肤 12
二、血管 12
三、关节、肌肉 13
四、胃肠道 13
五、肺 13
六、心脏 13
七、肾 13
八、其他 14
第二节 临床分型 14
一、局限性皮肤型硬皮病 14
二、CREST综合征 14
三、弥漫性皮肤型硬皮病 14
四、无皮肤硬化型硬化病 14
五、重叠综合征 14
第四章 SSc实验室检查及辅助检查 15
第一节 实验室检查 15
一、一般检查 15
二、自身抗体检查 15
三、免疫学检查 16
第二节 辅助检查 16
一、病理及甲襞微循环检查 16
二、影像学检查 17
三、肺功能检查 17
四、心血管系统检查 17
第五章 SSc诊断与鉴别诊断 18
第一节 诊断 18
一、美国风湿病学会SSc分类标准 18
二、ACR/EULAR硬皮病分类标准 18
第二节 鉴别诊断 20
一、斑状萎缩 20
二、嗜酸性粒细胞筋膜炎 20
三、肾源性系统性纤维化 20
四、混合性结缔组织病 20
五、成人硬肿症 20
六、黏液水肿性苔藓 21
七、皮肤淀粉样变性 21
八、移植物抗宿主病 21
九、萎缩性硬化性苔藓 21
十、药源性皮肤病 21
第三节 病情评估 21
一、皮肤病变的评估 22
二、脏器病变的评估 22
第六章 SSc中西医治疗 23
第一节 西医治疗 23
一、一般治疗 23
二、药物治疗 24
三、其他治疗 28
第二节 中医治疗 33
一、从瘀论治 33
二、从络病论治 33
三、从脏腑论治 34
四、从阳虚论治 34
第七章 常用防治SSc的中药研究 42
第一节 基于数据挖掘的中药防治SSc规律 42
一、资料和方法 42
二、结果 42
三、讨论 46
第二节 常用防治SSc中药研究 47
一、黄芪 47
二、当归 49
三、丹参 50
四、桂枝 51
五、红花 53
六、鸡血藤 54
七、甘草 56
八、熟地黄 57
九、赤芍 59
十、川芎 60
十一、党参 61
十二、茯苓 63
十三、桃仁 64
十四、白芍 65
十五、麻黄 67
十六、附子 69
十七、淫羊藿 70
十八、细辛 72
十九、白术 74
二十、川乌 75
二十一、青蒿 76
二十二、延胡索 78
二十三、积雪草 79
二十四、牡丹皮 82
二十五、葛根 84
第八章 常用防治SSc的方剂研究 87
第一节 阳和汤 87
一、临床研究 87
二、药理作用及机制分析研究 87
第二节 当归四逆汤 88
一、临床研究 88
二、药理作用及机制分析研究 89
三、药动学研究 89
第三节 其他方剂 90
一、补阳还五汤 90
二、黄芪桂枝五物汤 92
三、五痹胶囊 94
四、温阳化浊通络方 94
五、普济消毒饮 95
六、二仙汤 96
第九章 中药活性部位或单体防治SSc研究 97
第一节 雷公藤单体 97
一、雷公藤多甙 98
二、雷公藤甲、乙素 99
第二节 其他单体 99
一、积雪草甙 99
二、川芎嗪 100
三、双氢青蒿素 100
四、蒿甲醚 100
五、其他 100
第十章 防治SSc研究思路与方法 102
第一节 基于靶标的细胞模型 102
一、SSc人皮肤成纤维细胞模型 102
二、人胚肺成纤维细胞模型 102
三、BALB/C雄性小鼠皮肤成纤维细胞模型 103
第二节 动物模型 103
一、自发性动物模型 103
二、药物诱导 104
第三节 检测指标 105
一、皮肤损害 105
二、SSc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和活性测定 106
三、致病性自身抗体检测 106
四、相关细胞因子的检测 107
五、其他免疫指标检测 110
六、病理学检测 110
第四节 中西医防治SSc研究思路 111
一、SSc临床研究策略思考 111
二、SSc实验研究策略思考 111
参考文献 113
附:缩略语对照表 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