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针灸基础篇 2
绪论 2
一、针灸推拿学发展简史 2
二、针灸推拿与护理关系 9
第一章 经络腧穴总论 13
第一节 经络系统的组成 13
一、十二经脉 14
二、奇经八脉 16
三、十五络脉 16
四、十二经别 17
五、十二经筋 17
六、十二皮部 17
第二节 经络的生理功能和临床应用 18
一、经络的生理功能 18
二、经络的临床应用 18
第三节 腧穴的命名、分类与治疗作用 19
一、腧穴的命名 19
二、腧穴的分类 20
三、腧穴的治疗作用 20
第四节 特定穴 21
一、特定穴及分类 21
二、特定穴的分布及特点 21
第五节 腧穴的定位方法 23
一、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 23
二、骨度分寸定位法 23
三、手指同身寸定位法 24
四、简便定位法 25
第二章 经络腧穴各论 27
第一节 十二经脉及其腧穴 27
一、手太阴肺经(LU) 27
二、手阳明大肠经(LI) 29
三、足阳明胃经(ST) 31
四、足太阴脾经(SP) 34
五、手少阴心经(HT) 35
六、手太阳小肠经(SI) 36
七、足太阳膀胱经(BL) 37
八、足少阴肾经(KI) 42
九、手厥阴心包经(PC) 44
十、手少阳三焦经(SJ) 45
十一、足少阳胆经(GB) 46
十二、足厥阴肝经(LR) 49
第二节 奇经八脉及其腧穴 51
一、督脉(DU) 51
二、任脉(RN) 53
第三节 常用奇穴 56
一、头颈部穴(EX-HN) 56
二、胸腹部穴(EX-CA) 57
三、背腰部穴(EX-B) 58
四、上肢部穴(EX-UE) 58
五、下肢部穴(EX-LE) 60
第三章 刺灸法 63
第一节 毫针刺法 63
一、针刺前准备 64
二、持针法与进针法 65
三、行针法与得气 67
四、毫针补泻法 69
五、留针法和出针法 70
六、异常情况的处理和注意事项 70
第二节 灸法 73
一、灸法的材料 74
二、灸法的作用 74
三、灸法的种类 75
四、灸法的操作及应用 75
五、灸法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78
六、灸法的注意事项 79
第三节 其他针法 80
一、头针法 80
二、耳针法 83
三、三棱针法 87
四、皮肤针法 89
五、皮内针法 90
六、电针法 91
七、穴位注射法 93
八、穴位贴敷法 94
九、穴位埋线法 96
第四章 拔罐法 99
第一节 拔罐法的作用 99
一、负压作用 99
二、温热作用 99
三、调节作用 99
四、不同罐法的不同作用 100
第二节 罐的种类 100
一、玻璃罐 100
二、竹罐 100
三、抽气罐 100
第三节 拔罐法的操作和应用 101
一、拔罐法的操作 101
二、拔罐法的应用 101
三、起罐法 102
第四节 拔罐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102
一、适应证 102
二、禁忌证 103
第五节 拔罐的注意事项 103
中篇 推拿基础篇 106
第五章 推拿概述 106
第一节 推拿的作用原理和治疗原则 106
一、推拿的作用原理 106
二、推拿的治疗原则 108
第二节 推拿的适应证、禁忌证和注意事项 111
一、推拿适应证 111
二、推拿禁忌证 111
三、推拿注意事项 111
第三节 推拿意外与处理 113
一、软组织损伤 113
二、骨与关节损伤 113
三、寰枢关节脱位 113
四、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114
五、肋骨骨折 114
六、肩关节脱位 114
七、神经系统损伤 115
八、休克 115
第六章 成人推拿手法 117
