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孔子:为人之道 2
1.为人要善:子欲善而民善矣 2
2.为人要诚:与朋友交言而有信,民无信而不立 6
3.做人要本分:在其位,谋其政 9
4.做人要自重: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12
5.做人要知足:知足者常乐也 16
第二章 老子:处世之道 20
1.宽容是处世第一法:大其心,容天下之物 20
2.谦退是保身第一法:虚其心,受天下之善 23
3.安详是处事第一法:平其心,论天下之事 26
4.寡欲是养心第一法:潜其心,观天下之理 30
5.讷言无为,谨言慎行 33
第三章 庄子:养性之道 38
1.身安,不如心安;屋宽,不如心宽 38
2.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身;以喜悦之身,养喜悦之神 41
3.有所敬畏,是做人的基本道义准则 44
4.所谓快乐,不是财富多而是欲望少 48
5.做人,人品为先,才能为次;做事,明理为先,勤奋为次 51
6.学会平和心、喜乐心、慈悲心 54
第四章 孟子:君臣之道 58
1.君讲礼,臣讲忠,故君臣之道在于礼 58
2.君礼于臣,臣必忠 62
3.臣忠于君而君不礼,其忠必退 65
4.君臣之道,恩义为报 69
5.天与之,人与之 72
6.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77
第五章 荀子:学习之道 82
1.蜕:日渐而月进,使之产生质变 82
2.虚:虚者,虚心、谦虚也 85
3.一:学之道,贵以专 88
4.静:心要静,摒弃一切杂念 91
5.师友:故君子隆师而亲友,以致恶其贼 94
第六章 孙子:韬略之道 98
1.统帅之道:以正合、以奇胜、奇正统一 98
2.先计后战,要有全局意识和长远筹划 102
3.有了“知”才能有“谋”,有了“谋”才能有“行” 106
4.太极思想:形兵之极,至于无形 110
5.慎战:兵者,国之大事,不可不察 114
第七章 管子:富国之道 120
1.令则行,禁则止,宪之所及,俗之所被 120
2.善人者,人亦善之 124
3.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128
4.衣冠不正,则宾者不肃 132
5.众寡同力,则战可以必胜,而守可以必固 136
6.不务天时则财不生,不务地利则仓廪不盈 139
第八章 韩非子:统驭之道 144
1.虚则知实之情,静则知动者正 144
2.法不阿贵,绳不挠曲 148
3.巧诈不如拙诚,惟诚可得人心 152
4.一手独拍,虽疾无声:功名之道 155
5.立志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 160
第九章 鬼谷子:权谋之道 164
1.小人谋身,君子谋国,大丈夫谋天下 164
2.口者,心之门户,智谋皆从之出 167
3.机心是术,若无道心统御,术越高,行越偏 171
4.执形而论相,管中窥豹也 175
5.凡谋有道,必得其所因,以求其情 179
第十章 《大学》:修身之道 184
1.修身在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 184
2.宁静可以致远,淡泊可以明志 188
3.吾日三省: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92
4.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196
5.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窘困而改节 199
第十一章 《易经》:天地之道 204
1.天地之道,寒暑不时则疾,风雨不节则饥 204
2.教者,民之寒暑也;事者,民之风雨也 207
3.天地之道,天人合一 211
4.天地之道,简易而已 214
5.天地感,而万物化生 217
第十二章 佛家:生死之道 222
1.死生间观节,细微处品德 222
2.独生独死,独去独来;苦乐自当,无有代者 226
3.智者能知罪性空,坦然不惧于生死 230
4.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233
5.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