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重金属离子 3
1.1重金属离子概述 3
1.2重金属离子的污染来源及其对人体的危害 4
1.3重金属离子的检测方法简介 7
参考文献 14
第2章 荧光离子探针 23
2.1引言 23
2.2荧光探针的一般模型及其设计原理 24
2.3荧光离子探针的响应机制 29
2.3.1光诱导电子转移(PET)机制 29
2.3.2分子内电荷转移(ICT)机制 31
2.3.3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机制 34
2.3.4激基缔/复合物(Excimer/Exciplex)机制 35
2.3.5刚性化效应 37
参考文献 38
第3章 常见的铜离子荧光探针 43
3.1基于胺和酰胺类的Cu2+荧光探针 43
3.2基于BODIPY类染料的Cu2+荧光探针 50
3.3卟啉类Cu2+荧光探针 53
3.4杯芳烃类Cu2+荧光探针 54
3.5其他类Cu2+探针 57
参考文献 60
第4章 常见的铬离子荧光探针 69
4.1铬离子概述 69
4.2常见的铬离子荧光探针 69
参考文献 76
第5章 基于荧光素基和糠醛的Cu2+探针及其识别性能研究 81
5.1引言 81
5.2实验部分 82
5.2.1试剂与仪器 82
5.2.2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及其表征 83
5.2.3光谱测量方法 85
5.2.4工作曲线测定 88
5.3结果与讨论 88
5.3.1FFH的设计策略 88
5.3.2Cu2+浓度对探针FFH的可见吸收光谱的影响 89
5.3.3pH值对探针的影响 93
5.3.4反应时间的影响 94
5.3.5工作曲线分析 95
5.3.6Cu2+对FFH的荧光光谱的影响 96
5.3.7探针的选择性研究 98
5.3.8FFH和Cu2+的键合机理 100
5.4结论 102
参考文献 102
第6章 基于荧光素基和3-溴-5-甲基水杨醛的Cu2+探针及其识别性能研究 107
6.1引言 107
6.2实验部分 107
6.2.1试剂与仪器 107
6.2.2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及其表征 108
6.2.3光谱测量方法 110
6.2.4工作曲线测定 114
6.3结果与讨论 115
6.3.1BMSFH的设计策略 115
6.3.2Cu2+浓度对探针BMSFH的可见吸收光谱的影响 116
6.3.3pH值对探针的影响 119
6.3.4反应时间的影响 121
6.3.5工作曲线分析 122
6.3.6探针的选择性研究 123
6.3.7BMSFH和Cu2+的键合机理 125
6.4小结 127
参考文献 127
第7章 基于罗丹明B的Cu2+探针及其识别性能研究 131
7.1引言 131
7.2实验部分 132
7.2.1试剂与仪器 132
7.2.2目标化合物的合成及其表征 133
7.2.3光谱测量方法 136
7.2.4工作曲线测定 136
7.3结果与讨论 137
7.3.1探针BMSRH的设计策略 137
7.3.2Cu2+对探针BMSRH吸收光谱的影响 138
7.3.3探针BMSRH对Cu2+的响应时间研究 140
7.3.4工作曲线分析 142
7.3.5探针BMSRH的选择性能研究 144
7.3.6探针BMSRH和Cu2+的键合机理 146
7.3.7方法的准确性检验 149
7.4小结 149
参考文献 150
第8章 基于咔唑衍生物的Cr3+荧光探针及其识别性能研究 155
8.1引言 155
8.2实验部分 157
8.2.1试剂与仪器 157
8.2.2合成路线 158
8.2.3探针的合成方法与结构表征 158
8.2.4光谱测量方法 161
8.3结果与讨论 162
8.3.1探针BECED的设计思路 162
8.3.2Cr3+对BECED的荧光光谱影响 163
8.3.3检测条件的优化 163
8.3.4BECED对金属离子的选择性研究 165
8.3.5探针BECED和Cr3+的键合机理研究 167
8.3.6检测方法的准确性检验 171
8.4小结 172
参考文献 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