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隶书概述 1
第一节 隶书的历史 3
一、隶书的起源 3
二、隶书的发展 5
三、汉简与隶书的关系 9
四、碑刻隶书与隶书的关系 11
第二节 如何学习隶书 12
第二章 书法基础知识入门 15
第一节 书写的姿势 16
一、坐势 16
二、立势 16
三、蹲势 17
第二节 执笔的要领 18
第三节 运笔的方法 21
一、中锋运笔 21
二、侧锋运笔 22
三、藏锋起收 23
四、露锋起收 23
五、平移 24
六、提按 24
七、转折 25
八、换锋 25
第四节 书法上的美学 27
一、结字是书法艺术的首要问题 27
二、汉字艺术结构的规律 28
第三章 隶书的学习方法 29
第一节 隶书的结构学习 30
第二节 隶书学习提示 33
一、隶书与楷书在字形上的比较 33
二、隶书与篆书、楷书基本笔画的区别 34
第三节 隶书基本笔画的写法 36
一、点的基本写法 37
二、平横的基本写法 40
三、直竖的基本写法 40
四、折画的基本写法 41
五、波挑的基本写法 41
第四节 隶书临帖和选帖的方法 42
第五节 隶书创作章法的学习 44
一、创作式样 45
二、创作要求 45
第四章 用硬笔写隶书 48
第一节 硬笔隶书的学习 49
一、钢笔隶书的用笔特点 49
二、钢笔字的结构 50
三、硬笔隶书的章法 51
第二节 硬笔隶书的书写工具 52
一、钢笔 52
二、墨水 54
三、纸张 55
第五章 认识与欣赏碑铭 56
第一节 北海相景君铭 57
第二节 石门颂 57
第三节 乙瑛碑 57
第四节 孔宙碑 58
第五节 衡方碑 58
第六节 西狭颂 59
第七节 埔阁颂 60
第八节 史晨碑 60
第九节 曹全碑 61
第十节 熹平石经碑 61
第十一节 张迁碑 62
第十二节 鲜于璜碑 63
第十三节 礼器碑 64
第六章 名家论隶书 65
第一节 用笔论 66
第二节 用墨论 69
第三节 点画论 70
第四节 结构论 72
第五节 技法论 76
第六节 临习论 78
第七节 章法论 79
第八节 创作论 80
第九节 书论 83
第十节 董其昌论书 84
第十一节 笔法诀 89
第七章 书法相关知识介绍 91
第一节 书法术语介绍 93
第二节 书法用的笔 108
一、毛笔的发明 108
二、毛笔的性能、类别 110
三、笔的选用 111
四、怎样使用和保养毛笔 112
第三节 书法用的墨 114
一、墨的种类 115
二、选墨 116
三、磨墨 116
第四节 书法用的纸 118
一、纸的类别 118
二、选纸 120
三、纸的使用 120
第五节 书法用的砚 122
一、砚的种类 122
二、砚的使用 124
第六节 书法其他工具介绍 125
一、笔洗 125
二、笔架 125
三、笔筒 126
四、镇纸 126
五、印章 127
六、臂搁 127
第八章 书法欣赏 129
第一节 欣赏书法的一般规律 130
一、需要反复地观赏玩味 130
二、书法欣赏的能动性 131
三、书法欣赏带有主观色彩 132
第二节 书法的审美标准 133
一、点画的线条美 133
二、结构的造型美 135
三、章法的整体美 136
四、全幅的风格美 137
第九章 书法的收藏 138
一、行话 139
二、书画的鉴定 142
三、收藏的方向 143
四、收藏的条件 143
五、收藏的方法 144
六、书画的保存 144
七、污渍的处理 145
第十章 书法名家简介 146
第一节 古代书法名家简介 149
一、梁鹄 149
二、蔡邕 149
三、仇清 150
四、曹喜 151
五、李隆基 151
六、韩择木 151
七、徐浩 151
八、史惟则 152
九、蔡有邻 152
十、文彭 152
十一、伊秉绶 152
十二、金农 152
十三、陈鸿寿 153
第二节 现代书法名家简介 153
一、黄绍勋 153
二、王祥之 154
三、刘炳森 154
四、冯志福 154
第十一章 古代书法家趣事 155
第一节 潜心苦学墨当饭 156
第二节 东床快婿 157
第三节 王羲之换鹅 158
第四节 王羲之天台山拜师 160
第五节 “臣书第一,陛下亦第一” 161
第六节 醉瞠白眼看青天 162
第七节 柳公权发奋练字 163
第八节 郑板桥学书法 164
附录:中国书法隶书发展表 165
一、汉 166
二、西晋 170
三、东晋 171
四、南北朝 173
五、北周 176
六、元代 176
七、清代前期 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