第一节 摆动类手法 117
一、?法 117
二、揉法 119
三、一指禅推法 121
第二节 摩擦类手法 123
一、推法 123
二、摩法 124
三、擦法 125
四、搓法 126
五、抹法 127
六、刮法 128
第三节 挤压类手法 129
一、按法 129
二、点法 130
三、捏法 131
四、拿法 132
五、捻法 133
六、踩跷法 134
七、掐法 135
第四节 振动类手法 135
一、抖法 135
二、振法 137
第五节 叩击类手法 137
一、叩法 138
二、击法 139
三、拍法 140
第六节 运动关节类手法 141
一、摇法 141
二、扳法 143
三、拔伸法 147
第七节 其他类手法 149
一、拨法 149
二、勒法 149
三、扫散法 150
第七章 小儿推拿 153
第一节 小儿推拿概述 153
一、特色与优势 153
二、操作特点 153
第二节 小儿推拿手法 155
一、推法 155
二、揉法 156
三、按法 156
四、摩法 156
五、掐法 156
六、运法 157
七、捣法 157
八、捏脊法 157
第三节 小儿特定穴 158
一、头面部 158
二、胸腹部 160
三、腰背部 161
四、上肢部 162
五、下肢部 168
第八章 推拿介质和热敷 172
第一节 介质 172
一、介质的种类和作用 172
二、介质的选择和应用 173
第二节 热敷 173
一、干热敷 173
二、湿热敷 173
第九章 保健推拿 177
第一节 保健推拿概述 177
第二节 保健推拿方法 177
一、头面部 177
二、胸腹部 178
三、下肢前部 178
四、背部 179
五、腰部 180
六、臀部 180
七、下肢后部 180
八、颈项部 181
九、上肢部 181
第三节 自我保健推拿方法 182
一、气沉丹田 182
二、胸部自我推拿 182
三、腹部自我推拿 182
四、腰部自我推拿 183
五、臀部自我推拿 183
六、下肢自我推拿 183
七、项背部自我推拿 184
八、上肢和肩部自我推拿 184
九、头面部自我推拿 185
十、引气归元 185
下篇 常见疾病护理篇 188
总论 188
一、护理总则 188
二、常规护理 188
第十章 骨伤科病症 190
第一节 颈椎病 190
第二节 落枕 193
第三节 腰椎间盘突出症 194
第四节 急性腰扭伤 197
第五节 慢性腰肌劳损 198
第六节 退行性膝关节炎 200
第七节 外伤性截瘫 202
第八节 强直性脊柱炎 204
第九节 退行性脊柱炎 206
第十节 肩关节周围炎 208
第十一节 肱骨外上髁炎 210
第十二节 踝关节扭伤 212
第十一章 内科病症 217
第一节 冠心病(心绞痛) 217
第二节 高血压 219
第三节 糖尿病 221
第四节 感冒 224
第五节 头痛 226
第六节 中风后遗症 229
第七节 面瘫 231
第八节 失眠 233
第九节 胃脘痛 235
第十节 便秘 237
第十一节 泄泻 239
第十二节 哮喘 241
第十三节 慢性胆囊炎 243
第十四节 高脂血症 245
第十五节 肥胖症 246
第十二章 妇、儿科病症 251
第一节 月经不调 251
第二节 痛经 253
第三节 乳腺囊性增生病 255
第四节 乳少 256
第五节 小儿发热 258
第六节 小儿腹泻 260
第七节 小儿遗尿 261
第八节 疳积 263
第九节 小儿肌性斜颈 265
第十节 夜啼 266
第十一节 小儿桡骨小头半脱位 268
第十二节 小儿脑瘫 269
第十三章 五官科病症 273
第一节 近视 273
第二节 鼻炎 275
一、急性鼻炎 275
二、慢性鼻炎 276
三、变态反应性鼻炎 277
第三节 牙痛 278
第四节 咽喉肿痛 280
第五节 耳聋耳鸣 282
附篇 286
一、针灸推拿与养生 286
二、针灸推拿与急救 287
三、针灸推拿与老年病 290
参考文献 294