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1
第一章 开展研究的社会背景和问题意识 5
第一节 当代社会稳定、社会控制问题的凸显 5
第二节 国内社会稳定、社会控制的现状和问题 7
一 国内社会稳定的现状和问题 7
二 国内社会控制的现状和问题 14
第三节 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现状和问题 18
一 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现状 18
二 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稳定面临的问题 21
第四节 边疆民族地区社会控制的现状和问题 25
一 边疆民族地区社会控制的现状 25
二 边疆民族地区社会控制面临的问题 29
第二章 “社会稳定”“社会控制”概念分析 33
第一节 社会稳定的概念和特征 33
一 社会稳定概念的界定 33
二 社会稳定的特征 35
第二节 社会控制的概念和机制 37
一 社会控制概念的界定 37
二 社会控制机制 40
第三章 边疆社会的正式控制与非正式控制 45
第一节 边疆社会正式控制的历史沿革 45
一 边疆社会正式控制的内涵 45
二 古代国家对边疆社会的正式控制 46
三 近代国家对边疆社会的正式控制 51
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边疆社会的正式控制 53
第二节 边疆社会非正式控制的主要因素 55
一 边疆社会非正式控制的内涵和形式 55
二 边疆社会非正式控制因素的本质 58
三 边疆社会非正式控制因素的秩序构建功能 61
第三节 边疆社会非正式控制与正式控制的关系 64
一 边疆社会正式控制的功能分析 65
二 边疆社会非正式控制的功能分析 68
三 边疆社会正式控制与非正式控制的互补 69
第四章 民族伦理控制与边疆社会控制 74
第一节 民族伦理控制的概念和主要内容 74
一 民族伦理控制的概念 74
二 民族伦理控制的主要内容 78
第二节 民族伦理控制的主要途径和特征 81
一 民族伦理控制的主要途径 81
二 民族伦理控制的主要特征 84
第三节 民族伦理控制在边疆社会控制体系中的地位 86
一 民族伦理控制是边疆民族社会正式控制的必要补充 86
二 民族伦理控制是边疆民族社会非正式控制体系的基础 88
第五章 民族习惯法与边疆社会的伦理控制 90
第一节 民族习惯法的概念和主要特点 90
一 民族习惯法的概念 90
二 民族习惯法的主要特点 96
第二节 民族习惯法与社会控制 98
一 民族习惯法的社会控制作用 99
二 民族习惯法的社会控制范围 103
第三节 民族习惯法中的伦理因素 107
一 生命伦理因素 107
二 生态伦理因素 109
三 婚姻、家庭伦理因素 111
四 公共伦理因素 114
第四节 民族习惯法的伦理控制机制 115
一 民族习惯法实现伦理控制的载体 115
二 民族习惯法实现伦理控制的方式 118
第六章 民族宗教与边疆社会的伦理控制 121
第一节 民族宗教的概念和主要特点 121
一 民族宗教的概念 121
二 民族宗教的主要特点 124
第二节 民族宗教与社会控制 126
一 民族宗教的社会控制作用 126
二 民族宗教的社会控制范围 133
第三节 民族宗教中的伦理因素 135
一 生命伦理因素 136
二 生态伦理因素 139
三 社会伦理因素 141
第四节 民族宗教的伦理控制机制 142
一 民族宗教实现伦理控制的载体 143
二 民族宗教实现伦理控制的方式 146
第七章 民族教育与边疆社会的伦理控制 152
第一节 民族教育的概念和主要特点 152
一 民族教育的概念 152
二 民族教育的主要特点 155
第二节 民族教育与社会控制 158
一 民族教育的社会控制作用 158
二 民族教育的社会控制范围 160
第三节 民族教育中的伦理因素及其控制机制 163
一 生态伦理因素 163
二 生命伦理因素 169
三 礼制伦理因素 171
四 交际伦理因素 175
五 族际伦理因素 177
六 政治伦理因素 182
第八章 边疆社会现代非正式控制体系的构建 186
第一节 构建边疆社会现代非正式控制体系的依据 186
第二节 民族习惯法与现代边疆社会控制 194
第三节 民族宗教与现代边疆社会控制 200
第四节 民族教育与现代边疆社会控制 208
参考文献 215
后记 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