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童年的艰辛 3
1.1 家世 3
1.2 父遭迫害死 5
1.3 发奋读书 不忘报仇 8
第二章 立志科学救国 13
2.1 辍学自修 13
2.2 就读南通 14
2.3 学英语又遇良师 21
2.4 北京深造 25
2.5 从图书管理员到助教 32
第三章 投身土壤科学 37
3.1 进入地质调查所 37
3.2 从萨拉齐土壤调查开始 40
3.3 喜结良缘 43
3.4 哈尔滨之行 44
3.5 两度去定县调查 47
3.6 考察西北黄土 49
3.7 越秦岭 至汉中 52
3.8 开启水稻土研究之门 53
第四章 游学欧美 博采各家之长 59
4.1 出席第三届国际土壤学大会 59
4.2 在欧洲考察学习 63
4.3 盘桓在苏联 65
4.4 穿越美国大陆 68
4.5 我的事业在中国 75
第五章 另辟蹊径 走中国自己的路 81
5.1 走中国土壤科学研究的路 81
5.2 创造土壤研究新方法 83
5.3 突遇妻子重病 86
5.4 再上黄土高原 88
5.5 扎根四川 结缘农业教育科研 89
第六章 在战斗中新生 97
6.1 党的光辉照亮了我 97
6.2 深入川西原始林区 101
6.3 土壤科学必须为农业生产服务 104
6.4 橡胶宜林地考察 108
6.5 把心交给党 111
6.6 参加威廉斯土壤讲习班 118
6.7 中科院重庆土壤研究室的建立 123
6.8 土壤生物热力学观点的提出 131
6.9 赴东欧访问 138
第七章 遭打击 矢志不移 143
7.1 被隔离 妻子抱怨早逝 143
7.2 关牛棚 挨批斗 时刻不忘土壤 147
7.3 逆境中坚持土壤研究 150
第八章 农民经验是发展农业土壤科学的基础和源泉 157
8.1 到农村,到广阔的天地中去 157
8.2 以“大、小三化”建设基本农田 162
第九章 战胜癌魔 重返广阔天地 173
9.1 奔波劳碌 病魔缠身 173
9.2 “让我珍惜这最后为人民服务的机会” 174
第十章 让土壤科学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服务 179
10.1 “旱片”的召唤 179
10.2 这里土质最差 冬水田最多 182
10.3 自然免耕新技术的诞生 186
10.4 自然免耕水田半旱式耕作法 191
10.5 自然免耕传佳音 193
10.6 教学科研两不误 196
10.7 侯教授赔钱 201
第十一章 鞠躬尽瘁为人民 207
11.1 耄耋老人谱新篇 207
11.2 90高龄墨西哥之行 215
11.3 乘公共汽车受伤 带病坚持工作 217
11.4 临终念念不忘生态治洪免耕治土 222
参考文献 227
附录 228
中共重庆市委关于追授侯光炯同志“优秀党员知识分子”称号的决定 228
中共重庆市委关于向侯光炯同志学习的决定 229
侯光炯生平活动年表 231
侯光炯主要论著目录 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