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网络时代的中国及其治理 391
20年来英语世界有关中国互联网研究之回顾 391
书介:《亲密对手:日本内政与中国崛起》 398
微博与政府治理策略的改进 399
在线议政和公民反响影响中国的决策进程 404
互联网如何影响群体性社会运动 408
“屌丝”现象折射出的中国互联网底层政治 413
中国网络的政治表达、民族主义及其对政权的影响 420
“反智主义”倾向在中国大陆抬头 427
七 教育与科技创新 433
中国政府推进研发活动的经验值得汲取 433
中国的创新投入终将获得回报 438
通过政策促进创新:变化与问题 441
中国的高科技战略到底能够挑战谁 446
中国成为创新大国的挑战与路径 451
中国知识产权法执行不力的多重原因 458
建立高等教育、创新与经济繁荣的良性循环 466
从教师入手改进农村教育的质量 472
八 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 477
环境污染是执政党面对的政治挑战 477
中国的环境治理需要突破传统政策思维 484
中国的城市化、土地利用与环境变化 488
中国欲改善环境需向地方政府提供更多支持 494
地方领导频繁流动不利于环境政策的落实 497
综合治理以应对气候变化和移民的社会影响 502
当前中国气候变化意识的现状及NGO、公民参与的作用 507
中国的空气污染:为何关系重大 514
中国城市空气治理政策措施成本估测 518
中非关系中的环境维度 527
东北亚资源安全战略及亚洲国际资源政治 531
《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的国际反响 537
加强欧盟与中国在资源治理与低碳发展上的承诺 540
九 中国崛起与世界秩序的变革 545
西方崛起的东方根源及亚洲的“回归” 545
书介:《巨龙回归:崛起的中国与地区安全》 553
中国意欲塑造的国际秩序对西方国家的冲击 554
亚洲权力与秩序——区域预期调查 558
书介:《战略再保证与决心:21世纪的美中关系》 562
大国关系与国际新秩序构建 563
“亚太梦”指向的区域国际秩序 568
重新思考中国的世界秩序 571
为什么中国崛起不会引起权力转移之战 575
有关中国崛起与世界秩序的变革的几本著作简介 582
十 中国的国际战略与全球治理 591
中国与地区共同繁荣:五大风险因素 591
中国应更积极地参与全球治理 595
明信息、重然诺,确保和平崛起 597
中国的恐怖主义威胁:来源、程度及影响 602
中国“不干涉”的外交政策值得反思 606
不干涉政策对于区域经济治理的影响 611
理解中国战略文化的两面性有助于理解其安全政策 616
如何理解中国未来的国家行为? 621
中国的新丝绸之路:外交、安全与经济影响 624
中国正通过“一带一路”计划成为区域议程设定者 631
对“一带一路”计划的若干忧思 635
中国“一带一路”计划:新一轮的开放战略? 640
新疆在中国中亚战略中的地位 643
中亚外交与新丝绸之路战略 651
中国应通过上合组织提升与中亚地区的合作 656
中国全球战略中的欧洲定位及中欧关系的未来 660
构建和平发展:北京的台海政策 668
调整外交战略,因应日本地方外交 672
从不干涉到“优势”战略:中国在非洲的战略抉择 676
亚太六国安全评估对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启示 681
习近平外交战略初现端倪:以实力求和平 687
书介:《中国之挑战:影响崛起大国的选择》 691
十一 各国对华关系及政策 695
中美打造新型大国关系的意义与可行路径 695
“阻绝”和“代价强加”:美日针对中国的长期战略 700
中美日益扩大的冲突:学者观点与美国对策 707
美国终将告别台湾 711
中美如何避免擦枪走火? 716
亚投行的崛起及美国的应对政策 723
中欧关系的国内及国际意义 726
防卫与安全:欧盟对华安全政策 731
东南亚诸国对中国崛起的调适与对抗 735
中印两国边疆与边境地区冲突的评估与比较 740
中国—巴基斯坦友好合作关系的基础及未来 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